來源:文匯報
2021-05-16 05:29:05
原標題:唐懷斌:從事社會救助21年,為受助者尋歸家路
來源:文匯報
唐懷斌:從事社會救助21年,為受助者尋歸家路
社會救助,不僅要滿足受助者的基本生活所需,更要盡可能幫助他們恢復社會關系,成就相對完整的人生。
■本報記者 王嘉旖
K字頭列車緩緩開行,穿過連綿山洞。頓時車廂內暗下來,沒想到,狹窄空間引發了一位精神障礙患者不適,情緒突然暴躁起來。此時,一位皮膚黝黑、身材敦實的男子站了出來。他頗有經驗地與同行幾人上前安撫,寥寥數語便穩定了患者的焦躁不安。
川流不息的超大城市中,街頭巷尾,還有這樣一群特別的人。他們或智力障礙,或有身體缺陷,有些人甚至說不出自己來自哪里……因各種原因,他們生活無著,流浪在街頭。
而這些人,恰恰是唐懷斌的工作對象。
今年,是唐懷斌從事社會救助的第21年,也是他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的第21年。一趟趟跨省甄別,一次次千里尋親,幫助這些疑難受助人員一點一滴拼湊破碎記憶,也治愈他們的心靈之傷。“社會救助,不僅要滿足受助者的基本生活所需,更要盡可能幫助他們恢復社會關系,成就相對完整的人生?!?/p>
為了別人的“萬一”,他付出了自己的“萬分”。結合實踐,他開創出“甄別尋親十二法”,即口音特征辨別法、相貌特征辨別法、語言引導法、環境地理痕跡法、實地尋蹤法、采血比對法、數據庫查找法、媒體合作法等等,大大提高甄別效率。
如果用一句話歸結唐懷斌的職業生涯,那便是——“前半生治病,后半生治心”。35歲之前,他就職于部隊醫院放射科,35歲之后,他則幫助更多受助人員順利打開封閉的心門,接續人生。
為了“萬里尋一”找線索,蹲守菜場學方言
時間倒回至世紀之交,唐懷斌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這一年,他實現了期盼許久的心愿,成了一名光榮的中共黨員。也在這一年,他迎來一場重要職業選擇——轉業。他被分配至上海市救助管理站。面對新崗位,他最初完全是“一頭霧水”。
彼時,各地信息網絡建設還不發達。幫助流浪乞討人員重拾身份信息,幾乎全靠“老法師”們的豐富經驗。“反正都是為人民服務,不管在哪個崗位上,都要有副熱心腸”。
救助站里的受助人員來自天南海北,各自操著一口外人極難“解密”的土話方言。若是此前沒有足夠的語言儲備,連對上一句話都難,更別提還要詳細甄別受助人員“從哪兒來”。
曾天天工作在部隊醫院,唐懷斌不自覺地練就了“語感”,各地方言都能聽懂一些,“至少能判斷個大概方向”。不過,光有這些還遠遠不夠?!拔覀儾粌H要判斷他來自哪個省,最好還能精準鎖定在地級市或者縣城?!碧茟驯笳f,這樣更有利于后續聯絡、身份確認。
一次出差,唐懷斌發現了方言最佳練習地——菜場。俚語土話交織、生活氣息交錯,在唐懷斌看來,菜場正是一地方言說得最地道的地方。熟悉各地方言有何用?唐懷斌說,關鍵時能成為破解受助人員身份密碼的“鑰匙”。曾有一位流浪乞討人員進救助站后,對工作人員的問話全無反應。唐懷斌提高語速,巧妙地用專業方式問話,這名受助人員情急之下吐出了一句極具地方特色的俚語。唐懷斌以此為線索,為他找到了家人?!叭绻麑Ψ窖詻]有足夠的敏銳度,就會錯過關鍵線索?!?/p>
不遺漏任何細節,始終抱有“能干成事”的信念
熟悉唐懷斌的人都會說,他是個細心又耐心的人。
在電梯間偶遇同事,僅憑一兩句話的工夫,就能發現對方嗓子不舒服。在與受助人員對話中,他常常一聊就是半天。他總說,干這行,信念是最緊要的。“你永遠無法預判,最關鍵的身份線索或許就藏在下一句話里?!?/p>
這些受助的流浪乞討人員中,有不少人因各種原因,選擇隱瞞過往經歷。對救助站而言,排查身份信息難上加難。
“我們不僅要從對話中套取關鍵線索,更要從微表情里找到方向?!痹谔茟驯蟮氖謾C里,存著大量隱藏地點信息的關鍵圖片。譬如,只在北方地區存在的架子車,僅在南方部分省市出現的水牛。許多受助人員因身體或心理原因無法直接用語言回應,唐懷斌就選擇讓他們“看圖傳意”。但凡受助人員對照片有反應,他便知曉,“方向對了,可以繼續查下去”。
去年初,浦東新區救助管理站接收了一位排查難度極高的流浪乞討人員。由于身體原因,他口不能言,只能用喉嚨發出微弱的“烏魯烏魯”聲。
在長達近9個月的時間里,無論工作人員怎樣詢問,都無法套取關鍵線索,甄別工作陷入僵局。不少人看來,“可以放棄甄別,選擇安置了”。但唐懷斌始終沒有放棄。他總覺得,為這些流浪乞討人員接續斷裂人生更為關鍵。
從走路姿勢到面部表情,唐懷斌沒有放過任何一個可能與受助人員身份信息產生聯結的小細節。最終,他成功為其尋到了身處河南焦作的親人。當他們不遠千里來到上海相見時,唐懷斌濕了眼眶?!盁o論經歷過多少次,那些相見的瞬間依舊能觸動我?!?/p>
“如果感到困頓迷茫,那么想想當初為何出發”
這幾年,本市流浪乞討人員全年安置人數逐年走低。數字變化背后,正是上海用心用情用力為受助人員找到家。在市民政局指導支持下,唐懷斌成了上海市救助管理站“甄·愛”工作室的帶頭人,專門培養青年尋親骨干,如今團隊已吸納了20余位年輕人。
技術發展至今,全國聯網的實有人口數據庫大大提升了甄別成功率。但在老唐看來,傳統經驗下的甄別方法仍有其用武之地。許多受助人員離家數十載,不僅身份信息未聯網,就連派出所的檔案都不易調取。
在老唐的培訓課上,他最愛的保留節目是“放片子”,也是他鍛煉年輕人拾起老本領的“秘訣”。從《航拍中國》到《喀什四章》,祖國大地960萬平方公里的山川河流,都是他的授課內容。“不要小看這些紀錄片,將一草一木印在頭腦里,關鍵時刻說不定就能抓住關鍵線索。”
去年,因疫情防控需要,唐懷斌帶著年輕人奔赴各區救助站現場甄別。最終,他們成功甄別出40多名疑難受助人員。“理論學習距離現場實踐還很遠?!碧茟驯笳f,多去一次現場,就能讓年輕人多積累一次實戰經驗。他要教會年輕人多俯下身子,以受助人員的視角換位思考。
唐懷斌深知,社會救助這一職業對人的心性是個莫大考驗。有時,他們必須直面社會中的負能量;有時,他們也會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對初入行的小年輕,老唐的第一堂課總是會叩問這樣一個問題——“你為什么會選擇這個行業?”老唐說,干這行,堅守初心非常重要。只有知道自己為何前行,發自內心地認同、熱愛這份事業,才能在看似渺茫的希望中找對努力的方向和動力。
人物小傳
唐懷斌,1966年出生,200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上海市救助管理站“甄·愛”工作室帶頭人。自2000年轉業至市救助管理站以來,一直工作在社會救助一線。創新探索出“甄別尋親十二法”,極大提高了疑難受助人員的甄別效率,為更多受助人員找到了回家之路。近日,唐懷斌被評為2021年上海“民政工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