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1-06-01 08:02:06
原標題:各種排行榜興起醫院被裹挾前行 媒體:別帶偏臨床科研方向
來源:光明日報
臨床科研別被醫院排行榜帶偏方向
【光明時評】
近年來,醫界出現了一些以科研成果為主要評價指標的民間排行榜。有的醫院為了比拼排名,做評審專家的“工作”、斥巨資甚至舉債搞“科研”。一些年輕醫生不愿下臨床,個別醫生搞根本無法實現臨床轉化的注水“科研”,到黑市買論文或者“科研服務”……各種排行榜興起,醫院被裹挾前行,醫生則被論文等評估指標弄得無所適從。
醫院排行榜的部分作用,贏得了社會的肯定?;颊甙磮D索驥,能夠迅速找到合適的醫院或科室,既節省了時間、減少了波折,又降低了誤診漏診等風險。排行榜不僅成為患者的“就醫指南”,而且也是醫院的“實力成績單”,便于醫院挖掘潛力,確定提升目標。但是,醫院排行榜也引發了紛爭,造成了困擾。榜單引導患者自行跨級流動,加劇了扎堆看病現象,不利于構建分級診療秩序。排名還關乎面子、連帶利益,醫院若不在乎,就會付出業界聲譽下滑、病源流失等代價;若太在乎,則會加劇排名焦慮,甚至還會被榜單牽著鼻子走,打亂臨床與科研的節奏。
評估指標設計不合理,是導致弊端的主要原因。醫患關系、就醫體驗、醫德醫風等軟指標很難量化,比拼科研成果等直觀指標,就成為取勝的關鍵。再者,社會機構無法獲得醫療質控關鍵指標,主觀判斷、對比科研成果與論文數量,就成為唯一的手段,久而久之,醫院排名也出現“唯論文”傾向。
科研與臨床的關系,應仔細把控。醫學屬于實踐科學,醫學科研鮮有純理論推演,需要理論與臨床相互論證與促進,在診療中總結經驗、在臨床一線開展研究,不僅接地氣,而且更易出成果,實用價值更高。評職稱“唯論文”,已讓醫生疲于應付,甚至出現學術造假、論文買賣等不端行為。醫院排行榜在這方面再火上澆油,只會進一步帶偏醫學科研方向,讓部分醫生日益疏遠患者、荒廢技術。
醫療評價與排行的正面作用應得到強化,負面影響更要加以規避。體現服務態度與就醫便捷度等與患者感受密切相關的指標,應加大權重。但科研與論文等指標,則應合理設置、嚴格管控。推出科學合理的官方評價,不僅可以實現互補,而且還能通過競爭來完善評價體系。
這些年,有關部門在治理“唯論文”上沒少下功夫,醫務人員職稱評審方式改動較大,但治理成效不能被評價排行等吞噬。讓看病成為醫生的主業、科研成為診療的自然收獲,既要為醫生減輕評職稱“唯論文”等存量壓力,也要消除不科學的評比排行導致的增量壓力,使評比排行不僅不再擾亂臨床與科研秩序,而且還能推動兩者協同并進。
(作者:羅志華,系醫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