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21-06-01 16:07:06
夏山如碧,姹紫嫣紅。人們在綠水青山、公園綠地中流連忘返,盡情地感受著祖國各地的盎然生機。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到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從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到明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我國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綠水青山的顏值和價值持續提升,顯著增進了民生福祉。如今,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天藍地綠水清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與此同時,一些地方在生態環境保護中出現的重“面子”不重“里子”的現象,也不容忽視。比如,前幾年北方某地沒有經過研究、規劃,盲目大規模種植100多萬株云杉,甚至在街道兩側用木桶種樹來營造景觀,結果花費巨資得到的只是一時之綠,還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損害。再如,面對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等壓力,有的地方或將水體黑臭的池塘填埋了事,或在河道中撒藥治污,或以霧炮車噴淋空氣質量監測站,采取治標不治本的表面治理措施。個別地方出現的表面綠化、表面治污、表面整改現象,是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表現,相關責任人已被依紀依規嚴肅處理。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美麗中國建設不是求表面光鮮,而要致力于固本培元,維護生態系統的健康穩定,讓人們在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中健康幸福地生活。我們應牢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建立健全環境與健康監測、調查、風險評估制度,切實解決影響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同時,通過推動高質量發展,實實在在地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科學規劃,統籌兼顧,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生態治理才能取得成功。“十年樹木”,生態環境的改善絕非一日之功,不能指望不切實際的快速見效,我們要有只爭朝夕的精神,也要有持之以恒的堅守。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時,既要注重數量更要注重質量,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發展之路,久久為功、善作善成,不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恢復河流生態環境時,要堅持自然修復為主,減少人為擾動,把生物措施、農藝措施與工程措施結合起來,祛滯化淤,恢復元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美麗中國就是要使祖國大好河山都健康,使中華民族世世代代都健康。”“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確定了美麗中國建設藍圖,新發展階段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錨定目標,萬眾一心,踐行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們定能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讓人們在高質量發展中過上更健康更幸福的高品質生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