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21-06-03 09:48:06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高度重視大宗商品價格攀升帶來的不利影響,要加強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這就要求監管步伐跟上實業創新,不留監管空白。
在大宗商品現貨市場,傳統貿易企業主要在購銷渠道和價格博弈方面發力,包括利用渠道優勢、信息不對稱“低買高賣”。然而,隨著現貨市場信息化、市場化的日益深入,尤其是在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日益金融化資本化的背景下,市場價格波動的不確定風險加大,傳統貿易企業原有模式步履維艱。
隨著期貨衍生品深入產業,實體企業和貿易企業開始探索向期貨市場延伸,用期現結合模式增加盈利。期現結合就是在開展現貨貿易和服務的基礎上,增加行業研究、期貨期權、基差點價等綜合業務,形成一整套具有期現業務特色的貿易模式,采購和銷售業務都與期貨相結合,做到期現“兩條腿”走路。
期貨市場作為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的市場,幫助實體企業管理價格波動風險,是其核心功能之一。從本源上講,期貨市場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宗旨,絕不能與實體經濟搞成“兩張皮”,自娛自樂。我國期市一直在探索如何打通期貨服務實體經濟的“最后一公里”,運用衍生品工具滿足實體企業多樣化風險管理需求。期貨市場向下往現貨市場延伸,期現結合已成為行業新的增長點。
正因為是創新,人們對它的認識和運用也有一個深化過程。對于行業管理和監管而言,期現結合容易成為監管中的“不管地帶”。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宗商品市場投機氛圍漸濃,金融化資本化趨勢日益嚴重的當下,期現結合領域的一些“灰色”甚至“褐色”做法,帶來了越來越嚴重的危害:有的囤積居奇,有的實施壟斷,有的涉嫌散播虛假信息、哄抬價格等。期現結合的初衷是期貨業發揮風險管理特長,助力產業鏈企業穩健經營,但是如果監管跟不上,不能防止為過度追求利潤而放大風險,就有可能嚴重影響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
因此,加強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刻不容緩。這需要現貨和期貨的相關管理部門協同作戰,發揮合力,適時采取有針對性措施,排查異常交易和惡意炒作行為,依法嚴厲查處達成實施壟斷協議、散播虛假信息、哄抬價格特別是囤積居奇等行為并公開曝光,決不能讓本應該成為“穩定器”的期市變成“操控器”。與此同時,站在防風險角度,出臺期現結合相關監管規章十分及時和必要。
此外,監管部門要用“跨界、破圈”思維進行監管創新,將偽期現結合的亂象納入有序監管之中,以減少無序創新的風險。要積極會商各類協會及中介機構不斷優化期現結合創新評價標準,以鼓勵期現貨企業做出特色,創新發展,更有效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用市場化辦法做好大宗商品進口、儲運、交易,增強應對未來世界經濟周期性波動、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的能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