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新華報業網
2021-08-04 16:51:08
盛夏,太湖水面平靜如常。放眼望去,開闊的湖面上看不到一艘漁船的影子,折射出的是“十年禁漁”的執法力度。
去年9月份,“禁漁”政策落地后,無錫市濱湖區多措并舉,逐船逐戶采集全區239位退捕漁民信息,分類建立退捕漁民就業情況臺賬,實行實名制跟蹤服務和動態管理,千方百計做好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引導他們積極就業創業,讓上岸漁民有了對生活的全新盼頭。
從“捕魚人”到“打撈人”
他們換了身份,只為守護湖灣碧水
近日下午2點,蠡園開發區水利站的藍藻打撈員顧紀方結束午休,穿上工作服,拿上打撈桿,登上打撈船,開始下午的作業。一年以前,他還是胡埭一位地地道道的漁民。
“以前打漁,一網子下去,不僅魚的種類多,數量也不少。”回憶過往,顧紀方打開話匣,慢慢地,魚的種類越來越少,數量也不如從前。曾以捕魚為生的他,親眼見證了太湖漁業環境下的生態變化。
10個月前,無錫市濱湖區實行“太湖十年禁漁”,漁民退捕上岸,顧紀方面臨“失業”。很快,濱湖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人員上門,開展他的轉產安置與后續保障工作。但顧紀方除了一身捕魚的本領沒有其他一技之長,上岸后的生活成了大問題。在顧紀方身邊,與他面臨同樣問題的漁民還有十幾位,一方面是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還家鄉水域一片生機,另一方面是對未來生活的擔憂,畢竟日子還要繼續。
正當漁民一籌莫展之際,濱湖區結合本地漁民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有針對性的漁民就業計劃,根據多次摸排,藍藻打撈這個一般人不愿意從事的工作,反而成為了漁民關注度較高的崗位。經過近一個月的協調,顧紀方等27名退捕漁民成為沿太湖藍藻打撈隊隊員,為凈化太湖水質而再次上船,讓他們一身過硬的船上功夫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從“打漁人”到“打撈人”,不變的是工作地點,變化的是工作方式。三代人都在船上度過的朱章度也選擇做一名“打撈人”,他說:“現在每天固定上下班,不用像以前一樣辛苦,政府還給解決社保。”
對于全新的工作,顧紀方和朱章度感到很滿意;對于全新的生活,他們覺得很有意義,因為自己正實實在在的保護著太湖。
從水里“跟”到岸上
他們從未改變,只為漁民安居樂業
“漁民退捕后何去何從?他們的就業問題是重中之重。”帶著這份急切的心情,濱湖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組走上“助漁”之路。
近日,該局相關負責人一行到顧紀方所在的藍藻打撈站點,為他們送去高溫慰問品。“今天過來,主要是跟蹤了解漁民們的工作與生活狀況。”該負責人表示,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落地實踐,及時解決上岸漁民的困難成為該局的一項日常工作。
10個月前,該局工作人員一艘一艘船摸排退捕漁民生活狀況與就業意愿,每天早晨六七點就出發,到晚上六七點再回到單位,把收集到的情況整理、歸檔。從事退捕漁民就業安置的同志笑著說:“不覺得那會兒辛苦,大家只是想快點幫漁民們解決生活來源的問題。”
從水里“跟”到岸上,是濱湖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人員的真實寫照。為了全面保障漁民生活,該局建立區、街道(鎮)、社區(村)三級聯動機制,開展退捕漁民就業、創業意愿、技能培訓需求調查。根據調查摸排情況,在極短時間內編印出一批針對退捕漁民的政策宣傳冊,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相關補貼政策、職業技能培訓、專場招聘會等內容,以“一船一戶”回訪形式將宣傳冊發放到每一位漁民手中。
“政府一次次上門,給我講解政策,最后幫我和單位簽了勞動合同,還給繳納五險一金呢!”去年底,退捕漁民周紀良與無錫美麗河湖保潔服務有限公司簽完合同后興奮不已,因為未來的生活有了著落,他的心里就沒什么好擔心的了。
“針對部分退捕漁民身體欠佳或年齡偏大等原因,我們仔細研究,充分發揮公益性崗位兜底保障作用,根據‘因事設崗、因需設崗’原則,深入挖掘崗位信息,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漁業資源保護崗位等幫助漁民進一步就業。”濱湖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以來,蠡園開發區、胡埭鎮和山水城等板塊提供了多個藍藻打撈崗位和保安保潔崗位。濱湖區還在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開展了3場退捕漁民專場招聘會,篩選了232個適合漁民就業的崗位信息。
“目前,全區239位退捕漁民已經全部實現轉產上岸,但我們的工作還遠沒有結束。”相關負責人看著工作簿上記錄下的新問題時說,怎么做好退捕漁民上岸“后半篇文章”,還得仔細琢磨,他說:“他們守護我們的太湖,我們守護他們的生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