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經濟社會微信公號
2021-11-22 09:36:11
原標題:這個物理“天團”,學術秘籍竟然是“一杯咖啡”?
來源:人民日報經濟社會微信公號
這里
先后有70多位院士在此工作
一整面院士墻
星光熠熠
既有嚴濟慈、施汝為、錢三強等
老一輩杰出科學家的照片
也有趙忠賢、王恩哥、高鴻鈞等
仍在科研一線的科學家照片
這里
不僅有眾多大師
現職的300多名科研人員
很多都身手不凡
鐵基超導
拓撲半絕緣體
量子反?;魻栃?/strong>
拓撲半金屬
……
在他們的努力耕耘下
我國在國際上引領了凝聚態物理的部分研究方向
這里
還有享譽學界的咖啡廳
一邊喝咖啡
一邊暢聊
聊著聊著
靈感碰撞、火花四射
國際上首次觀測到“三重簡并費米子”
就源于一次咖啡時間
這里
就是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經社君帶您走近他們
破解這個最強物理“天團”的人才密碼
物理所大樓里的院士照片墻。
科研人員在進行測試。
新入所研究人員,6年內不需任何考核
科研人員正在調適全自動軟包電池生產線。
2009 年,當很多人聚焦鋰離子電池的時候,物理所研究員胡勇勝把目光轉向了冷門的鈉離子電池。
那年3 月,他剛剛從國外回到物理所工作。
“說實話,從我們剛剛開始做,一直到現在,都不斷有人質疑這個事情究竟行不行。”胡勇勝說。
好在所里一直給予胡勇勝及其團隊極大的信任和支持。
在物理所,新入所研究人員,6 年內不需要接受任何考核,工資為年薪制。在此期間他們不必為了考核、為了經費而被動改變研究方向。
受益于此,胡勇勝在最初的6年里,并沒有因研究方向“冷門”而遭遇任何不公,也從沒有為經費不足煩惱擔憂。
“那是我的一段幸福時光,全身心投入科研,不用為任何事情分心。”胡勇勝說。
前6 年的潛心研究,為胡勇勝團隊成果的集中爆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今,團隊研發的全球首款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鈉離子電池已實現量產,推出首套全球最大的兆瓦時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
和胡勇勝一樣,很多科研人員都在所里支持和保障下,平穩順利地度過了最初的適應期,走上正軌。而后,一個個突破也隨之而來。
物理所副所長胡江平說:“穩定的經費支持,減少了各種名目繁多的評估,也避免人才被‘帽子’‘頭銜’擾亂心神,保障了人才潛心科研?!?/strong>
“有了制度的保障,我們不用再整天想著怎么跑項目爭經費,可以完全安心地只做科研?!蔽锢硭芯繂T金魁說。
不唯“帽子”,不唯論文,以“成果”論英雄
科研人員在超導實驗室進行超導樣品傳輸與退火處理。
什么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
在物理所,評價的標準不唯論文,也不唯“ 帽子”,而是真才實干說了算。
對此,金魁深有體會。
2012年,他學成歸國,來到物理所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貒?,他就已做出優秀的科研成果,在《自然》上發表過論文。
但在物理所,沒人有“特殊待遇”,最有分量的研究員職稱評審也非常嚴格。
金魁說:“所里真正看重的是,你來之后有沒有做出重要的成果和貢獻。要證明自己的能力,獲得大家的認可,只有埋頭苦干,拿出點真本事?!?/p>
和國內不少研究機構一樣,物理所也一度以論文發表量作為唯一評價標準。隨著我國科研實力的增強,在由“ 跟跑”向“ 并跑”“ 領跑”轉變過程中,唯論文的評價標準已明顯不利于原創性重大成果的出現。
物理所及時改革,于2009 年6 月廢止論文獎勵辦法,實施了“國際評價”和“ 學術交流”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方式。
胡江平說:“簡單說就是以‘成果’來論英雄。考核不數文章、不看影響因子、不看經費數量,而是強調成果質量和價值,看是否做到國際前沿、是否解決了重要學術難題、是否具有重大原創性突破、是否符合國家發展戰略需求?!?/p>
2004年,周興江來到物理所,并擔任超導實驗室主任,開始全身心投入儀器研制和設備搭建。在此期間,周興江多年沒有發表論文。
但是,在新的考核評價制度下,“沒有論文”并沒有成為周興江在所里成長和發展的“攔路虎”。各種制度的保障讓他沒有任何束縛,大展拳腳,最終研制成功多項設備。
得益于此,一項項重大突破性成果相繼誕生。
周興江的故事再次說明,基礎研究要“坐得住、鉆得進、研得深”,就必須不斷改革、健全科學評價考核機制,保障人才潛心科研。
寬容、開放,科學面前人人平等
物理所的咖啡館
胡江平說,科學家自身的興趣和好奇心是推動科研創新的原動力,而激發興趣和維系好奇心的關鍵,正是打造一個“ 寬松、公平、開放”的學術環境。
他記得,新建物理所大樓時,大家建議,展板可以少一些,但黑板一定要到處都有,讓研究者能隨時隨地把靈感記錄下來,產生思想的“火花碰撞”。
2017 年6 月,翁紅明和兩位同事石友國、錢天帶領團隊首次觀測到“三重簡并費米子”,引起國際物理學界關注。
這一成果的緣起,就是石友國、翁紅明、錢天3 位青年科學家一次喝咖啡時的“思想碰撞”。
物理所的咖啡廳在學術界享有盛譽,不但因為咖啡好喝,也因為常有科研人員匯聚在此暢聊科學、各抒己見,聊著聊著,靈感經常“火花四射”。
和大家一樣,翁紅明、石友國和錢天工作之余也喜歡在咖啡廳一聚。翁紅明有什么新想法一定第一時間告訴他們,石友國和錢天在實驗過程中有什么新發現或疑惑,也會第一時間反饋給翁紅明。
“閑聊中就能交換信息,我們的交流是完全敞開的,毫無保留地讓大家知道我們做了什么。”翁紅明說。
“在咖啡廳喝著一杯咖啡的工夫,你就會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了?!?/strong>金魁說,“ 不同研究方向的同行們互相聊一聊,思想一碰撞,思路一打開,很快事兒就可以做起來?!?/p> 物理所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無論學術泰斗,還是剛入所的科研“青椒”,在科學問題面前人人平等,幾代科研人員共處一室,公開辯論的場面隨處可見。 金魁說:“ 我們組里的學生可以向所里的任何一個老師請教,我也很鼓勵他們去這么做,老師們也都很樂意解答。”在這樣的良好傳承氛圍中,一代代年輕科研人員們茁壯成長。 在對內營造濃厚學術氛圍的同時,物理所也在不斷敞開大門,拓寬對外交流的渠道。畢竟,在這個探索未知、追逐前沿的領域,閉門造車只能成為井底之蛙。 胡江平說:“合作和交流可以極大地促進人才的成長和科研成果的產出,也是物理所能夠在國際上吸引最優秀的科研人才投身于祖國科研事業的保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