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三亞崖州灣畔,塔吊林立、朝氣蓬勃,一座創新之城正在崛起。
12月8日,“歡樂新海南·奮進自貿港”2021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海南行活動走進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規劃展示中心、深海科技創新公共平臺、科技城職工之家、海南大學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從宏觀至微觀,從深海到南繁,從總體規劃到園區配套,全方位深入了解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的“發展密碼”。
見證“創新引擎”推動三亞高速發展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目標加快培育新興海洋產業、加強深海科學技術研究、推進智慧海洋建設、加強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建設、打造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和建設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之旅的第一站——規劃展示中心,采訪團傾聽著來自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的“自我介紹”。
數百個項目工地熱火朝天地建設,浙江大學等十余所全國知名高校陸續落地,中國中化等一批實力央企強勢入駐,中小企業注冊數翻倍,高端人才加快聚集,這些是兩年間崖州灣畔新興熱土上的發展變化。自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建設以來,聚焦深海科技和南繁科技等兩大核心進行布局規劃,先后有海南大學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深海科技創新公共平臺等一批項目建設投產,更加凸顯了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海陸互動”的優勢。
兩年來,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共新增注冊企業4000余家,有近300個項目簽約落戶。其中既有國內深海研究領域頂尖院校機構,還吸引來中科院種子創新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等種業研究領域“國字號”,以及全國前十強種業重點龍頭企業中的8 家。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隨著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凸顯,人才也紛至沓來。據統計,園區人員在創辦之初只有數百人,兩年間發展到了過萬人,中種集團、中科院、農科院、德國科沃施等一批國際優質企業、科研院所紛紛進駐,通過實施政策引才、產業引才、平臺引才,近200名人員辦理高層次人才認定。
為了更好地服務人才,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聯合工會以服務黨員群眾為主線,統籌打造百泰職工之家等多個生活配套設施,涵蓋圖書閱覽、培訓教育、健身運動等30余項多元化服務功能,構建“N點一線”分布式服務體系。作為功能服務齊全和生活便利的綜合性公共服務區,職工之家為貼近園區職工群體年齡層特點,能覆蓋到更多群體,不斷更新設施,為職工的茶余飯后生活提供多方位服務。
一座有溫度的城,應以人為本。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加快涵蓋教育、醫療、住房、交通、商業等方面配套設施項目和產業項目建設,全面提升園區服務能力和承載能力,讓園區企業和人才免去后顧之憂。兩年來,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已提供400多套人才公寓,為高層次人才營造“家”的感覺,致力于規劃建設一座幸福之城。
探尋“高光成績”生長于崖州灣畔
近日,歷經53天的深海科考,“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南山港緩緩靠泊,順利抵達三亞。此次科考應用是按照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專項”及海南省科技計劃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聯合項目的任務部署開展,進行了全海深玻璃球和聲學釋放器等深海儀器裝備的萬米海試。而這僅僅是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獲得的眾多深海科技研究領域成績“高光時刻”中的一瞬間。
在三亞市崖州灣畔,一棟面向大海的半圓弧形建筑傲然屹立,仿若張開雙臂擁抱這茫茫深海,這棟建筑就是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深海科技創新公共平臺的學術交流中心及配套,同時也是國內首個U型大跨度雙曲面斜交網格桁架建筑。采訪團走進正在熱火朝天建設中的工地,探秘深海科研實驗的“裝備”成長史。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深海科技創新公共平臺總投資約28.9 億元,總建筑面積為17.63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綜合試驗區域、學術交流中心及配套設施、創新研發基地、實驗測試基地等。
深海科技創新公共平臺由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聯合牽頭,定位以“大共享+小學院”模式,通過政府統一建設教學、科研及公共服務設施,引進深海相關學科優勢突出的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為入駐涉海高校科研工作提供“設備共用、資源共享”的重要平臺。作為海南省科技產業發展的重大支撐項目,項目建成后能滿足涉海高校開展深海科技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公共需求,打造成為深海科技高層次人才產學研的集聚地。
漫步在海南大學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雙季畝產三千斤”的紅色標語赫然入目,與綠色的稻田地相映襯,令采訪團印象深刻。日前,海南大學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實施“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示范項目”布點試驗,已經實現了雙季畝產1586.86公斤的目標,超出袁隆平院士的雙季畝產 1500公斤攻關目標。捷報頻傳的南繁基地勾起采訪團的好奇之心,紛紛駐足傾聽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基地辦主任龔家建娓娓道來的南繁故事。
位于三亞市崖州區壩頭村的海南大學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規劃用地面積 2476 畝,已經投入使用面積1600多畝,屬于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目前進駐了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海南大學、海南省農科院等高校院所的農林學科的研究創新團隊,主要開展水稻、大豆、玉米、瓜菜等作物的基礎研究、種質創新、品種培育及新品種新技術展示。
“這里將著力打造成為一流的南繁科研平臺,一流的南繁科研示范基地,一流的南繁新品種新技術展示基地,一流的智慧農業信息收集平臺,助力三亞南繁硅谷建設。”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基地辦主任龔家建介紹,南繁已有60多年的歷史,作為全國優良種子的搖籃,南繁基地建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工程,加大力度和速度推動南繁基地建設,對于服務國家種業安全戰略和促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講好“海南故事”展望崛起中“科技之城”
歷經一天的參觀之旅,來自全國全國各地的50家重點網絡媒體的記者編輯見證了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作為“引擎”為推動三亞高速發展提供不竭動力,用筆觸和鏡頭記錄下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為海南自貿港建設賦能的故事。
“通過參觀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規劃展示中心可以直觀集中了解到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的發展史,對海南自貿港建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對海南自貿港的發展無比期待,我會通過的筆觸和鏡頭記錄下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的發展變遷,傳遞海南自貿港建設故事。”界面新聞海南頻道記者馬麗娜說道。
站在深海科技創新公共平臺的學術交流中心下,國內首個U型大跨度雙曲面斜交網格桁架建筑帶給采訪團極大的視覺震撼。“太震撼了!這么大規模的U型建筑兼備了實用性與美觀性,充分展示了深海科技創新公共平臺的宏偉氣概和蓬勃生機。作為聚集國內高精尖深海技術的產學研基地,群英薈萃、配套完善、科技感十足,讓我們不由得萬分期待未來國家在深海科研方面屢創新高。”太原新聞網張志峰激動地說道。
看著海南大學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田地里一棵棵幼苗正在茁壯生長,孕育著新的希望,河南廣電海南辦事處張磊由衷感嘆道,“通過今天對海南大學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的參觀讓我收獲非常大,聽到了南繁育種顯赫成績背后的故事,讓我對南繁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也感受到南繁科技的獨特魅力。”
一張白紙繪藍圖,深海科技和南繁科技“雙引擎”驅動,科研院所和企業機構落地生花,嶄新項目拔地而起,生活配套日趨完善。新探索,新實踐,新路徑,崖州灣畔,這一座正在崛起的創新之城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