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1-12-10 14:16:12
【2021中國經濟述評④】
新動能成長壯大,綠色低碳轉型步伐穩健,產業鏈韌性和優勢得到提升——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光明日報記者 劉坤
“創新,持之以恒!”浙江一家電子企業每年拿出營業收入的6%至7%投入新能源汽車電控等領域研發,實現了高壓快充,15分鐘可充電80%。
“轉型,立足實際!”云南一家鋼鐵公司采用5G、大數據等技術打造“數字孿生透明工廠”,每年可節約人工成本300萬元,工作效率提升60%。
…………
“十四五”開局之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奮力完成改革發展艱巨任務,保持社會大局穩定,正確處理經濟穩增長與調結構、轉型升級、深化改革的關系,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鏈韌性和優勢得到提升,經濟發展韌性強、潛力大、動力足的特點持續顯現。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表明,2021年我國經濟增速將達到8.0%,位居主要經濟體前列。
新產業新業態茁壯成長
今年以來,我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暢通經濟循環,大力支持實體經濟,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促進了結構優化、質量改善和效益提高。
數據顯示,制造業占比提升。前三季度,制造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7.4%,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較快增長。1至10月份,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5%,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64.0%、51.9%、50.9%。
同時,服務業貢獻率提升。前三季度,服務業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4.2%,比上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效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縱深推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新動能加快成長壯大。
在上海,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產業快速發展,重大原創科技成果持續涌現,新型產業集群加快發展。11月26日,“G60星鏈”產業基地在上海松江落戶,年產衛星將達300顆,上海高端制造業“隊伍”更加壯大。
在安徽,22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持續提升創新能力,在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取得多項技術突破,為保障先進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順暢、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供了重要支撐。
…………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十二位。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第二研究室副主任李承健看來,新動能是支撐我國經濟持續穩健恢復的重要力量,我國加大對創新領域的投入,未來必將在相應產業鏈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綠色低碳轉型步伐穩健
今年來,大量傳統產業利用5G、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加快轉型升級,插上了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翅膀”。
“我們在縫紉機、巡檢機器人等設備上設置5G模組,實時采集生產、環境等數據,并上傳至邊緣云平臺,可直觀地呈現生產、物流等信息,實現精準管控,讓生產效率提升25%,訂單交付周期縮短10%。”一家紡織企業負責人說。
今年來,我國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步伐穩健。鋼鐵、石化、建材等重點行業綠色化、清潔化改造快速推進。
“不因市場回暖而放慢節奏,不因困難加重而減弱力度,不因影響稅收而動搖決心。”在河北,鋼鐵等傳統產業在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化解過剩產能的同時,也在加快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窺一域而知全局。
放眼全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綠色低碳技術正日益廣泛地向各產業領域滲透,并帶來巨大收益。
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把“深度調整產業結構”作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和重大任務,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出了明確要求。
“碳達峰、碳中和給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也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造了重大戰略機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說。
值得注意的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正如專家所說,各地要根據實際分類施策,切不可一哄而上、盲目行動、“運動式”減碳。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王一鳴說。
同樣,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等亦不能脫離實際,必須立足國情,處理好減污降碳和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群眾正常生活的關系。
王一鳴表示,要尊重客觀規律,把握工作節奏,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搶抓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機遇,不斷優化產業存量,全面做優產業增量,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道路,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全面優化升級。
產業鏈韌性和優勢得到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們沒有遭遇‘斷鏈’,訂單量不降反增。”在浙江嘉興等地,一些外貿企業正開足馬力生產,生意紅火。
而國際上,則是另一番“光景”。疫情影響疊加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抬頭,導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正遭遇嚴峻挑戰。
“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經濟安全的‘壓艙石’,對高質量發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張宇賢說。
今年來,我國將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放在“六保”中的重要位置,補短板,疏通堵點,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快速恢復高效運轉。出口貢獻方面,我國充分發揮制造業大國優勢,向世界各國源源不斷供給海量防疫物資、生活物資,目前已向國際社會提供新冠疫苗超過18億劑,有力支持相關國家抗疫。
專家認為,在疫情沖擊下,中國產業鏈供應鏈表現出強大韌性。同時,中國防疫卓有成效,也有利于獲得更多出口訂單。
今年來,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動力源作用更加明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2021年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比重將達到18%左右,連年穩步提高。
當然,也要清醒認識到,盡管我國已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體系,但仍存在部分核心環節和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產業基礎能力、高端和高質量產品供給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張宇賢認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既要鍛長板,鞏固提升優勢產業的領先地位;又要盡快補短板,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
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結構政策要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增強供應鏈韌性。
專家表示,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未來,隨著“卡脖子”問題加快解決,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競爭力和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將更加穩健,前景將更加光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