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2-01-25 20:33:01
原標題:千年白馬山寨的小康圖景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蘭州1月25日電題:千年白馬山寨的小康圖景
新華社記者郎兵兵
新年伊始,一場別具特色的白馬藏族婚禮在甘肅省隴南市文縣鐵樓藏族鄉寨科橋村舉行。陣陣鞭炮聲,打破千年古寨冬日的寧靜,身著絢麗民族服飾的迎送親隊伍,簇擁著新女婿跨步邁進家門。院子里,由磚塊圍成的直徑約2米的大火塘燃起熊熊火焰,溫暖著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
白馬藏族屬于古氐人后裔,目前主要分布在甘川交界地帶,總人口約2萬人。“原本就是一個祖先,現在親上加親了。”來自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的白馬藏族親友團快人快語,迅速拉近了彼此之間的感情。一盤盤冒著熱氣的傳統美食“十大碗”端上席面,蒸肉、酥肉、丸子、蜂蜜甜品等慰問舟車勞頓的賓客,喜得上門女婿的脫貧戶田順青笑容格外燦爛,穿梭在席間敬酒,這是屬于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
自從妻子去世后,田順青便獨自拉扯三個女兒,靠挖野山藥和打零工供她們讀完了大學,如今生活越過越好,他如釋重負。“我心滿意足了。”言畢,田順青舒展身軀,仰頭痛飲一杯酒。
按照白馬婚俗,宴席結束后,賓客們唱著吉祥的歌謠到村寨中走親訪友,悠揚動聽的旋律隨著隊伍移動把歡樂散播到街頭巷尾。主人家聽聞歌聲漸近,趕忙備好熱菜涼碟,將爐火燒到最旺,用更熱情的歌聲和醇香的美酒相迎,村寨充滿了歡聲笑語。寨科橋村黨支部書記鄭志杰說,男女老少發自內心的喜悅,不僅僅是婚禮營造的熱鬧氛圍,更是擺脫貧困、圓夢小康后,群眾生活幸福美滿的真實寫照。
2013年,鐵樓藏族鄉貧困發生率達到30.86%。隨著脫貧攻堅行動深入開展,白馬人建起寬闊的村寨,依托白馬民俗文化,迎來了大批游客,發展起紅紅火火的鄉村旅游業。然而,2020年8月,文縣發生特大暴洪泥石流災害,被譽為白馬旅游“第一村”的鐵樓藏族鄉草河壩村損失慘重,歷經多年修建的道路橋梁、景觀設施盡數被毀。
60歲的村民余報秀回憶道,當時有一名干部到村寨視察災情,她便傾訴說,“你們辛辛苦苦建好的公路、廣場,我們沒享受幾年,就被大水沖毀了,我怕是再也看不到那樣漂亮的景觀了。”說著說著心里難受,眼淚就流下來了。這位干部連忙安慰她說,“老鄉別流淚,我們3年重建好,比以前還要好。”
如今,不到兩年時間,災后重建的村寨更加美麗,看到聲光電齊全的廣場、精致的沿河綠化景觀、暢通無阻的柏油馬路,余報秀連連稱贊說,“共產黨的干部說話算話!”如今,走進草河壩村,隨處可見用白馬面具裝飾的山門、石柱以及白色羽毛點綴的屋脊。草河壩村黨支部書記班志茹說,每逢旅游旺季,村里游人如織,農家樂的臘排骨、山野菜、雜糧面、五色酒等特色美食供不應求,一家民宿營業個把月,就能收入2萬元左右。
不單單環境美,白馬子女還進城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在草河壩村村民曹美紅家里,黃銅鑲邊的大火爐將寒冷驅逐,孩子們在長椅間攀爬跳躍,墻壁上貼著《漢字拼音字母表》《英語26個字母表》和《數學乘法口訣表》很是醒目。
“孩子教育是第一位的,我最大的心愿是培養一名大學生。”2020年,曹美紅將家里民宿出租給當地一家旅游公司打理,自己則全身心到縣城照顧小孩上學。如今,送子女進城接受更好教育,已經成為白馬藏族父母的共識。他們說,以前受條件限制,大都沒上多少學,要不是遇上了好時代,很難有改變命運的機會。
與此同時,白馬人也注重向下一代傳授本民族文化。白馬人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傳唱歌謠和開展民俗活動是他們傳承民族文化的主要途徑。曹美紅說,“我們從小就教孩子學語言、唱山歌,帶他們參加傳統民俗文化活動。”
白馬人的面具舞“池哥晝”、火圈舞、敬酒歌等古老民俗文化流傳至今。其中,“池哥晝”是白馬人在長期的農耕生活和狩獵活動中形成的傳統民間文化活標本,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如今政府積極保護白馬文化,我們自己更要努力傳承弘揚,不能讓祖先留下的燦爛文化到我們這一代遺失。”曹美紅說,這是白馬兒女共同的心愿。
“吃穿不愁,人居環境優美,鄉村振興如火如荼,民族團結繁榮發展。”鐵樓藏族鄉黨委書記余石東說,當小康夢想變成生活現實,新年里白馬兒女用傳唱千年的歌謠告慰祖先,也將接續奮斗繪就白馬山寨共同富裕的美好畫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