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2023-08-29 12:59:08
【光明時評】
調集設備連夜搶排農田積水、組織農技專家深入一線指導科學減損、及時下撥資金保障農業設施修復、因地制宜啟動補種改種進行生產自救……連日來,華北、東北等地洪澇受災地區加快推進災后農業生產恢復工作,多措并舉開展農業抗災救災,力爭將農業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為實現秋糧顆粒歸倉提供了有力保障。
隨著防汛抗洪救災斗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受災地區已進入災后重建關鍵階段,抓好農業生產恢復、穩定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成為當前的緊迫任務。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會議指出,抓緊修復災毀農田和農業設施,加大農資供應保障力度,加強對農民的農技指導,組織農民積極補種補救,做好農業防災減災工作,最大程度減少農業損失,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倉廩實,天下安。糧食生產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對于穩物價、保民生、固大盤具有基礎性作用。眼下正值秋糧產量形成關鍵期,面對汛期極端天氣給部分地區農業生產帶來的壓力,各有關地區、部門要切實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決扛穩糧食安全責任,堅持系統觀念和底線思維,科學精準分類施策,爭分奪秒搶抓農時,確保各項防災減災措施落地落實落細,全力以赴奪取全年農業豐產。
摸清底數加強統籌。全面準確摸排各類農業生產受災情況,是有效應對自然災害影響的前提條件。要針對土壤地力、農業設施受損程度等進行深入的科學評估,在此基礎上分區分類制定精準方案和舉措,密切跟蹤監測農情氣象變化,依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政府各部門間要加強協調合作,集中力量強化組織領導,同步推進農業生產恢復和災后重建,通力保障農業生產和設施建設人力物資需求,系統謀劃水毀農田和農業設施修復,將農機服務、收儲運輸、產銷對接、冬小麥種植等后續環節的準備工作做在前面。
科學決策分類施策。洪澇災情穩定后,河北、黑龍江、吉林等地第一時間組織各級農技人員下沉一線,一對一現場就搶救受災農作物為農民答疑解惑,農業農村部也派出103個科技小分隊赴重災省份蹲點包片指導,迅速開展的幫扶舉措堅定了廣大農村群眾抗災自救的希望和信心。減少農業災害損失,關鍵在于抓住補救窗口期。一方面,受災區域要分作物分災情科學推動補種改種,及時扶苗追肥,盡可能少減產保穩產;另一方面,未受災區域也要持續抓好田間管理,加強病蟲害防控,最大限度發揮增產因素作用,努力實現以豐補歉。強化科技支撐,做好農技指導服務,既要創新工作思路,利用線上線下各類渠道提升基層專業技術宣講推廣效能;也要落實服務保障責任,完善跟蹤服務機制,確保專業技術意見用得上、用得好。
強化責任緊盯民生。開展農業防災減災工作,必須始終把保障農民利益擺在首位,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牢牢兜住民生底線。抓緊落實各項救災救助政策,將補貼資金盡快足額發放到每一位農民手中,才能讓惠農政策更好支持農村群眾重啟日常生產生活,穩定農民預期,增強重建信心,對農業生產連續性積極性形成支撐。在推進農業保險賠付過程中,應加強有關部門與保險機構的協同協作,通過多種方式提高查勘定損效率,簡化理賠手續,做到能賠快賠,真正發揮農業保險減災“防護網”功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