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25-02-28 14:18:02
原標題:科普|讓罕見病,被看見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科普|讓罕見病,被看見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28日電(記者彭茜)“他們像是散落在夜空的星星,孤獨地遙望,”蔻德罕見病中心創始人、主任黃如方如此形容罕見病患者群體。作為國內最大罕見病公益組織的負責人,同時也是一名患假性軟骨發育不全癥的罕見病患者,他所做的工作是將他們匯聚成“星河”,守望相濟;他也希望更多人能看見這個群體,給予他們關愛、包容與支持。
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國際罕見病日,今年的主題是“不止罕見”,聚焦抗擊罕見病的韌性與聯結的力量。
被忽視的“醫學孤島”:罕見病為何難診難治
罕見病指發病率極低、患病人口數量極少的疾病。它并非指某種特定疾病,而是散在各疾病系統的罕見疾病的統稱。《柳葉刀·全球衛生》雜志近期刊發《2024年罕見病領域現狀》文章顯示,已知的罕見病種類超7000種,全球約有3億人受罕見病影響。
“瓷娃娃(成骨不全癥)”“木偶人(多發性硬化癥)”“蝴蝶寶貝(大皰性表皮松解癥)”……這些童話般的名字背后是一個個令人心疼的罕見病案例。很多我們相對熟知的疾病也屬于罕見病,如部分遺傳性耳聾、白化病、血友病、苯丙酮尿癥、脊髓型肌萎縮癥等。
罕見病常涉及多系統、多臟器,病程呈慢性、進行性、耗竭性發展,甚至致殘或危及生命。如漸凍癥(肌萎縮側索硬化)患者身體會一天天被“凍住”,逐漸喪失行動能力甚至自主呼吸。
近70%的罕見病出現在兒童時期,例如遺傳性大皰性表皮松解癥多在兒童期發病,這些“蝴蝶寶寶”皮膚脆弱如蝴蝶翅膀,輕輕一觸便會出血破潰。
每年都有新的罕見病被發現。《柳葉刀·全球衛生》的數據顯示,罕見病從發病到確診的平均時間為4.8年。由于發病率低,分散分布,種類龐雜,導致極高的誤診、漏診率。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罕見病醫學中心主任袁云告訴記者,“罕見病罕見,罕見病專家更罕見”這一事實短期內無法改變,多數患者在多家醫院輾轉多年,在診斷不明的情況下接受著不對癥的治療。建立全國性的智能罕見病癥狀分診系統和罕見病專病中心愈加必要。
80%的罕見病與基因相關
大約80%的罕見病有遺傳原因,如囊性纖維化是由CFTR基因突變引起。此外,環境因素也可能誘發罕見病,還有部分罕見病病因不明。
“罕見病離我們并不遙遠,跟每個普通人都息息相關,只要有生命的傳承就會有罕見病的發生。因為每個人都可能攜帶有缺陷的基因,這是概率問題。”黃如方說。
但無需對罕見病恐慌,早發現、早干預是罕見病防治的最佳途徑。北京協和醫院罕見病醫學中心研究員欒曉東接受記者專訪時說,婚前、孕前進行遺傳咨詢和基因檢測,可排查攜帶的致病基因,降低后代患罕見病風險。孕期規范產檢,及時發現胎兒發育異常。有罕見病家族史的人群,更應加強監測。普通民眾要提高對罕見病認知,若發現身體異常且常規檢查無法明確病因,應及時到有資質醫院進一步診斷。
基因暗河中的微光:不斷前行的罕見病科研
治療罕見病的藥物被稱為“孤兒藥”,直觀反映出罕見病特效藥研發之難。由于患者群體小,臨床試驗難度大,市場需求有限,研發成本高且回報不確定,企業研發罕見病藥物積極性低。根據《柳葉刀·全球衛生》的數據,約95%的罕見病缺乏獲批的療法。
盡管前路艱難,但近年來基因編輯、人工智能(AI)制藥等新技術不斷涌現,如同照亮罕見病基因暗河中的微光,正在改寫研發與診療格局。
一批基于基因編輯、細胞治療等新技術的療法獲批上市。2023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Casgevy上市,用于治療鐮刀型細胞貧血病患者。美國生物技術公司Regenxbio與日本新藥株式會社合作,一直致力于使用基因療法治療亨特綜合征,改善了患者的神經發育。
AI正不斷推進罕見藥物研發與診斷。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科學家開發出AI工具,從4000種現有藥物中為特發性多中心型卡斯爾曼病患者找到了有效藥物阿達木單抗。2024年,華大集團基于過往產出的基因組數據,結合AI算法,推出了自研生成式生物智能,包含面向遺傳病臨床檢測的大模型,目前已開始應用于罕見病診斷。北京協和醫院與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共同研發“協和·太初”罕見病大模型,近日正式進入臨床應用階段。
北京協和醫院院長張抒揚告訴記者,AI算法可通過學習大量罕見病病例的臨床數據,為醫生診斷提供參考意見。目前,AI應用于罕見病診斷仍處于早期階段,但未來有望成為重要診斷工具。
推動罕見病研究不僅能惠及患病群體,還能推動各個疾病領域的創新藥突破。黃如方說,罕見病逐漸成為全球新藥研發熱土,近5年歐美獲批新藥約半數為治療罕見病的“孤兒藥”。由于罕見病涉及多系統,把罕見病研究透了,對于很多其他慢性病、腫瘤等治療都大有裨益,將為常見疾病帶來新療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