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2025-03-18 21:35:03
原標題:南北攜手共繪萬億冰雪經濟新版圖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南北攜手共繪萬億冰雪經濟新版圖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京3月18日電(記者何磊靜、王鏡宇、王君寶)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發展冰雪運動和冰雪經濟”。過去這個冬天,“冰雪熱”席卷大江南北,《中國冰雪旅游發展報告(2025)》預測,2024-2025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數有望達5.2億人次,冰雪休閑旅游收入預計突破6300億元。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催生了南北聯動、四季運營的產業新業態,南北方正努力繪就萬億冰雪經濟新版圖。
2月16日,小朋友在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的商量崗滑雪場學習滑雪。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冰雪熱潮,從冬季“頂流”邁向“四季長紅”
近年來,在北京冬奧會、哈爾濱亞冬會等重大體育賽事帶動下,我國掀起了冰雪經濟一輪又一輪熱潮,冰雪“冷資源”持續轉化為經濟發展“熱動力”。
從冰雪運動參與情況來看,熱度可見一斑。這個冰雪季以來,我國已舉辦58項國際國內高水平冰雪賽事,全國滑雪場累計接待客流超1.9億人次,同比增長22.8%。業內人士表示,如今大眾對冰雪運動的關注度和參與度顯著提升,曾經的“小眾運動”已成為廣受青睞的“大眾運動”。
“過去滑雪必須北上,現在家門口就能滑!”江蘇省無錫市市民王琳從138米長的雪道上飛馳而下,盡情享受滑雪樂趣。這位滑雪初學者最近每周都到當地的室內滑雪場練習滑雪。這座1.75萬平方米的滑雪場,每天吸引數百名滑雪愛好者,其中約70%的客流來自長三角地區。
冰雪運動場地近年來發展較快,為冰雪愛好者提供了廣闊舞臺。2024年全國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顯示,全國冰雪運動場地達2678個,其中有不少在“雪跡罕見”的南方地區。冰上飛舞、雪場飛馳不再是北方專屬,越來越多南方老百姓在家門口能實現“滑雪自由”。
2月12日,演員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激情慶亞冬 冰雪鬧元宵”元宵節晚會現場表演。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冰雪運動普及帶動了全產業鏈發展。統計顯示,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期間,亞冬會帶動哈爾濱冰雪裝備制造、文創IP等產業銷售發票金額同比激增970.5%;這個冰雪季,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全國滑雪場內相關消費超350億元。
政策“暖風”,讓南北共享“冰雪+”紅利
冰雪經濟蓬勃發展,離不開政策加力支持。2024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去年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發展冰雪運動和冰雪經濟”;今年《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推動冰雪消費。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高志丹表示,要持續拓展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良好態勢,穩住冰雪經濟總規模萬億元的基本盤,力爭到2030年達到1.5萬億元的目標。
一系列助推冰雪經濟發展的政策如暖風拂面,生產雪板、雪服等冰雪裝備的企業持續增多,與冰雪旅游相關的餐飲、民宿、交通等行業發展迅猛。各地紛紛以“冰雪+”為抓手,創新消費場景,拓寬冰雪產業的發展空間。
比如,北京發放冰雪消費券,推出冰雪燈光秀、親子挑戰賽等特色活動;新疆阿勒泰讓游客沉浸式體驗參觀,挖掘滑雪起源地歷史文化。南方多地也投身其中,深圳引進高水平冰雪賽事;江蘇開展冰雪節、冰雪研學等多種形式的冰雪活動;四川憑借“暖雪”等獨特自然及人文優勢,打造冰雪旅游新場景。
1月27日在阿勒泰將軍山國際滑雪度假區的山頂區域拍攝的“夕陽派對”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無錫靈山文旅集團戰略規劃委員會主席吳國平認為,做強“冰雪+”產業,要實現“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動態平衡,加快冰雪旅游與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制造等業態的融合發展。
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表示,冰雪經濟商業模式正得到重塑,由觀賞型簡單消費模式向深度體驗式、社交式消費模式轉變。冰雪經濟具有產業鏈條長、導流效應大、社會效益高等特點,對拉動內需、促進就業等具有積極作用。
南北協同,合力構建冰雪經濟共同體
專家表示,面對萬億冰雪經濟市場,“冰雪+”產品將更注重場景營造、情緒價值滿足和科技賦能,南北方各有發展優勢,可攜手做大做強冰雪產業。
從收集滑雪過程數據并分析的智能滑雪鞋墊,到能供熱5小時的發熱雪地運動鞋、讓人足不出戶體驗滑雪的VR模擬滑雪機……目前我國已形成15大類冰雪裝備器材產品體系,其中離不開南北方資源互補的貢獻。
黑龍江冰雪產業研究院院長張貴海說,東北冰雪裝備制造產業起步較早,有一定歷史積淀,但伴隨冰雪運動在南方逐漸普及,很多南方企業順勢而為,踴躍投身冰雪裝備制造領域。“目前東北在輕工產業上和南方部分地區出現了一定差距,對于冰雪產業,我們可以做有東北特色的大型裝備以及智能型裝備。”
稅收數據顯示,2024年滑雪裝備銷量增速前十名的省市中有八個來自南方地區,其中福建、安徽等省份去年滑雪裝備銷量增速超100%。“冰雪運動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部分南方省份完善的產業鏈和強大的生產能力,可以推動運動流行與產業熱度相互促進。”吳國平說。
1月23日,游客在湖北省神農架中和國際滑雪場體驗滑雪。新華社記者 杜子璇 攝
張貴海表示,得益于自然稟賦,北方能發展成體系的旅游、賽事、培訓等服務;南方很多企業則在研發制造上有優勢,可以專注某個賽道深耕,形成互補。“通過南方生產滿足北方需求,南北相得益彰,也是‘內循環’一個很好的模式。”
專家指出,為實現冰雪經濟“南北共贏”,可構建南北冰雪經濟共同體。一方面推動技術共享,另一方面互通客源。北方主打冬季戶外滑雪旅游,南方聚焦四季室內體驗,可以聯合推出“冬北夏南”主題線路。
“譬如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等園區可與南方室內場館聯動,推出跨區域冰雪旅游套餐,形成季節性互補。還可探索冰雪旅游聯名IP產品、主題周邊、賽事合作等。”吳國平說,冰雪產業能否開發成功,關鍵在于能否打造無法被輕易替代的優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