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17-01-17 05:05:01
一段時間以來,市場對于全球再通脹的預期不斷升溫。債券市場上,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44%,英法德澳等國的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也都上漲5到6個基點,反映出市場對通脹重現、利率上行已達成強烈共識,一個全球再通脹的時代似乎即將到來。
從數據上看,市場上調通脹預期的確有據可循。近幾個月,全球主要經濟體通脹水平均出現明顯回升。歐元區調和消費者物價指數自去年年中以來不斷攀升,同比增速在11月達到0.6%,為兩年半內最高。美國10月季調后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環比則為6個月最大增幅,核心CPI連續12個月高于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然而,單憑各國通脹指標的表現,遠不足以令通脹預期在全球范圍內出現如此快速的飆升,其背后還有兩個更為關鍵的因素。
因素之一是特朗普獲選美國總統。特朗普經濟政策的核心在于提升美國經濟增速,市場普遍預期他就任后將進行大規模的減稅,并通過財政刺激手段增加美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這些舉措有望激發美國經濟活力,從需求端給物價帶來上行壓力。以勞動力市場為例,目前美國勞動力市場已基本接近充分就業,工資上漲壓力初現端倪,未來基礎設施建設的擴張將導致勞動力更為緊俏,進一步抬高工資水平。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又會促使企業提高產品價格,造成更廣泛范圍內的價格上漲。不僅如此,美國國內的經濟增長和通脹回升,已使得美聯儲2017年的加息步伐恐有所加快。由于美元在國際市場中廣泛被用作定價貨幣,這勢必給貨幣相對于美元貶值的其他國家帶來輸入型通脹壓力,從而將通脹傳導至全球范圍。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油價。去年11月30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正式達成原油減產協議,隨后,俄羅斯等其他非歐佩克產油國也做出響應,決定從今年1月起減產。盡管減產幅度不大,僅相當于全球產量的1%左右,但這一出乎意料的結果,還是令不少市場人士預計油價將發生趨勢性改變。目前全球經濟處于溫和復蘇階段,制造業活動的集體回暖,正帶動原油需求緩慢上升,此時削減產量將促使原油供需更快地趨向平衡,從而拉動國際油價中樞上移。這將帶動以石油為原材料的產品價格上升,從成本側給全球通脹造成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輪通脹預期的抬升是否能夠持續,并最終轉化為現實,目前還難下斷言。它一方面取決于特朗普上任后一系列政策的落實程度,另一方面還要看原油市場上供需博弈的最終結果等。不過,過往數年時間里,各國寬松貨幣政策已在全球累積了大量流動性,一旦市場通脹重現的預期得以穩固,貨幣流通速度加快,預期自我實現的概率將顯著增加,全球再通脹時代也就不遠了。
《 人民日報 》( 2017年01月17日 22 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