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7-02-16 08:55:02
烏克蘭專家在位于廣州的中國—烏克蘭巴頓焊接研究院進行焊接操作。中國—烏克蘭巴頓焊接研究院供圖
2月的基輔,白雪皚皚,寒風透骨,烏克蘭巴頓焊接研究所里卻暖意融融。98歲高齡的烏克蘭國家科學院院長、巴頓研究所所長鮑里斯·巴頓院士對前來看望他的中國駐烏克蘭使館外交官動情地說:“烏中建交25年來,兩國在科技領域的合作成果豐碩,雙方在焊接領域的合作更堪稱烏中科技合作的典范。”
搭建兩國工程師智慧交流平臺
擁有83年歷史的烏克蘭巴頓焊接研究所在世界焊接科技領域享有盛譽,創造了世界工業史上的諸多奇跡。1940年,該研究所完成高效自動埋弧焊接工藝的研發。正是得益于該技術,蘇聯實現坦克車身焊接機械化,以流水作業方式生產出當時全世界公認最好、產量最多的T—34坦克,為戰勝德國法西斯立下汗馬功勞。1969年,蘇聯宇航員在“聯盟6號”宇宙飛船上首次完成太空軌道失重狀態下的焊接實驗;1984年,兩位蘇聯宇航員走出宇宙飛船,完成人類首次在外太空的焊接、釬焊、切割和噴涂實驗。這兩項人類的創舉都與該研究所的焊接技術密切相關。這些輝煌的成就也奠定了研究所在世界焊接科技界的權威地位。
時至今日,巴頓焊接研究所在焊接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方面仍具有雄厚實力,除真空電子束焊接、先進閃光焊接、不同金屬及合金釬焊等技術保持優勢外,在金屬表面防護及修復、藥物表面納米涂層、醫用人體組織焊接等領域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該所現有人員1197人,技術人員631人,包括8名科學院院士和4名通訊院士,擁有世界一流水準的綜合性科研團隊。
2011年,中國與烏克蘭宣布建立和發展戰略伙伴關系,并簽署經濟和科技合作政府間協議。同年在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和中國科技部、國家外國專家局等支持下,中國—烏克蘭巴頓焊接研究院(中烏研究院)在廣州正式成立。
“中烏研究院是烏中兩國世界級工程師智慧交流和技術合作的平臺。”談起中烏在焊接領域的合作,巴頓院士思路清晰。他說,過去5年,中烏研究院將烏方的技術優勢與中國的技術和市場需求緊密結合,積極參與中國關鍵領域的技術攻關,在海洋工程、特種船舶、航空航天、核電設備等重大專項科研中取得突破,許多成果填補了中國的焊接技術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在推廣應用中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巴頓焊接研究所專家弗拉季米爾·科爾日科自中烏研究院成立之日起,即作為烏方院長在廣州工作,中國同事根據其姓名的發音親切地稱他為“郭瑞院長”。他告訴本報記者,中烏研究院已承擔中國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30余項,為100多家企業開展技術支持和推廣服務,發表論文300多篇,獲得專利授權56項,省部級以上獎勵15項,與中國航天、中航工業、中國船舶、攀鋼集團、東方電氣等國內知名企業展開橫向合作。此外,在推動基礎研究和學術交流方面,中烏研究院也成績斐然,包括參與承辦中國海洋工程焊接技術研討會、極地船舶建造關鍵技術研討會等。
為表彰巴頓焊接研究所以及中烏研究院在推動中烏科技合作方面的突出貢獻,2012年和2014年,巴頓院士和科爾日科先后榮獲中國政府授予外國專家的最高級別獎項——中國政府友誼獎。談及獲獎時的感受,科爾日科激動地說,這是巨大的榮譽,也是沉甸甸的責任。“我非常高興能為中國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貢獻自己的力量。”
科技合作迎來新的機遇期
“焊接技術被喻為編織工業制造夢想的‘連接器’,我相信中烏兩國在焊接領域的合作也將成為中烏科技合作的‘連接器’。”巴頓院士感慨地說。
中國堅持創新發展戰略,加快培育和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令烏克蘭友人欽佩。巴頓院士從1962年至今一直擔任烏克蘭科學院院長,他對中國政府的“中國制造2025”戰略十分贊賞。他說,這是中國加快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重大戰略,焊接技術作為高端裝備制造的基礎,也將迎來更大的發展。他還對烏中兩國加強臨床醫學領域的焊接技術合作寄予厚望。從2001年起,烏克蘭50多家醫院采用人體組織焊接技術替代傳統的縫合術,共完成14萬多例手術。這項世界外科領域的前沿技術具有術后不感染、愈合快和不留疤痕等優點,被稱為“醫學領域的又一次革命”。
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科技參贊張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烏雙方在焊接技術領域的合作是兩國在科技領域合作的縮影。2016年在中烏雙方共同努力下,中烏科技合作發展勢頭良好,政府間科技合作機制進一步加強,科技與航天分委會成功召開,雙方科研人員互訪交流密切,聯合研發項目成為合作主要方向,中烏科技合作迎來新的機遇期。
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中烏雙方就進一步深化科技創新合作、推動兩國技術轉移轉化等達成共識,并圍繞聯合研發、科研設施共享、人員交流、信息交換等開展合作。雙方科技務實合作正從有限的重點領域向全方位拓展,從單一貿易往來向全產業鏈合作與聯合研制等高端方式邁進。
“在華工作期間,我與中國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工作關系和深厚的友誼。中國同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和為提升中國科技水平的忘我投入,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熱愛中國文化和歷史的科爾日科對本報記者說,中國政府全面深化改革,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引才用才機制,提高外國人才管理服務水平,啟動“兩證整合”和外國人永久居留制度改革,增強了對外國專家的吸引力。
科爾日科表示:“中國制造2025”是一項非常正確的戰略。中國政府提出了建設科技創新強國的目標,不斷加大對科技發展的支持力度,積極打造自主品牌,將生產更多具有高科技含量和競爭優勢的產品。(本報駐烏克蘭記者 譚武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