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7-02-19 08:09:02
此前,海內外華文作家齊聚北京,借第二屆世界華文文學大會的平臺,分享講好中國故事的“獨門絕技”。“世界是一本書,一個人只居住在自己的國家里,那么,他只看了這本書的第一頁。”這句話出自周勵的自傳體小說《曼哈頓的中國女人》。周勵從沒停止“翻閱世界圖書”,從2012年起,她4次探訪南北極,“在世界之巔看中國崛起”。
文學是可以跨越國界的。對中國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曾表示:“我能通過法文翻譯閱讀老舍作品,閱讀這位作家在北京胡同的生活,因為從這個細節中油然而生的是全人類的歸屬感。”文學對于溝通世界、融通各國,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借助文學,我們可以走出國門,把中國故事講好。
如果說,文學在講好中國故事中有著獨特魅力的話,那么海外華文作家的優勢則顯而易見。他們在講好中國故事方面的優勢,至少有三:一、懂得中文寫作,易于從語言形式及表達習慣上駕輕就熟,且長期生活在國外,作為“中國故事的中西講述者可以互通有無,取長補短”;二、諳熟文學,長于通過再現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或事件來增強故事的真實性,并通過細節來增強感染力;三、特別是那些僑居在海外,抑或與中國有著血緣關系的華文作家,對祖(籍)國的感情和熟悉程度,比海外其他華文作家更深刻、更全面,從而更能將中國故事講生動、講精彩。
如何才能放大海外華文作家在講中國故事中的優勢?關鍵是要建立隊伍、設計載體、健全機制。
建立隊伍很重要,沒有一支素質好、業務精的華文作家隊伍,就難以勝任“拉得出,打得響”的重任。畢竟,靠文學來講好中國故事,不僅需要作家們有文化內涵,也須有文學素養,如此,中國故事才能講得有魂又入神,故事中所蘊含的理念、價值,才有可能滋潤人們心田,“潤物細無聲”。
建立隊伍,類似于美國《僑報》作家俱樂部而成立的北美中文作家協會、泰國華文作家協會等,都是可以效仿的。熱愛中國文化、不損害中國國家尊嚴、榮譽和利益,不傷害民族感情的作家協會,是華文作家在海外的“家”。有了家,就有了制度和規定,有了氛圍和活動,有了交流和互動,有了信心和勇氣。
為海外華文作家“安家”,最終目的是“樂業”,引導更多華文作家積極體驗生活,進行深度創作。這便要求國內相關組織加強與海外作家協會的聯系溝通,設計多種載體,把華文作家的目光和注意力投射到13億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拼搏的實踐中去。
親身經歷是最好的見證,也是講好中國故事需要掌握的一手素材。《極光照耀雪龍英雄》《穿越百年,行走南北極》的作者周勵登臨雪龍號,看到中國科考隊員“不得不在極低溫的天氣中徒手上螺絲,待螺絲上好,手指已與螺絲凍在一起,每次收手都血肉模糊”這樣的真實場景。這種奉獻精神使她分外感動,深感自己有責任記錄中國從極地科考大國邁向強國的每一個堅實步伐。
讓海外華文作家講好中國故事,還要在完善健全激勵機制上下功夫。通過建立交流制度,讓海外華文作家積極參與考察,尋訪中國故事,積累生動題材,挖掘感動人心的主題,呈現中國理念、中國價值。同時,還要完善交流平臺,不斷提升作家們講好中國故事的水平和能力。去年9月,在泰國舉辦的“第十一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討會”,引導華文作家探尋華文文學與新媒體時代的結合點,頗耐人尋味,富有啟發。
與冷戰時期世界的極端對立形式有所不同,當下中國和西方并非完全“各講各的故事”,也并非完全不進行有益溝通。在日益多元的世界里,中國愈發勇于表達、善于表達,讓世界開始傾聽多樣的聲音、中國的聲音。引導海外華文作家加入講好中國故事的隊伍中,通過文學讓世界傾聽中國聲音,進而理解、點贊中國,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表達途徑。(趙 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