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4-02 14:47:04
新華社柏林4月2日電
新華社記者張毅榮 張遠
四面墻上懸掛著建筑師手繪的設計草圖,宛如中國古典山水畫長卷;室內擺放著多個國內文化場館的模型,漂亮而別致……
這是中國建筑設計師朱锫首次在德國柏林“Aedes”當代建筑中心舉辦個展,展期從3月31日持續至5月18日。展出項目分別是他設計在建的云南大理當代美術館、楊麗萍表演藝術中心、江西景德鎮御窯博物館、安徽壽縣文化藝術中心和北京石景山文化藝術中心。
朱锫早年留學海外學習現代主義建筑,上世紀90年代末回國后創辦建筑事務所,先后完成北京奧運會控制中心“數字北京”、北京民生現代博物館等知名作品。
此次展出的五件作品形式迥異,但它們無不透視出中國傳統自然觀、文化內涵,以及作者對現代化城市衍生出種種問題的反思。
“人們逃離城市,走出建筑,說明待著不舒服,用得不滿意。中國地方古老建筑存在千年至今,自有其智慧。這正是我在設計時學習和效法的。”朱锫在開幕式上說。
談及此次展覽的主題“會心處不在遠”,朱锫說:“人與自然的交流在于一種心境。熱愛自然不等于要住進竹林里。”但他強調,只有將傳統融入當代建筑,“建筑才像有了根”。
參加展覽開幕式的香港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主策展人陳伯康認為,朱锫的設計體現了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挖掘,“人與建筑不再是冷冰冰的關系,而是有了一種溫暖的連接和參與感”。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周榕表示,朱锫的作品體現出中國傳統的時間觀念——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季節時令循環流轉。“對應看,大理當代美術館坐落在古塔前,像新生萌芽的晚輩;楊麗萍表演藝術中心和她代表的舞蹈藝術一樣,原生奔放;景德鎮御窯博物館位于千年瓷都,明顯多了份內斂;壽縣文化藝術中心則完全體現了傳統中國的厚重。”
周榕稱贊以朱锫為代表的一批中國優秀建筑設計師,正在努力發掘中國傳統文化價值,并嘗試使用傳承至今的人文精神,對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給出自己的答案。
主持展覽會開幕式的克麗斯廷·費海思用“敏感、親密、詩意”形容自己對朱锫作品的看法。她說:“近年來,我們有更多機會邀請具有鮮明個人風格的優秀中國建筑師帶他們的作品來展示交流。他們證明了在當代建筑領域,歐洲也能向中國學習。”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