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04-17 15:00:04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國風·召南·摽有梅》
新華網北京4月17日電 召南姑娘待嫁心急,等得梅子落滿地,等得花兒都謝了。良辰美景奈何天,多少韶光易逝,那些舊日風情在時間旋渦中漸漸逝去,演變成當代的傳奇故事。
新西蘭南島城市達尼丁充滿蘇格蘭高地風情,市中心活脫脫是個歐洲小城的樣子。它舒舒服服地窩在奧塔哥半島與內陸形成的海灣深處,背靠廣袤農業區,坐擁風平浪靜的良港,這就是“新西蘭夢”起步時的樣子。
1882年,一船冷凍羊肉從達尼丁查默斯港出發,在海上行駛98天抵達倫敦。這是新西蘭向英國運送的第一船羊肉,也是新西蘭作為“英國牧場”那個時代的開端。
在讓人心潮澎湃的大航海時代,善良與邪惡都能找到新歸宿。彼時倫敦,遠方傳來德雷克和庫克的冒險故事,碼頭上張貼著英國新西蘭公司招募“小農場主”的海報,即便是數月的海上漂流和未知的原住民,也無法阻擋壯麗遠方和美麗詩歌。哦,不對,是壯麗遠方和新鮮牛糞。
新西蘭南島北部,翻越塔卡卡山,狂飆車速越過無數發卡彎,山下農場一點點變大,各種牛羊也從一個個小點變得具象起來。山腳下,小村莊叫上塔卡卡,任憑車輛呼嘯而過,這個只有一條街道的村莊沉睡如故。如果在這里踩一腳急剎車,農場圍欄上延續數十米的各色鞋子就格外顯眼。
就像鞋店專柜,這里運動鞋、帆布鞋、涼鞋什么都有,用花花綠綠的鞋帶拴在圍欄鐵絲上。年日已久,不少鞋子上生霉斑,配上原來色彩倒也別致。沒人說得清籬笆上怎么會掛滿鞋子,農場主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自家農場掛上了鞋子。
不過,至少總有不那么趕時間的人剎住車來到這個宛若死寂的村子詢問緣由。時間就像塔卡卡山陡峭的公路,查默斯港曾經的輝煌從那個農業時代的山頂一路急墜,誰也挽留不下。新西蘭不少村子就這樣變成車輛飛速駛過的風,不知道該向哪個方向飄。
這樣的籬笆已經成了新西蘭全國的特色。距離上塔卡卡不遠,小鎮哈夫洛克也有這樣一道掛滿鞋子的圍欄。居民說,鞋子掛了20多年。
為什么要掛?“誰知道,也許是個惡作劇吧。”
政府擔心高速行駛的駕駛員分心,就把鞋子清干凈,但沒過兩天,這里又掛滿了。一次又一次,懶得管了。
鞋子并不算是什么奇怪的東西。南島中部,游客云集在皇后鎮或是瓦納卡湖,兩地之間最近的山路因為崎嶇而顯得冷清,車輛寧可繞道去走規整的公路。這條路上也有一道出名的籬笆,上面掛的是女式內衣,綿延上百米,遠處看密密麻麻,近處看款式各異,俗稱“胸罩墻”。
據說,那是1998年到1999年那個圣誕新年假期的事情。最初4個胸罩掛在卡羅納山谷農場的籬笆上,沒人知道為什么。消息傳得很快,不到一個月時間,4個胸罩變成了60個胸罩,一年后變成了200個胸罩。清理一次,又換來更多胸罩,臨近小城索性舉辦了世界上最長胸罩鏈的節慶活動。如今,這個地方已成經典景點,游客為了和別人的胸罩合影,不惜繞道來此,附近因此還開設了咖啡館。
在那個“新西蘭夢”的時代,農場是整個國家經濟的中心,牧民站在農場中揪著一只胖墩墩的綿羊剪毛都成了新西蘭當年的國家形象。如今,這個形象變成了星空下莫名其妙的人生感悟、大自然中矯揉造作的旅行照片。消費主義的年代,似乎不需要改造大地,似乎不需要樸實憨厚,只要一個看起來高大上的名頭就可以做生意。
在旅游機構看來,這些籬笆就是景點,就是這個龐大產業的運轉單位。但對于那些農民,這些看起來荒誕的圍欄就是他們的紀念碑谷,叫幽默也好,叫滑稽也好,它們讓人駐足,也許因此還會了解在商業時代之前,這里也有故事。
從納爾遜湖到布倫海姆,公路沿著清澈小河和懷勞山谷生長。隔著北面的里士滿山,就是新西蘭日照最充分的納爾遜地區,那里游客云集,旺季時甚至難以找到有空房的旅店。但在懷勞山谷,游客的蹤跡并不多見。
公路中段,一家小酒館提供住宿和餐飲服務,后院的草皮上還可以提供給開房車的旅客宿營。
酒館里掛著各種稀奇古怪的裝飾品,比如農用機械上的零件、車牌、水壺,甚至還有一只滿是塵土的鹿頭。酒館女主人瓊已經60多歲了,還在后廚為顧客制作炸魚薯條和各種配搭啤酒的小食。
與其說這里是個酒館,不如說是個小型博物館,主人幾乎把所有關于這座建筑歷史的照片都鑲進鏡框。昔日來自歐洲各地的礦工從這里啟程進入山谷,尋找傳說中的財富。一代又一代的女主人,就像瓊一樣,在這個寂寞的山谷招待行色匆匆的客人。
過去煮咖啡烤面包,現在有了牛奶咖啡機和可樂啤酒;過去桌球臺上是賭博打架的礦工,現在吧臺上是插科打諢的貨車司機。相比先前幾代酒館主人,瓊面對的最大變化不是菜單和客人,而是越來越清冷的小鎮和不再留戀街道的年輕人。漸漸老去的小鎮過去擁有新世界的夢想,現在已經變成年輕人無趣的家鄉。
沒有網絡、沒有格子間,農場的生活一樣可以很有趣。相比瓊留戀小酒館過去的輝煌,瑪姬幸運得多,她生活在20世紀60年代新西蘭南島西北角的一處農場,是一個大家族的老奶奶。
年輕時,瑪姬每天都騎著馬穿過附近一條大河給那些放牧的男人們送早茶。1914年,還不到15歲的瑪姬在一次送早茶的路上看到小溪中的鰻魚,順手把食物渣扔到河里面喂魚,就這樣漸漸成了習慣。
有一次,眼見一條鰻魚小伙伴被野貓拖出水面,再被一群豬踩過,瑪姬很心疼,于是用小水桶把河里的鰻魚轉移到自家農場的小溪中。
每天早晨,瑪姬第一件事情就是來到小溪邊,用手指劃水,然后鰻魚就像聽到信號一樣聚集過來。瑪姬喂它們肉、雞蛋、面包和西米,當然還有鰻魚們最愛吃的牛奶凍。一傳十、十傳百,農場上的女人瑪姬久而久之也變成了農場上的“名女人”。
瑪姬已經過世多年,農場還在。不過,不像瓊那個少有人問津的小酒館,瑪姬的農場已經被改造成了一處被旅游網站推薦的景點。專業的工作人員把河流的水引入農場的水槽,養起三文魚,建起農家樂。鰻魚還在,不過,那個午后慵懶陽光里溺愛它們的瑪姬已經不在了。
南島中部某個不知名的地方,公路穿過杰西卡的農場。從窗子里,杰西卡就能看到這里穿梭不斷的旅游大巴,還有不少游客跑到柵欄前對著空曠草場中幾棵大樹掩映的房子拍照,每每讓老盧卡在門廊里抬起頭狂吠。
最早,這條公路只是農場中的便道而已。越來越多的人來到新西蘭旅行,政府買下這段便道所在的土地,修起了公路。那以后,老盧卡的活就越來越難干。
悶熱夏天的午后,我開車經過公路,正巧碰到杰西卡把十幾只奶牛從公路這邊的草場趕到公路那邊。停下車,我和站在路邊的杰西卡揮手致意。老盧卡和她的女兒露西在車前站定,警惕地望了望車窗玻璃,然后回過頭在牛群中間穿梭大叫,招呼這些奶牛姐妹抓緊時間越過公路。奶牛似乎是貪戀路邊綠草,遲遲不肯動身,把盧卡急得來回轉圈,似乎是教師碰到不聽話的大塊頭學生。
杰西卡告訴我,幾十年前,像盧卡這樣的牧羊犬趕上幾百只綿羊沒什么太大問題;如今,越來越多的車輛從羊牛身邊呼嘯而過,想要讓它們聽話沒那么容易。每當遇到牛羊轉場,游客都饒有興致地下車拍照,驚得牛羊來回亂跑。杰西卡開玩笑地說,盧卡責任感很強,沒準會因此抑郁。
隔壁農場早就不再用牧羊犬了,幾個打工度假的小伙子開著越野拖拉機橫沖直撞,哄著羊轉場。十幾歲的老盧卡有時站在柵欄邊望著那些燒柴油的大家伙,莫名其妙地狂叫。
老盧卡是個有責任心的農場看家狗,“流浪狗”帕迪則是個喜愛旅行的家伙,更是新西蘭首都惠靈頓港口的傳奇。
萬能梗帕迪不算是真的流浪狗。帕迪在小主人不幸夭折后,就開始出現在惠靈頓港口,和水手、出租車司機、裝卸工人成了朋友。一些水手會帶上帕迪出海,多次穿越塔斯曼海到澳大利亞,幾乎去過新西蘭所有的港口,還會被出租車司機帶到北島內陸的小城鎮,小道消息說帕迪還去過舊金山。不過,每次遠航之后,帕迪都會回到惠靈頓港。
為了讓帕迪“合法”待在港口,出租車司機們每年湊錢支付注冊費用,后來惠靈頓港口同事會專門任命帕迪為“助理守夜人”,負責打擊“海盜、走私者及老鼠”。
這只備受愛戴的狗死在1939年,據說那時候12輛出租車一起為帕迪送葬,惠靈頓交通管理人員專門在前面開路,市政府為他購買了墓碑。
如今,帕迪紀念碑就在碼頭兩座古老建筑中間,總曬不到太陽,也不那么顯眼。
幾天前,在惠靈頓遠東灣的岸邊溜達,我遇到一個金發女孩牽著約克夏散步。小狗的頭剛好能蹭到穿著高跟鞋的女孩腳踝。擦肩而過,約克夏停住小碎步,扭過頭望著我。在那個眼神中,我看不到老盧卡的急躁,也看不到帕迪的悠閑。
不知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養起小型寵物狗。比起來,我還是更喜歡個頭高大的牧羊犬盧卡在農場上的樣子。在悶熱的空氣中,她不住吐著舌頭,就像聽到“胸罩墻”那樣的荒謬笑話。
年少時,我總以為,傳奇是一段故事、一段傳說,是沉沉睡去之前媽媽嘀咕的那個故事。如今,我卻也明白,傳奇是時代旋渦激流穿過手掌時,指縫里水流穿過的感受。
籬笆、女人和狗,“迨其謂之”!說真的,這些故事關乎新西蘭,也關乎所有在大消費時代迅速離開的夢想。(記者宿亮,編輯周檬、陳杉、金悅磊,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