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6-06 16:09:06
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6日電
新華社記者顧煜、張曉龍、賀占軍
晨光熹微,瑪麗娜就起了床,將家中3個孩子和家務安排妥當后,與幾個同鄉一起乘坐出租車,從哈薩克斯坦一個名為雅爾肯特的城市,前往30公里外的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開始一天忙碌的工作。
由于擁有在合作中心工作的證件,瑪麗娜很快就辦完通關手續。“早晨9點上班,下午6點多下班,每人每個單趟也才500堅戈,相當于10元人民幣。”趁著辦公室尚未開門,她抓緊時間補了補妝。
“我做翻譯工作,要有好的精神狀態。”得益于曾經在新疆伊犁師范學院留學學習一年中文的經歷,今年5月,瑪麗娜應聘成為合作中心一家名為“中科國際貿易中心”招商部的一名翻譯。
“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翻譯,一個月工資2700元人民幣,丈夫在合作中心開車幫客商拉貨,每月賺得比我多。我們在雅爾肯特還有一家商鋪。”瑪麗娜笑著說,她主要負責和哈薩克斯坦相關部門對接、協調,同時接待一些大客戶團隊,并將自己的熟客介紹到這里進貨。
和瑪麗娜一樣,在合作中心內每天有數百名來自哈薩克斯坦、中國等國的“譯倌”,除了中文和哈薩克語,不少人還會說流利的俄語、英語等。每月2000余元人民幣的工資讓來自哈薩克斯坦的“譯倌”們成為當地的白領,“這只是基本工資,一些翻譯還會有售貨提成。我們的工作讓家鄉不少人羨慕,在家鄉每月只能賺1000多元人民幣。”
除了來自哈薩克斯坦的翻譯,也有不少來自中國的哈薩克族、維吾爾族、漢族等不同民族的居民也在合作中心做翻譯兼銷售工作。
今年22歲的拉扎提是新疆特克斯縣人,從學校畢業不久便在合作中心找到了一份翻譯兼銷售的工作。“我主要售賣果汁、糖果、餅干等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的食品,客戶主要是中國人。”拉扎提向記者介紹著貨架上的食品,五層的貨架上,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的食品琳瑯滿目,不時有顧客進來詢價購買,不少是回頭客。
“雖然我不會俄語,但是我會講哈薩克語、漢語和維吾爾語,都能用得上。”剛接待完一批顧客的拉扎提談著自己的想法,“我在這兒也經常會和外國人,特別是哈薩克斯坦的顧客打交道。雖然接觸并不深,但多少開闊了我的眼界,為自己以后創業做準備。”
合作中心位于有“千年驛站”“百年口岸”之稱的中哈邊境口岸霍爾果斯,橫跨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界河兩岸,是世界上首個跨境自由貿易和投資合作區,也是我國首個“邊境之內、海關之外”的特殊區域。在總面積5.28平方公里(中方區域為3.43平方公里,哈方區域為1.85平方公里)的全封閉區域內,各國商人和游客隨意穿梭其間,區域內的兩國商鋪和游客享受著免、退稅等優惠政策。2012年4月18日正式封關運營以來,這個橫跨兩國的特殊經貿區迎來日益旺盛的人氣。
目前在中哈合作中心經營的商戶總共有4000余家,從業人員有6000多人,免稅店40余家,每天都有數千人在合作中心旅游、觀光、考察、購物。
“在這里,哈薩克語、漢語大部分情況都可以應付過來。”和拉扎提一樣,庫來也是一名來自中國的哈薩克族,在合作中心中方一側名為“絲綢之路哈薩克族美食餐廳”工作的她,是店里唯一的中國服務員,包括餐廳老板在內的其他人都來自哈薩克斯坦。
“庫來既懂漢語,又懂哈薩克語,十分有優勢。”餐廳老板扎普蘭告訴記者,來這里吃飯的一半是中國人,一半是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人,“以后合作區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美國、英國和其他國家的人過來,那時我還得雇傭些會講英語的翻譯來照看生意!”
下午6時許,各國客商紛紛出關離去,“譯倌”們也陸續離開店鋪或辦公室,瑪麗娜和丈夫一起坐上早在合作中心外哈方一側等候的出租車,向雅爾肯特方向駛去。拉扎提仍然選擇步行,走向位于中方一側的霍爾果斯市出租房。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