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17-06-08 03:54:06
尋火星生命?需另辟蹊徑
水未必不可或缺 地下也許是樂土
本報記者 張夢然
自太空探索時代的黎明起,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其他機構已耗資數十億美元來偵察火星,包括部署軌道探測器、派遣著陸火星車等;NASA的火星項目也一直能博得眾多眼球,獲得大量資金。
許多天文學家認為,紅色星球是搜尋外星生命的好選擇之一,可能性之高,足以保證其幾十年內天文學界的“網紅”地位不動搖。而據《科學美國人》雜志近日一篇文章稱,隨著尋找行動不斷升級,科學家們正在另辟蹊徑,拓展更多可能性。
水不可或缺嗎?
嚴格來講,關于在紅色星球上進行生命檢測的最佳方式,迄今還沒有達成共識。
但尋找“火星人”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一種元素:水。火星雖然位于太陽系的宜居區域內,但當前火星的表面沒有海洋。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質學家杰克·法默稱,目前人們在火星上做的一切,都以生物“逐水而居,依水而生”為宗旨,但這不一定符合生命體本身的必然要求,只是遵循了一般生命系統的基本要求之一。
那如果不考慮液態水呢?法默表示,人們天真地認為,生物不能離開水而生活,但實際情況卻可能更復雜。在地球上,一些有“彈性”的生物體,譬如緩步動物門(俗稱水熊蟲)——地球上已知生命力最強的生物,如果沒有水分,可以進入一個幾乎無限的深層冬眠狀態,保持其組織干燥,但不會生長和繁殖。這種方式在它們的環境開始缺水時即會發生,但當它們再次接觸水時,又能在很短時間內重新活動。
法默表示,火星微生物也可能大部分時間保持該狀態“等待”水的出現,以此在罕見條件下生存下去。實際上,地球上某些微生物,也能在溫度、壓力、鹽度等指標非常極端的情況下出現類似行為。
鉆到地下怎么樣?
NASA天體生物研究所負責人佩內洛普·波斯頓表示,火星目前的狀態是:表面幾乎擁有尋找生命時需要面對的所有挑戰——干燥、輻射、大氣稀薄,因此,火星上仍然存在生命的希望可能在地下。
科學家們認為,如果火星過去存在生命,那么,它們保存在地下的機會更大——可能是化石,也可能是單細胞生物。
現在,已有科學家開始朝這一目標進發。比如,近期在亞利桑那州召開的天體生物學會議上,與會者就展示了多款下一代高科技探測設備,包括用于在微觀尺度上進行探測的生命分析儀和集成的核酸提取器等。
除NASA外,也有一些私人機構在為此努力。他們選擇的不是“接NASA的單”或與NASA合作,而是單打獨斗,譬如名為“探索火星”的非營利性團體。該機構的研究人員設計出了一種尋找火星生命的新工具,可鉆探到火星地表之下進行探測,尋找簡單微生物——類似用于軍事的鉆地武器。
按照設計,探測器“鉆頭”是一種投擲裝置,能憑借一定動能穿透火星表面,對火星表面之下一至兩米處進行調查;而通信天線位于尾部,可利用火星軌道上的探測器與地球保持聯系。這一工作機制并不復雜,不過,該機構在進一步完善其構思之前,還需要找到愿意為其“砸錢”的“金主”。
今天火星天氣如何?
科學家們指出,如果迫切想要找到一個切入點,搜尋任何“藏身”紅色星球角落里的“火星人”,那么首當其沖的是要知道火星上究竟有哪些生命潛在活動的地點;此外,還需要弄清楚這些地點在最近幾天、幾個月及幾年內天氣如何變化。這才是快速搜尋的途徑,而不只是利用地質時代的變遷。換句話說,想發現“火星人”的棲息地,研究人員不應只研究這個星球的長期氣候,還應關注日常天氣。
我們對地球的日常天氣監控,來自于衛星和氣象站。但在火星附近,我們只有屈指可數的幾顆軌道衛星,而且這些衛星上專門用于觀測天氣的設備也少得可憐。
此前的“火星天氣預報”,由馬林航天科學系統(MSSS)的研究人員完成,每周發布一次。這家機構還制造了NASA火星車和軌道衛星上的攝像頭。他們用于預測火星天氣的資料,全部來自NASA火星勘察軌道飛行器上的彩色成像儀相機拍攝的照片。
NASA行星科學家邁克爾·史密斯此前曾表示,如果人們想要建立一個“靠譜”的火星天氣預測系統,還需要讓大量軌道衛星和地面氣象站組成網絡,追蹤氣象的實時變化。而一些低成本的小型航天器,如立方體衛星,或也能用作遠程氣象站監測火星。
無論如何,相比幾十年前,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發現“火星人”的可能性也與日俱增。(科技日報北京6月7日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