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7-04 15:42:07
7月1日,來自歐洲10余個國家的近80名漢語教師參觀了法國蒙塔日中國旅法勤工儉學主題紀念館。(新華社記者張曼攝)
新華社巴黎7月4日電(記者張曼)法國中部小城蒙塔日1日黃昏陰雨綿綿,大街小巷倍顯靜謐。不過,該市中國旅法勤工儉學主題紀念館里卻異常熱鬧,來自歐洲10余個國家的近80名漢語教師正在這里參觀,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6周年之際尋訪中國革命先驅的紅色印記。
【尋訪先驅足跡】
蒙塔日與中國有著不解之緣,1919年至1920年,數千名中國青年赴法勤工儉學,包括鄧小平在內的300多人來到蒙塔日工作和學習,他們當中不少人日后成為中國革命的先驅者和領導者。
2005年1月,蒙塔日開辟了一條紅色旅游路線“偉大的足跡”,供游客探訪當年勤工儉學中國學生走過的路。2016年8月,中國旅法勤工儉學主題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以文物、圖片、影視展播的形式向公眾展示中國旅法勤工儉學運動的歷史原貌。
這些漢語教師正在蒙塔日參加歐洲漢語教學協會(歐漢會)首屆研修會。除業務交流探討外,集體參觀小城“紅色景點”也是研修會重要一環。擔任“導游”的是紀念館館長王培文,她本人也是蒙塔日森林中學的漢語教師,并擔任歐漢會常務理事。
講解。(新華社記者張曼攝)
王培文隨同法國丈夫在蒙塔日生活了20余年,感佩于先驅的革命精神,常年致力于挖掘和宣傳這段勤工儉學的紅色歷史。眾多漢語教師同行到此參觀,她十分高興,帶領大家一一尋訪城市各處的紅色印記。
紀念館里,王培文細致講解鄧小平當年在城郊哈金森橡膠制品廠工作的故事、蔡和森與向警予“向蔡同盟”的革命愛情故事等;在城中心的獨吉公園,她講述了1920年蔡和森與向警予在此處召集留法學生會議的故事,在持續四五天的會議中,留法青年們探討如何改造中國、改造世界;在市中心“鄧小平廣場”,教師們深切感受到這段歷史讓中法友誼更為深厚……
王培文告訴記者,把紅色景點參觀納入漢語教師研修會日程意義重大,希望能幫助年輕教師了解這段歷史,從而把這段歷史融入中文教學,“讓學生們了解中國共產黨與歐洲的故事,知道中國共產黨從何而來,新中國從而來,客觀認識今日中國”。
【歷史引發共鳴】
前來參觀的漢語教師來自歐洲各個國家,背景資歷不一,歷史遺跡讓不少年輕教師頗為震撼。法國姑娘陳慧珊是最年輕的漢語教師之一,走上講臺剛一年。她首次來到蒙塔日,“了解到鄧小平他們真真切切在這里生活過,還有這么多生活的點滴故事,很震撼”!
瑪蒂娜·雷博是法國拉羅謝爾大學應用外語系漢語專業教學員負責人,從教30余年,目前教授中國現代史。她雖已是二度參觀,依舊興致勃勃拍照留存,“鄧小平的故事、共產黨的歷史是中國現代史的重要部分,我跟學生們介紹過這段歷史,告訴他們曾有中國革命人士在法國生活過,學生們很感興趣”。
參觀。(新華社記者張曼攝)
“作為漢語教師,中文教學不僅是教授語言,還有文化和歷史。”歐漢會秘書長周敏康說。這名西班牙華裔學者從事海外漢語教學工作已逾30年,他認為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了解中國歷史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中國共產黨與歐洲國家的淵源也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王培文告訴記者,得益于蒙塔日的紅色資源,森林中學的中文學生從高一便開始了解這段歷史。當得知中國革命先驅在和他們一樣年輕的時候,曾在這里思考如何讓國家更強大,如何推動世界進步,“法國學生十分有共鳴,也希望更深入了解中國這段歷史,了解中國”。
漢語教師是學生了解中國歷史的窗口,“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這段歷史能走入歐洲中文學生的課堂,讓歷史不被遺忘,讓歐洲民眾能更加親切客觀地了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王培文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