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8-02 21:47:08
新華社北京8月2日電
新華社記者 朱雨博 繆培源 陳瑤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發布報告,預計拉美經濟有望在今年擺脫負增長。報告認為,雖然面對世界經濟的諸多不確定因素,但拉美地區再次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較小。分析人士認為,此前不斷遭遇的金融危機“灰犀牛”事件促使拉美不斷吸取經驗、有效調整政策,并逐步走出危機陰霾。
所謂“灰犀牛”事件,一般指問題很大、早有預兆,但是沒有給予足夠重視,從而導致嚴重后果的問題或事件。拉美國家遭遇“灰犀牛”的教訓和危機之后采取的補救措施,為新興市場國家防范金融風險提供了有益啟示和借鑒。
20世紀80年代以來,拉美地區爆發多次大規模金融危機,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地區大國無一幸免。盡管危機持續時間、直接誘因各不相同,但分析人士認為其背后的內外部推動因素有共通之處。
中國社科院拉美所研究員岳云霞表示,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金融市場,這些國家當時經濟對外依賴程度較高,外資結構不盡合理,短期金融資本比重過高,并且忽視了大量舉債和治理能力不足帶來的風險,最終導致危機爆發。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沈安指出,拉美國家金融危機共同點有“三高”:債務太高、國家杠桿率太高和風險指數太高。他說,這些國家在危機爆發前存在財政收入能力有限、外匯儲備不足等問題,為償還債務陷入借債還債的惡性循環。
專家認為,大量短期資本流入,表面上平衡了因大量進口而產生的赤字,但高速開放的資本市場卻沒有與之相配的成熟監管系統。長期高負債使得部分拉美國家外部脆弱性較高,極易受到一系列風險的沖擊。
岳云霞還指出,拉美國家明顯的經濟同質性容易傳導危機,同時這些國家內部政治周期與經濟周期相交織,也容易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受到金融危機重創后,拉美國家紛紛結合自身問題“對癥下藥”,制定了一系列調整政策,尤其是在增加外匯儲備、加強債務管理、降低財政赤字等方面下功夫,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明顯增強。
本世紀初的大宗商品超級周期為不少拉美國家積累了豐盈的外匯儲備,使其主動干預匯市的能力明顯增強。
以巴西為例,截至今年5月,巴西的外匯儲備已突破3700億美元。為控制債務風險,巴西建立債務管理框架并通過了財政責任法案,還根據巴塞爾協議進行了一系列銀行改革,加強金融監管,充實資本金儲備,提升應對風險的管控能力。
阿根廷在金融危機后也多次進行債務重組,2016年與美國“禿鷲基金”達成債務償還協議后得以重返國際信貸市場,順利發行165億美元主權債券,國際市場融資能力大大增強,國家風險指數大幅下降,投資者樂觀情緒有所上揚。
此外,拉美國家基本都放棄了緊盯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匯率政策更加靈活,更具彈性,避免了因匯率扭曲造成的金融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拉美國家還不斷深化和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合作,積極參加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國際多邊金融機構建設,主動尋找美元之外的替代貨幣,從而降低融資成本、規避匯兌風險。
岳云霞認為,通過拉美國家的經驗和教訓可以認識到資本市場開放應循序漸進,避免節奏過快產生的可能風險。同時要適當控制債務規模,避免債務敞口過大對經濟產生的隱形風險。此外根據經濟發展需要,有關部門應制定、調整相關經濟政策,防止因政策不當放大風險。
分析人士指出,從拉美國家的經驗和教訓來看,持有充裕的外匯儲備是應對金融危機的一道防火墻,在其他國家爆發金融危機時能夠有效減輕對本國市場的沖擊。此外,適當控制債務規模,可以避免債務敞口過大而對經濟產生的隱性風險。
對于提高對抗金融風險能力,岳云霞認為需要通過經濟自身的良性發展來實現,同時需對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風險管理,避免局部風險對經濟的影響,保持金融與經濟協調發展。沈安也表示,應通過各種監測手段量化風險,關注衡量風險的指標并消除潛在隱患,提防“灰犀牛”,才能確保市場的穩步成長。
從外部環境看,岳云霞認為,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因此改革不合理的國際金融體系、更好地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迫在眉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