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2017-10-16 09:31:10
引發爭議的“文化守護者”
【環球時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姚蒙 本報記者 趙覺珵 王天迷 丁雨晴】編者按:總干事選舉、美國和以色列高調“退群”、某些會員欠費、內部政治紛爭加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迎來“多事之秋”。從二戰灰燼中誕生的教科文組織經常被稱為聯合國的“靈魂”,在其總部大樓前用多種語言鐫刻的一句話更是廣為傳誦:戰爭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務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衛和平之屏障。通過教育、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化以及信息與傳播五大工作領域,UNESCO對世界的影響可謂廣泛而深遠。有影響力的地方通常就意味著爭奪,教科文組織也很難幸免。在這一背景下,45歲的新總干事法國人阿祖萊能擺平UNESCO的紛爭與矛盾嗎?
“在高雅的巴黎塞納河左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依舊現代化,但已有些褪色。幾名外交官正在走廊里來回踱步,他們不知道該組織是否仍有未來。”英國路透社描述的這一幕發生在13日,UNESCO選出新總干事之前,美國突然宣布退出后一天。
《環球時報》記者13日在UNESCO總部采訪,人們不愿意對美國和以色列宣布退出做詳細評論,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新總干事的選舉上。該組織執行局不對外界做任何表態,相關人員也拒絕回答記者的正式提問。一名法國資深媒體人告訴記者,在此決定性時刻,各國都在努力施加影響力。
從投票過程來看,這次UNESCO新總干事的競爭異常激烈。經過5輪投票,原本并不被看好的法國候選人、前文化部長阿祖萊在13日傍晚僅以兩票優勢擊敗卡塔爾候選人。一名知情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競選活動自今年3月的提名階段已經進行了半年多。按照以往的情況,每個地區選舉組一般僅推出一兩個候選人,而阿拉伯國家這次推出4個,因此在提名階段就能預想到,最后的投票會很激烈。從表面上看,這半年來新總干事競選沒有影響UNESCO的日常工作,只是一些候選人會通過各種活動進行拉票與游說。
這名知情人士表示,美國在新總干事選舉進入白熱化階段宣布退出,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該組織的行政工作,對于即將卸任的現任總干事博科娃的任期是種破壞。可以看出,美國此舉是想表達對她的不滿。但總體而言,這對新總干事的競選以及對普通員工的工作沒有實質性影響。大家拿到推進各項工作的預算沒有太大變化,畢竟美國停繳會費已有6年時間。
保加利亞人博科娃的任期從2009年開始。2011年,巴勒斯坦以成員國身份加入UNESCO后,美國暫停支付每年約8000萬美元的會費(占該組織總會費收入22%)。當時,美國和以色列是該組織194個成員中,14個反對巴勒斯坦加入的國家中的兩個。與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的聯合國安理會不同,UNESCO的決定基于少數服從多數原則。2013年,美國的投票權被取消。
此次宣布退出,美國稱是針對該組織對以色列有偏見。“我認為這是一個災難性的決定。”法國駐教科文組織前代表丹尼爾·隆多對媒體說,“這嚴重危及該組織根本性質,即具有全球普遍性,并意味著多邊主義基本概念的破裂”。
UNESCO被法新社稱為“引發爭議的文化守護者”,1945年在二戰灰燼中誕生,目前擁有195個成員,其宗旨是通過教育、科學和文化打造和平。該組織最為人熟知的工作是保護歷史遺跡,如今,其制定的世界遺產名錄已有1073個文化與自然遺產。“德國之聲”介紹說,其主要使命還包括:每年9月8日舉行旨在加強全世界,尤其是貧困國家民眾識字率的“國際掃盲日”活動;舉辦促進人們了解大屠殺的紀念和教育活動;識別并盡量保護瀕危語言等。上述知情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UNESCO最主要的任務是在世界范圍內推行一系列標準和規范,例如全民教育,并指導各國工作。比如一些非洲國家的教育部正在發展階段,有些理念跟不上,那么UNESCO就派人向這些國家的部長灌輸一些理念。這些工作往往在無形中施加影響力,盡管無法像推進經濟援助等工作那樣讓人們看到實實在在的東西且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遭遇“歷史性挑戰”的根源
法國外長勒德里昂在發給阿祖萊的賀電中表示,UNESCO正面臨“歷史性挑戰”。她能否解決該組織面臨的危機?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由于太年輕、經驗不太豐富,一些UNESCO內部人士不太看好阿祖萊。
知情人士對《環球時報》表示,阿祖萊即將面臨的“政治化”問題非常棘手。該問題根植于“基因上的矛盾”。UNESCO的宗旨是“于人之思想中構建和平”,其在聯合國相當于“大腦”,承擔“智庫”的功能。以前,執行局各國席位主要由教育家、藝術家等擔任。然而知識分子工作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他們的想法和方案推行不下去,有些時候,他們的方案就連本國政府都不同意。于是在日本人松浦晃一郎擔任總干事期間(1999年至2009年),教科文組織規定執行局席位須得到本國政府授權。外交家等政治人物有能力將項目推行下去,但他們與政治的聯系也隨之帶來“政治化”問題。另一方面,與許多國際組織不同,UNESCO可以締結國際條約,其具有“國際法”的重要作用也為其帶來了更復雜的政治因素。這名知情人士說,UNESCO掌門人既需要學術能力,又需要外交眼光與手腕,以及較強的領導力。
不過1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中國學者都認為,該組織整體而言是受到國際社會認可的,其面臨的都不算大問題。復旦大學聯合國研究中心主任張貴洪表示,其他一些聯合國機構可能受國家或者政治集團的控制更嚴重,但UNESCO的活動相對還是比較獨立的。美國在線雜志“石板書”稱,盡管該組織被指責過度政治化,但這與其本身沒有多少關系。如同任何其他國際組織一樣,這是其內部成員國之間的關系使然。
“石板書”說,有批評者稱該組織鼓勵無序旅游業,以及在監管世界遺產方面捉襟見肘,導致其宣稱保護的地方遭到破壞,背離初衷。然而無法否認的是,它在揭露極端組織破壞世界遺產和非法文化交易方面起到帶頭作用。正如法國《世界報》所言,UNESCO“在一個受困于政治和宗教極端主義、陰謀論且經常質疑科學的世界”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奧斯卡獎得主、法國著名導演加夫拉斯在英國《衛報》撰文說,盡管其威望有所下降,但該組織仍是唯一對文化、藝術、知識和科學等事務擁有合法發言權的全球機構。
至于美國宣布退出的影響,張貴洪認為,肯定會給UNESCO帶來一些麻煩。除了經濟狀況,美國盟友在參與UNESCO工作時會考慮美國的態度,尤其是當該組織想推行與之不一樣的文化價值觀時,這些國家會選擇不合作。中山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王學東對《環球時報》表示,1984年,里根政府以UNESCO深受蘇聯影響為由退出,直至2003年重返,當時確實給該組織造成不小影響。但時代已經不同,如今新興國家崛起,世界更加多元,UNESCO不再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可以一手控制的了,這也是美國選擇退出的深層原因。而且,這種退出很有可能就是暫時的。
“現金太少,政治太多”
近年來,這個旨在促進教育并捍衛人權的組織,有時還被當做探討成員之間政治或歷史糾紛的“論壇”。美國《紐約時報》引述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高級政策研究員拉普諾爾的話說,如今,UNESCO過于頻繁地被一些國家用于對其他國家發起主要具有象征意義的“激烈抨擊”。除巴以沖突外,一些成員還利用該組織“一味重復”歷史爭議、爭奪文化遺產歸屬地并挑戰競爭對手的國際合法性。比如俄烏兩國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爭執不下,烏克蘭指責俄通過該組織使其吞并行為合法化;塞爾維亞阻止科索沃成為會員國等。美國還指責UNESCO讓敘利亞領導人巴沙爾的代表留在該組織人權委員會。
一名在UNESCO任職的外交官還說,“一些國家正利用拖欠會費來試圖對有關項目施加影響,盡管該組織的宗旨是團結并為各國營造和平氛圍”。比如,日本在南京大屠殺檔案入選世界記憶遺產名錄后拒繳會費。
“現金太少,政治太多,UNESCO艱難求生”,路透社稱,巴以問題等政治糾紛帶來的是“經濟危機”。由于缺乏來自美國的資金,在全世界擁有約2000名雇員的UNESCO已被迫削減項目、停止招聘并利用自愿捐款彌補虧空。2017年的預算約為3.26億美元,幾乎只是2012年時的一半。“我們必須用更少的錢少做事。”該組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對媒體說,“我們想展示更好的形象,但沒有資金很難改變我們的形象”。該組織網站顯示,成員共拖欠6.5億美元會費,其中美國拖欠約5.5億美元。
路透社稱,在一些外交官看來,美國退出的決定意味著形勢再次突變,無論誰當選,都將接手一個陷入混亂的機構,承受更大的壓力,因為其未來的資金來源和使命都充滿懸念。一位對博科娃領導力不滿的西方外交官說:“這是最重要的選舉,不能再這樣度過4年。”近年來,博科娃被批評未能說服成員繳納會費,也沒能阻止組織工作被政治化。
新掌門,“奧朗德的好女孩”
贏得這場“至關重要”的選舉、接手危機籠罩的UNESCO的是現年45歲的阿祖萊,她是繼博科娃之后該組織的第二名女性掌門人,也是首位猶太裔總干事。法蘭西24新聞臺說,她的多元文化家庭無異于連接地中海兩岸紐帶的化身,或能有助于其加強不同成員之間的共識。阿祖萊在巴黎出生,她的祖母是西班牙猶太人,她的父親是摩洛哥國王的顧問,她的母親和姨媽都是法國作家。她的父母總是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和巴黎之間穿梭。
法蘭西24新聞臺將其稱為法國前總統奧朗德的“好女孩”。2014年,阿祖萊遇到正在訪問墨西哥的法國時任總統奧朗德。她的能力和干練給后者留下深刻印象。“她是一個好女孩,我們得為她找份工作。”奧朗德說。5個月后,她成為奧朗德的文化顧問之一。據說奧朗德喜歡她給充斥嚴肅官僚的愛麗舍宮帶來輕松和幽默。不久后,她被任命為法國文化部長。那時的阿祖萊沒有推特賬號,甚至維基百科上也沒有介紹她的網頁。如今她及其公關團隊經常在推特上發布有關她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工作的消息。
盡管存在國際組織所在國公民不得競選該組織最高職位的不成文規定,然而阿祖萊依然在奧朗德的鼓勵下參與競選。在一些希望阿拉伯人能首次執掌該組織的人看來,這是“對阿拉伯國家的冒犯”,法國外長勒德里昂曾收到一封來自50位阿拉伯學者的抗議信。由于阿祖萊具有猶太血統,一些人還在社交媒體上對她發出暴力反猶言論。
路透社稱,所有競選UNESCO總干事的候選人都表示要致力于“去政治化”。然而阿祖萊勝出的過程就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在外界看來,她出人意料地獲勝得益于地區競爭,是海灣國家之間外交嫌隙的證明。在前幾輪投票中,卡塔爾候選人的得票多于阿祖萊。《紐約時報》說,雖然阿拉伯國家都認為,是時候輪到阿拉伯人領導UNESCO了,但卡塔爾、埃及、黎巴嫩和伊拉克各推出一名候選人,而非共同協調行動,而且埃及與沙特等國家指責卡塔爾支持恐怖主義,與伊朗走近。《紐約時報》稱,UNESCO總干事選舉采取秘密投票,但阿祖萊在最后一輪“逆襲”獲勝,有可能是受益于卡塔爾與埃及的對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