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網
2023-01-04 17:29:01
參考消息網1月2日報道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2022年12月27日發表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所分析師安東尼婭·赫邁迪和麗貝卡·阿塞薩蒂的文章,題為《歐洲為什么與美國對華出口管制抗爭》。全文摘編如下:
2022年10月,美國對中國實施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出口管制。這些規則尋求限制中國獲得先進半導體技術的機會,其目的是迅速利用美國的影響力來削弱中國的超級計算和人工智能能力。
新的管制措施大大加劇了中美科技競爭。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杰克·沙利文說,美國希望在人工智能和其他“力量倍增技術”方面“保持盡可能大的領先優勢”。
但這是有風險的。除非其他主要半導體生產國加入(這些國家迄今為止一直不愿這樣做),否則,其中一些管制措施不會取得效果。
新的出口管制措施最初引發了關于現有規則、即外國直接產品規則所涵蓋范圍的困惑,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對一些在海外制造的產品實施出口管制。由于美國的技術在半導體供應鏈上幾乎無處不在,因此美國可以授權或阻止域外銷售。事實上,這些并不涵蓋半導體制造設備,因此最初阿斯麥控股公司的設備可以不受美國長臂管轄。沿著這條道路前進可能損害美國的利益,也會嚴重削弱盟國間的信任。關鍵是,華盛頓可以在它愿意的時候利用自己的影響力。
信任問題并不新鮮。盡管經濟上的考慮在美國的出口管制法規中沒有一席之地,但華盛頓對全球技術貿易越來越多的干預引發了人們對保護主義的擔憂。
阿斯麥控股公司首席執行官彼得·溫寧克抱怨說,華盛頓偏心美國半導體制造設備領域的企業,證據是它近年來大力游說荷蘭政府,這導致荷蘭拒絕發放對華出口極紫外光刻機的許可。這些抱怨表明信任受到削弱并且人們認為美國采取了貿易保護主義做法。
各國政府處境艱難,因為它們必須確保這樣的出口管制措施不會扼殺本國產業。例如,如果沒有日本的支持,歐洲或荷蘭的單邊管控將使日本競爭對手獲得優勢。已經有跡象表明,中國企業可能正在轉向日本的半導體制造設備生產商,因為這些企業使用的美國技術更少,因此更不可能受未來涉及半導體制造設備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影響。
來自中國的收入對許多半導體公司來說至關重要。
盡管美國正在勸說伙伴國減少在芯片和電動汽車電池等其他領域對中國的依賴,但歐洲企業擔心去全球化的代價。芯片供應鏈之所以高效,是因為它是全球性的、一體化的。如果供應鏈分崩離析,越來越多的國家奉行謀求自力更生的政策,芯片的成本就會上升。歐洲工業需要越來越多的芯片,不僅是在高科技行業,還有正被自動化和數字化改造的汽車等低技術領域。然而,追求完全自給自足的供應鏈并不現實。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