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2023-06-26 15:46:06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24日結束對德國和法國的訪問后回到北京。過去一周內,他廣泛接觸了德法兩國政界、工商界人士,強調中國發展給世界帶來的是機遇而不是風險。德法領導人明確表示反對或不支持“脫鉤”,反對任何形式的陣營對抗。在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下,中歐達成“不脫鉤”、促合作共識,給世界帶來更多的確定性。
從去年底開始,中國和歐洲掀起新一波高層交往的高潮。德國總理朔爾茨、法國總統馬克龍等歐洲多國領導人相繼訪華,與中國最高領導人就深化雙邊關系和中歐合作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中國總理這次歐洲之行,就是要把這些共識轉化為“施工圖”,推進雙方的務實合作。
從訪問成果看,中歐合作擦出了“新火花”。在德國,中德總理共同主持第七輪中德政府磋商,共同見證了應對氣候變化、創新、先進制造等一系列合作協議的簽署。在法國,中法雙方就落實兩國元首戰略共識進行深入交流,中方受邀出席由法國總統馬克龍倡議發起的新全球融資契約峰會……德國《每日鏡報》稱,中國仍是德國和歐洲重要的合作伙伴。《歐洲時報》認為,中法擴大合作,可充當中歐關系的“穩定錨”。
當前在歐洲內部,關于如何看待對華合作有著不同聲音,心態復雜糾結。這既有長期存在的意識形態因素,也有外部勢力為維護霸權干擾破壞的原因。不久前,有歐盟高層提出“去風險”概念,結果一些西方媒體將它與“去中國化”劃等號,給中歐合作制造了新的雜音。
這次訪歐行程中,中方就這個問題在多個場合進行了闡釋,釋放出堅定支持經濟全球化、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不變、中歐互利共贏前景廣闊等信息。諸如“防風險和合作不是對立的,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風險,不發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應對困難挑戰,合作是唯一的出路,也是最好的辦法”等表態,有效降低了歐洲政壇的 “噪音”,傳遞了互利共贏的“和音”,得到歐洲政要的積極回應。
比如,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德方歡迎中國實現發展繁榮,反對任何形式的脫鉤,去風險不是“去中國化”。法國總理博爾內贊賞中方持續傳遞擴大開放的積極信號,指出歐盟堅持戰略自主,不支持“脫鉤斷鏈”。作為歐盟兩大“火車頭”,德法領導人的表態有利于凝聚歐洲對華合作的正能量,推動歐盟與中國打交道時保持獨立自主、理性務實。
事實上,如果看看當前中歐經貿合作的現狀,人們會更清楚這樣的聲音代表了歐洲正確的選擇。目前,中歐互為第二大貿易伙伴。2022年,中歐貿易額達8473億美元,同比增長2.4%;歐洲對華投資121億美元,大幅增長70%,汽車領域繼續成為投資最大熱點;中國對歐投資111億美元,增長21%,新增投資集中在新能源、汽車、機械設備等領域。可見,中歐經貿合作充滿活力、潛力巨大。
這次中國總理訪歐,中德、中法在深化務實合作上取得了很多成果。比如,中德同意建立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對話合作機制,繼續深化經貿、投資、汽車制造、高科技、新能源等領域合作。中法愿意加強協調,深化航空航天、核能、農食等領域合作。德法兩國還表示歡迎中國企業前來投資。中歐正在以實際行動拉緊合作紐帶,向“脫鉤斷鏈”的雜音說“不”。
今年是中歐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20周年。一路走來,中歐由于歷史文化、發展水平、意識形態存在差異,在一些問題上看法不同很正常。但中歐沒有根本利益沖突,而是有著很強的合作需求。這一點在中國總理歐洲行中充分體現。共同反對“脫鉤斷鏈”、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中歐將從彼此發展中更多受益。這也符合世界的利益。
(國際銳評評論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