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聲在線
2019-06-26 07:49:06
王義定:不戀都市愛田野
湖南日報見習·華聲在線記者 鄒娜妮
通訊員 胡衛東
低處的田野里,水稻郁郁蔥蔥。驕陽之下,風拂綠浪,蛙聲此起彼伏,似一曲動人的樂章。
“這樣的景色怎能不讓人喜愛?”6月24日,陽光突破烏云,照射在雙峰縣走馬街鎮秋塘村的田間地頭,村黨支部書記王義定走在前方引路,忽然回頭對記者說道,語氣篤定而自豪。
重返,“敲開”發展大門
2015年,王義定35歲,已在婁底城區開有4家超市,年收入超過50萬元。那一年,他返鄉探望親朋,卻發現曾經熟悉的稻田越來越少,拋荒地里雜草叢生。更為蕭條的是鄉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只剩老人和孩童留守。
揪心之后是思考:大片被拋荒的土地為何不能重新整合,利用現代農業打造“綠色富礦”,為鄉親帶來實際的經濟效益呢?
返鄉創業決心已定。王義定開始挨家挨戶上門走訪,和大伙商量把閑置的土地流轉給他,規劃大規模種植。同年3月,他拿出自己多年來做生意的積蓄,流轉了500多畝農田,創建了雙峰縣鑫盛農業種養合作社。
祖祖輩輩的傳統農業,辛苦一年下來收入卻很低,王義定清楚地意識到了這一點。他上門求學,拜訪市縣兩級多位種植專家,與專家學者反復調研,終于確定了種植富硒水稻的初步發展思路。富硒水稻,除留存了普通水稻的營養成分,還具有抗癌、防癌、保護心臟和延緩衰老、提高人體免疫力等多種保健功能。
選好了“敲門磚”,前進之路十分順遂。在王義定的堅持與努力下,家鄉的田野很快恢復了生機,最初種植的500畝水稻當年就獲得了豐收,其生產的富硒大米通過國家綠色食品稻米檢測,一經推出在市場上廣受追捧。
探索,描繪長遠藍圖
扎根鄉村,但不局限于鄉村。為了進一步實現“新農人”的愿望,王義定走出縣城,遠赴衡陽、益陽、河南劉莊、浙江杭州等地,學習外地先進經驗。一路走來,他不斷尋求破題——傳統農業已經很難適應今天產品多元化、需求精細化、市場差異化的需求,如何在競爭日趨激烈的農業產業里脫穎而出。
農業離不開現代化,是王義定找到的答案之一。在已有的良好基礎上,他又投資500萬元,引進良種、化肥、農藥,購買運輸車輛、耕整機、插秧機、風干機等機械設備,還開辦了大米加工廠。2017年合作社實現銷售總額581萬元,利潤超過84萬元。
人才引進,是另外一個答案。在今年新建設的辣椒基地里,負責人楊振興是從鳳凰縣臘爾山鎮遠道而來的外地農戶,從開始規劃到正式栽種,王義定將管理權限全部交給了他。
“我把龍蝦養殖基地設在秋塘村,一方面是被老王的誠意打動,一方面是看好這里的生態環境。”肖欽是王義定從益陽南縣“挖”過來的小龍蝦養殖能手,他在王義定的基地負責近200畝池塘,每畝年產值達到近5000元。
龍蝦基地的四周,還分散開了1510畝蝦稻共養的田地,蝦吃田里雜草,蝦糞還是水稻的天然有機肥,環保無公害,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蛻變,摘“窮帽”共富裕
在綠色生態上做出文章,合作社越來越壯大。從最初的500畝水田,發展到如今與3個鄉鎮17個村的6801戶農民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其中水稻種植及社會化服務1.5萬畝、油茶林1610畝、綠化園林1320畝,在山地水庫養殖雞鴨10萬多羽。
2015年以來,合作社的糧食總產量已超過15萬噸,王義定先后被評為“婁底市種糧先進個人”“湖南省級規模種糧大戶”“湖南省十佳農民”。
同時,合作社以走馬街鎮為核心,輻射周邊6個鄉鎮,帶動2500余戶農戶就業創業,幫助864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摘掉了“窮帽子”。
“我們村還有貧困戶21人,今年將全部脫貧。”王義定自信滿滿地說。
2017年,王義定當選秋塘村黨支部書記,肩上的擔子也越發重起來。上任后,他狠抓民生實事,大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硬化兩條村級公路、新建村部和休閑廣場,安裝路燈和自來水管道,實現全村亮化,戶戶通自來水。
田野阡陌,綠意盎然。幾年前,王義定眼中有點“荒蕪”的家鄉秋塘村,儼然成為一個集水稻、水產、糧食加工、苗木種植、家禽和水產養殖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生態示范園。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