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聲在線
2019-06-28 06:34:06
中國農業,在非洲熱土作出更大貢獻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奉永成
中非農業合作由來已久,非洲土地上的“中國元素”越來越多。
6月27日,在首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上,出席會議的中非雙方嘉賓就中非農業合作政策對話、中非農業合作實踐交流等進行了深入交流,為中非雙方在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以及提升非洲農業機械、農業技術水平共商對策,讓中國先進農業在非洲熱土作出更大貢獻。
建立利益聯結體,中非農業合作進入“快車道”
民以食為天,隨著中非農業合作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中國農特產品出現在非洲大陸。雜交水稻已在尼日利亞、塞拉利昂、坦桑尼亞、盧旺達、多哥等10多個非洲國家生根發芽。
“中國已與21個非洲國家簽署了農漁業合作諒解備忘錄或議定書,建立了雙邊農業聯委會或工作組機制,雙方建立了利益聯結體,中非農業合作進入‘快車道’。”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馬有祥在致辭中說,中國將與非洲國家共同編制《中非農業現代化合作規劃》,強化中非農業合作頂層設計,鼓勵和支持有實力的企業赴非投資興業,促進非洲農業發展,鼓勵雙方科研機構和專家學者加強交流,加強科研聯合攻關和成果轉化,繼續向非洲國家派遣高水平農業專家和職教教師,為非洲培養更多農業人才。
“湖南將堅持把提高農業對外開放水平作為基本方向,重點圍繞解決糧食安全問題,進一步加大與非洲各國雜交水稻合作推廣,擴大雜交水稻育種基地建設,培育出更多高產優質非洲本土化雜交水稻品種,推動解決非洲糧食安全問題取得更大進展。”湖南省副省長隋忠誠表示,湖南愿同非洲各國一道,加大農業科研、種業、技術推廣、培訓、農機裝備推廣和農產品貿易等方面的共贏合作,積極建設境外農業產業園,擴大湘非農產品貿易,建立農業設備和機械租賃中心,不斷造福“湘非”人民。
“糧食自給自足,才能有國家的安全和穩定,中國糧食能夠自給自足非常了不起!”利比里亞農業部部長馬加納斯·弗洛莫說,利比里亞70%的人靠農業為生,但農業技術、農業機械水平不高,效率較低,希望能跟中國在種子、農機、農業開發等方面,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展開深入合作。
拉長產業鏈,中國農機可在非洲大顯身手
現代農業,離不開先進農業機械。
“我們需要機械,需要更多先進的機械,從而拉長農業產業鏈,增加農業附加值。” 加納食品與農業部長奧烏蘇·阿弗利耶·阿克托說,發展中國家發展農業,必須有現代化農業機械,如果能從中國引進更多的先進農機,加納的農業產值將大幅提升。
“岡比亞有土地,有資源,但缺少先進的農業機械。”岡比亞農業部長艾米·法布瑞說,在農業現代化背景下,岡比亞愿同中國共同研發智慧型農業機械,提升產業鏈。
“先進的農業機械可有效提升農業生產力和競爭力。”中地海外集團海外部總經理王淼說,中地海外集團將結合非洲各國需要,有重點地進行適宜本地的農機產品研發攻關,將更多中國制造的先進農業機械輸送到非洲國家。
由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非洲聯盟、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單位聯合發出的關于加強中非水稻領域南南和三方合作倡議表示,將積極支持和組織水稻適用技術、產品、設備機械等方面的專業性展會和投資對接活動,讓更多中國先進農業機械設備進入非洲。
加強技術交流,農業合作路子越來越寬
發展農業離不開技術支撐。近年來,一批批中國農業專家踏上非洲土地傳經送寶,播種希望。
“中國農業發達,有很多高水平的專家型人才,之前,我們開展了很多交流合作。”馬達加斯加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辦公廳主任羅瓦提亞納說,希望中非雙方加強技術交流,合作路子才會越走越寬。
“建立雜交水稻聯合研究機構,為非洲雜交水稻的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馬國輝博士表示,為幫助非洲國家解決糧食短缺問題,可探討建立“政府+科研機構+企業”的可持續、可復制的合作機制,通過爭取雙方政府間的合作項目,在非洲廣泛開展雜交水稻試驗示范,選育適合非洲生產的雜交水稻新品種,研發本土化的高產配套技術,派遣優秀專家赴非洲開展雜交水稻技術指導與培訓,為非洲培養本土化的專業人才。
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表示,在技術交流方面,吉林農業大學將專門制定規劃,將中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分享給贊比亞、尼日利亞等國家。近年來,吉林農業大學“食用菌科研團隊”在贊比亞及西非采集標本500份,分離馴化當地食用菌品種6個,引進8個新品種;同時依托學校平臺,與贊比亞大學共同申請南南合作基金,通過多種渠道培養一批非洲青年農民致富帶頭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