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聲在線
2019-07-28 08:06:07
芙蓉國里盡朝暉 中流擊水看湖南
央視央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直播湖南
華聲在線7月27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易禹琳)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大型直播特別節目《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今天正式走進湖南。今天上午10時,央視新聞頻道以《芙蓉國里盡朝暉》為題,時長49分鐘,帶領觀眾看70年來瀟湘大地取得的新變化、新成就。而央廣《中國之聲》則在今天13時至14時,以《中流擊水看湖南》為題,向聽眾生動展示湖南在精準扶貧、生態整治、新型農業、開放崛起方面四張耀眼的成績單。
央視直播節目《芙蓉國里盡朝暉》由央視主持人寶曉峰和湖南廣播電視臺主持人魏哲浩共同主持。
《景觀篇》帶你走進韶山,看韶峰披翠,綠色發展惠民生;走進張家界,看60多年前的林場,如何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看長沙后湖,如何從一個爛泥塘“變身”生態小鎮;看洞庭湖呦呦鹿鳴,沙鷗翔集。《生態篇》帶你飛到長江岳陽段,看過去亂堆砂石、污水橫流的華龍碼頭變身華龍濕地。在回水灣,記者帶你現場看過去被砂石碼頭噪音嚇跑的江豚,把這里當成了天然餐廳。不僅讓你看湖南,央視直播還讓你“聽湖南”,各種珍稀動物在森林河流里的動靜,瀑流、蟲聲、鳥鳴,無不顯示出湖南良好的生態環境。
《美麗鄉村篇》里四個村子,提供了精準扶貧的樣本。隆回白水洞村花瑤文創扶貧奔小康,桑植合群村建有扶貧基地,戶戶有致富產業,新化紫鵲界村千年梯田里,種田成為旅游觀光項目,十八洞村鄉村旅游升級,村民回鄉辦民宿。
水稻和裝備都是湖南人的驕傲。長沙寧鄉稻田里,非洲農民為湖南的雜交水稻點贊。湖南的裝備,裝備了世界,從中聯重科的起重機到株洲電力機車;從長沙 “智能制造”到湘江新區智能測試再到全國“超算大腦”,無一不長湖南人志氣。
《清水塘的蝶變》見證了湖南工業70年的發展,從261家重工業企業的輝煌到全部關停向產業新城轉變,顯示的是湖南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心和智慧。觀眾見到了首次亮相的中國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軌列車。雙車頭、純電動、零排污,長達30多米的列車可載客300多人,宛如地面上的地鐵。2022年它將出現在卡塔爾世界杯現場。
央廣中國之聲直播的《中流擊水看湖南》,則從另外的角度以點帶面,總結了湖南發展的成就。
第一部分《 “精準扶貧”首倡地,交出扶貧攻堅五年成績單》,以十八洞的真實故事,亮出了湖南精準扶貧的成績單:從2012年到2018年,湖南省農村貧困人口從767萬減少到83萬;貧困村由6920個減少到718個。接下來,湖南將打出一套強有力的政策“組合拳”,確保到今年年底,20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到2020年,所有貧困人口脫貧。
第二部分《生態湖南 做好水文章》,記者在岳陽163公里長江岸線的現場,記錄了最真實的聲音: 42個泊位關閉拆除,“云夢澤”美景再現。不止關閉碼頭,五年多來,湖南投入各類資金500多億元,關閉流域涉重金屬污染企業1182家,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07平方公里,復綠礦山1500多公頃。對長江沿岸一公里內化工企業搬遷改造。
第三部分《從一粒種子的傳奇,到創新型農業的樂土》,不僅再現了袁隆平雜交水稻的傳奇,還介紹了當今湖南新型農民瀏陽孔蒲中在稻田里+泥鰍、黃鱔、甲魚、魚、雞的套養模式,現這個家庭農場已經擴大到了260多畝。
第四部分《開放崛起新湖南》讓我們聽到了湖南在科技創新方面惹人注目的成績:湖南科研經費投入從上世紀50年代的1000多萬元,增長到如今的700多億元,科技人員達到179萬人。去年,湖南獲批建設創新型省份,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55.9%,湖南省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增長率居全國第2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