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聲在線
2019-07-29 06:26:07
50年前,在湘北荒山野嶺的“干打壘”里,長嶺煉化呱呱墜地,常減壓、催裂化、重整、焦化等首批裝置成為中國石化行業的驕傲。50年來,一代代長煉人艱苦奮斗爭創一流,建設出一座現代化的石化新城——
長煉洞庭明珠輝映江南
長嶺煉化生產裝置區全景。(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通訊員 攝)
催化裂化建設初期影像。
制圖/楊誠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謝小飛 張勇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岳陽門戶臨湘,忠防鎮丁家畈,群山巍峨,草木蔥蘢。
7月27日,記者走進群山深處,只見一條神秘隧道藏身山腹。山腳下,“6501工程”幾個大字并不醒目,隧道里卻四通八達,有好幾個直徑10余米的巨大天井直通山頂。
這些神秘隧道,引起諸多猜測,甚至有人繪聲繪色地說,這是用來發射導彈的軍事工程。鮮為人知的是,這里隱藏著一段中國石化工業自力更生的歷史——這些隧道,就是后來的長嶺煉油廠(今長嶺煉化)的前身。
50年前,正是這里的一次鳳凰涅槃,催生了長煉這顆洞庭湖畔的明珠。50年來,長煉人艱苦奮斗、爭創一流,將一個產品單一的燃油型煉廠,發展成千萬噸級的煉化一體化先進企業,用不斷提質升級的清潔油品、日益豐富的綠色化工產品,支撐湖南乃至西南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建廠初期,我們只有常減壓、催裂化、重整、焦化‘四朵金花’,發展到現在擁有30多套煉油化工裝置,過去靠人拉肩扛,現在是全電氣化操作,變化太大了。”說起長煉50年的發展歷程,退休勞模、原常減壓連(車間)黨支部書記羅學其臉上洋溢著自豪。
“干打壘”,升起艱苦奮斗紅旗
“6501”這個神秘數字,源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大搞“三線建設”的歷史。為了解決當時成品油供應緊張的問題,國家決定在內陸腹地建設一座燃料型煉廠。
1965年1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文件:《關于批準建設大同、岳陽兩個煉油廠的通知》,建設湖南岳陽地區戰備油庫,列為石油工業部當年第一號工程——6501工程。
在那個“備戰備荒”的年代,為防止可能的外敵襲擊,煉廠被掏山打洞隱藏在山肚子里。
然而,這一決策,最終沒有經受住防火防爆等現實問題的考驗。在經歷大小10余次安全事故后,一場火災徹底焚毀了煉廠“鉆山進洞”的夢想。1969年初,長煉搬遷至臨湘縣文橋鎮長嶺村(今岳陽市云溪區路口鋪一帶)異地重建。這一年,軍人羅學其響應“建設三線企業”的號召,轉業加入了建設長煉的隊伍。
受原石油工業部部長余秋里委派,老紅軍古德勤來到這片荒山指揮建廠。“當時古老住的是兩間‘干打壘’,夏天到處漏雨,冬天被子都會積雪,得蓋一層塑料膜。”羅學其回憶道。
艱苦的環境,越發激起長煉人戰天斗地的豪情。“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長煉首屆青年突擊隊隊長徐憲平(曾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帶領隊員打響了一場大會戰。
沒有大型運輸起重設施,長煉人用繩子拉、木塊墊、撬杠撬,就這樣把好幾十噸重的設備、煉塔搬進現場,安裝到位。
短短16個月,一座現代化煉油廠拔地而起。1971年初,第一車原油進廠,煉油裝置進入緊張的試運行階段。當年5月7日,常減壓、催裂化、重整、焦化4套煉油裝置和配套系統正式整體聯運,一次開啟成功并相繼生產出合格產品。
“四朵金花”綻放,標志著長煉的誕生。長煉第一期工程比蘭州煉油廠施工周期縮短了一年半,比大慶煉油廠縮短了5個月,創造了一個令人鼓舞的紀錄。
建起煉廠,還得搞好生產。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急需技術骨干的問題難以解決。古德勤頂住巨大壓力,派人前往北京石油學院等院校,動員了200多名大學生來到長煉。很多煉油專家還在“牛棚”里接受“勞動改造”,古德勤大海撈針請來了100多名專家。
人才匯聚,為長煉插上騰飛的翅膀。短短幾年間,企業出現“爆發式”的進步,原油加工能力擴大到350萬噸/年,產品品種由12種增加到27種,取得革新成果468項,其中19項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7項經濟技術指標全國領先。
“三翻番”,鑄就湘北石化新城
歷史,總會記住奮斗者的時代閃光。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為長煉進行整頓改革、集中精力搞好生產建設擂響了戰鼓,逐浪市場競爭的新征程由此啟航。
長煉人堅持“崗位責任制大檢查”等傳統,以“溝見底、軸見光”的標準狠抓管理。有一臺槽車漏油臟污了路面,他們組織全廠員工清掃;有一批油品出廠質量有瑕疵,他們追到深圳收回,留下了“千人掃馬路”“千里追油車”的佳話,也樹立了企業的風氣和形象。
1991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視察湖南,參觀了長煉“鐵梅”泵房,崗長李玉平聽到了總書記的贊許:“想不到中國石化在山溝溝里還有這么好的企業。”
長煉沒有由此自滿,止歇奮進的腳步。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長煉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推行“一切圍繞市場轉,一切比照市場算,一切依據市場斷”。
企業開始“瘦身健體”。10個二級廠和直屬單位的2300多名職工先后剝離,“放鳥出籠”“分灶吃飯”,孵育出一批具有競爭活力的市場主體。岳陽興長在母體護翼下逐浪市場穩步發展,1997年6月25日在深圳掛牌上市,成為長煉人驕傲的記憶。
市場化改革讓企業激發出更加澎湃的動力。“四朵金花”開枝散葉。“九五”期間,長煉投入資金26億元,建成7萬噸/年聚丙烯等裝置,產業鏈向下游延伸。“十五”期間,他們又投入6.66億元實施柴油加氫裝置改造等13個項目,加工手段、產品結構和質量持續優化。
各項技術也長足進步,企業開發生產了67個新產品,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8項,申請國家專利20項,30項科技成果通過鑒定。
2008年10月18日,總投資60.11億元的長煉油品質量升級項目開工奠基。長煉黨委號召“3年建成大項目,40廠慶獻厚禮”,掀起了一場新的建設熱潮。
“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很多長煉人都這么說。此時,羅學其已然退休,兒子羅偉接過父親的接力棒,加入到長煉再次創業的隊伍。
欲成大事,必克難關。千萬噸大煉油項目建設,工程浩大,遇到的困難難以計數。就說施工吧,工程隊伍多達數百個,因為材料、技術準備不足,影響了工程進度。“那時我們三天兩頭在外頭跑,幫他們解決問題,最長的一次連續跑了兩個多月。”羅偉說。
但這還不算什么難關。時任大項目施工部主管、全國勞模吳全勝清楚地記得他們曾經面臨的一個兩難挑戰——關鍵設備渣油加氫反應器陸路運輸進廠。這臺設備是整體成型制造的,超高超大超重,沿路有100多處障礙難以解決。但切割運輸再現場焊接安裝的方案更不可行——設備運行壓力高達每平方厘米160多公斤,焊接質量無法達到這樣的承壓要求,一旦焊縫開裂,后果不堪設想。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吳全勝帶領20多名員工奮戰一個多月,按時打通了道路。大型平板車每小時只能走3公里,設備從長江道仁磯運到長煉,他們一路步行護送18公里,好多人的腳上都打起了血泡。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年11月26日,大項目主體裝置開工一次成功,280萬噸/年催化裂化、240萬噸/年汽柴油加氫裝置創造國內同類裝置建設時間最短紀錄。項目投產后,長煉實現加工總量、銷售收入、上繳稅金“三翻番”。
“三級跳”,打造長江最美岸線
隨著黨的十八大召開,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國家發展重大戰略。長煉意識到,必須迅速轉變煉化企業高能耗、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模式,轉向內涵式的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科技先行。長煉加緊攻關,一批先進綠色技術先后突破。2015年,國內首創的航煤管式液相加氫技術在這里應用成功,生產能耗大幅降低。2018年,HPPO環氧丙烷技術成功出籠,邁入國際先進行列。近期,原油膜傳質脫鹽技術又已實現工業應用,可望將傳統電脫鹽工藝的高電耗直降到零。
同時,長煉清潔生產水平大幅提升,油品質量從國Ⅳ到國Ⅵ標準“三級跳”。2018年10月,羅偉和煉油二部的同事們成功生產出首批優于歐洲的國Ⅵ標準汽油,提前3個月達到國家升級要求。
不僅如此,長煉還出臺“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啟動綠色企業創建,落實崗位責任,開展大規模的安全環保技能培訓,著力建設“湖南省環境誠信企業”。
環保治理成為優先選項。催裂化、重整等老裝置完成改造脫胎換骨,尾氣硫含量等排放指標優于國家最新標準。長煉投入6億多元實施“碧水藍天工程”,完成第二污水處理場改造等一批環保項目建設,并將排水口水質監測儀表主動與地方環保部門和中國石化總部聯接,接受24小時在線監督。
污水處理場班長儲昌平在監測池里放養了幾十尾觀賞魚。每次巡檢,他都要在這里停留、觀察幾分鐘,檢查水質。“明年,這里要建設一個智能化生態污水處理項目,水質將接近飲用水標準。到時這里養的魚可以放心地吃。”儲昌平說。
去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長江經濟帶,保護長江生態成為長煉的頭等大事,長煉董事長、黨委書記王妙云在中國石化沿江企業環保工作會上表態:“長煉要建設優秀企業,打造世界一流,爭當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排頭兵!”
今年4月,已運行40多年的油港碼頭燃煤鍋爐被拆除。當時正值產銷旺季,拆除鍋爐意味著停產停銷,損失巨大。這讓員工們再次感受到了公司保護長江的堅定決心。
碼頭員工盧濤親身感受到這個新氛圍。5月的一天,他在清潔油輪時,忘了一塊油污抹布在甲板上。班長扣了他2分績效,還嚴厲地批評:“不能讓一滴污水進長江!這油抹布掉江里了咋辦?”
如今,保護長江岸線志愿行動在長煉蔚然成風,志愿者們在碼頭撿拾垃圾、植樹造林,還長江一片潔凈、一片綠色。目前,長煉所屬的2000余米長江岸線綠樹成林,無煙無塵,清水涓涓,美不勝收。
■鏈接
向世界一流煉化企業進軍
目前,長煉擁有煉油化工生產裝置35套,資產總額90億元,一次原油加工能力為1150萬噸/年,所產汽油、車用柴油質量全部升級至國Ⅵ標準,油氣產品輻射西南,環氧丙烷等原創技術輸出全國。長煉致力建設優秀企業,力爭到2021年,成為沿江煉油企業“排頭兵”;2035年前,躋身中國石化煉化板塊第一方陣,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煉化企業。
長煉以國企擔當致力生態文明建設,計劃于2020年建成全國“綠色示范工廠”。近年來,企業已投入6億多元實施“碧水藍天工程”,計劃再投入7.8億元實施50余個環保項目,投入3億元對長江油港碼頭進行提質改造。
為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長煉利用產學研一體化優勢,聯合地方政府做好煉油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文章,拓展醋酸酯、雙氧水等煉化相關及下游產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初步形成千億規模產業集群。
(謝小飛 整理)
■親歷者說
兩個月幫承包商處理問題600多個
口述者:長煉水務部主任、長煉油品質量升級項目建設親歷者 羅偉
時間:2019年7月27日
2010年夏天,長煉油品質量升級項目建設進入關鍵期,現場監護任務艱巨。
280萬噸/年催化裝置是關鍵裝置之一,建設規模大,焊接、安裝點有3000多個。該裝置余熱鍋爐單元建設的承包商711所是第一次參加此類石化工程建設,在圖紙設計、現場統籌等方面缺乏經驗。作為該裝置現場技術監護組組長,我壓力很大。
建設初期,因為現場設計圖紙不符合施工要求,經常出現被迫停工等待圖紙優化的情況。我趕緊召集技術干部合計對策。最終決定,為現場施工人員每5人配備一名工藝專家,解讀設計圖紙,消除設計缺陷,按照施工單位的夏季作業時間全程介入,現場指導監護,穩步推進焊接安裝作業。
同時,我順著承包商存在的問題“順藤摸瓜”,排查他們各項工程的管理流程,提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工程施工爭取時間。我發現,由于基礎圖紙設計不到位,該承包商在前期物資采購、設備進場等環節都存在一些空白,很可能會導致后期出現施工作業“等米下鍋”的問題。
我隨即找到該承包商的現場負責人,要求他們能催的馬上就催,能就近采購馬上采購。我依靠個人多年從業的專業基礎,帶著項目現場負責人連夜趕往武漢、長沙等地,按照總部要求和工程質量標準,自己組織提前采購,保證施工作業的材料供應。
當時,缺料嚴重,光彎頭就有10余種規格、數百件材料的缺口。我只好帶著承包商一起去催物資采購員。他們也正忙得焦頭爛額,根本沒時間臨時采購,萬般無奈,我們和采購員協商,由我們先自行采購,然后補辦手續,特事特辦,總算解了材料供應的燃眉之急。
經過兩個月連軸轉,我們幫該承包商處理問題600多個,280萬噸/年催化裝置的余熱鍋爐單元建設最終如期中交,為項目整體提前兩天中交、創造同類裝置建設最快紀錄打下了基礎。
(張勇 整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