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濰坊市濰城區法學會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推進基層服務站點建設,充分發揮首席法律咨詢專家作用,積極探索法學會工作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以優質法治服務激活基層社會治理新引擎。
立足規范化建設,健全“站點+首席”制度體系
一是組織體系高位推進。將基層服務站點建設列入年度工作要點,區委政法委、區法學會多次召集政法單位、9個街道法學會工作聯絡站及12個團體會員單位進行研究并組織實施。二是人才體系深度融合。由首席法律咨詢專家牽頭,整合街道、村(社區)網格員、調解員、政法干警、律師、志愿者等基層力量融入服務站點隊伍,形成工作合力,積極參與值班接訪,開展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幫助化解疑難案件。三是服務體系深度延伸。整合基層資源,依托一站式“矛調”中心、綜治中心、基層法院、人民調解室等政法工作陣地,深入推進區、街道、村(社區)三級站點建設。目前已建成法學會基層服務示范站點15個,全區6名首席法律咨詢專家、175名個人會員全部納入站點,為基層提供專業法律指導和優質法治服務,真正實現優質法治資源向基層一線延伸。
優化品牌化服務,凝聚“一網融合”法治力量
著眼濰城實際,突出地域特色,以打造特色品牌服務站點建設為引領,推動法治資源深度融合。一是著力打造“十笏園文化街區”服務站。為服務保障文化旅游產業環境,在十笏園文化街區探索打造服務站,整合律師團隊、文創產業法律顧問等力量,就擴大濰城文創產品知名度、加強品牌產權保護、規范合法經營等問題建言獻策,已提出各類意見建議12條,化解矛盾糾紛18起。二是著力打造“豪德商貿區”服務站。緊密結合轄區商貿聚集的地域特點,探索建立豪德商貿區基層服務工作站,常態化開展法治體檢、普法宣傳、企業家座談等活動,今年以來累計走訪企業80余家,解決企業法律難題200余件。三是著力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服務站。以18名法學會員擔任法治副校長為紐帶,聚合政法系統法治力量,依托濰城法院于河法庭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服務站,結合模擬法庭“沉浸式”體驗庭審全過程,開展防控校園欺凌、犯罪預防等保護未成年人法律知識宣傳,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撐起“保護傘”、當好“護苗人”。目前已開展法治講座50余場次,基地現場教學20余次,受教育師生、家長2萬余人。
拓展協同化機制,放大“縱向延伸”綜合效應
一是聚合調解力量,賦能社會治理。秉承“濰誠至和”調解理念,相繼培育發展了“曉莉工作室”“物業矛盾糾紛訴調中心”等基層服務站點,采用“坐診+巡診”工作模式,開展法治宣傳、法律咨詢、矛盾調解等,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的法治服務。今年以來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60余件。二是聚合研究力量,豐富研究成果。圍繞“拼經濟、助發展、重治理、護穩定”主題,深入基層調研,開展課題研究,參與申報“環渤海區域法治論壇”等省級以上重點課題8項,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法治參考。三是聚合宣傳力量,弘揚法治文化。開展“雙百”、“基層行”、會員送法“五進”等線下宣傳活動,在“憲法宣傳月"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三八婦女節”等節點開展線上直播,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以來,開展法治宣講、法治服務活動15場,發放宣傳材料2500余份,受眾3萬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