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17-03-19 08:35:03
“脖螺蚰子”“阿郎珠子”“蝎虎簾子”“檐憋蝠子”……當這些濟南方言被一口浙江口音的85歲老人說出來,你可能覺得不正宗。但是,很多山東本土電視節目和文藝作品中拿不準、想不起、找不到的濟南方言措辭,還都得找她。她就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山東大學教授錢曾怡。
1997年,由錢曾怡編寫的《濟南方言詞典》出版,堪稱老濟南話的標本。2次共計印刷1730冊以后,這本被稱為“濟南方言研究無法繞開的高山”的詞典最終絕版,原定單價35.5元的它甚至已被炒到了466元。
時隔20年,錢曾怡目前正在編寫《濟南方言研究》,這是對《濟南方言詞典》的補充和修訂,一定意義上也是它的重生。
老詞典新生 85歲老教授新編《濟南方言研究》
“詞典特別注意甄別老城區讀音與郊區讀音,讀完你能發現,目前一些流行的濟南話配音和歌曲,其發音和措辭并不是老城區用法。”
錢曾怡教授已經85歲高齡了,但仍然閑不住,她不僅每天堅持看書做學問,還把房間打掃得鐘點工來了都無活可干。“最近幾年,錢老師覺得濟南方言的研究應該有一本更為全面的著作,因此萌生了寫作《濟南方言研究》的念頭。”錢曾怡的關門弟子、山東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張燕芬如是說。
在新書的編纂過程中,錢曾怡邀請了“濟南話發音人”馬俊鳳參與。2013年底至2014年初,馬俊鳳等共計7位濟南市民憑借其純正的濟南話口音當選為“濟南話發音人”,他們的聲音被永久收錄在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山東庫中,成為語言的活化石。錢曾怡邀請馬俊鳳來負責給《濟南方言研究》提供回民區的濟南方言語料。
幾年來,馬俊鳳非常珍視“濟南話發音人”的身份,經常關注省市電視臺播出的方言類節目。然而,這些節目并不能讓她滿意。“這些主持人說的大都是‘偽方言’,我看了就著急。”她說。
其實,早在1997年,同樣由錢曾怡編寫出版的《濟南方言詞典》就曾擔綱起記錄濟南方言的大任。從1991年接受編寫任務開始,錢曾怡曾在3年多的時間里集中從事調查編纂,先后收集的詞語近萬條,經刪減后收入詞典約9000條。從內容來看,其已完全能夠滿足文藝作品創作與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的校正需求。“當年的疏漏和欠缺將在《濟南方言研究》中得到修正和補足。”張燕芬說起老師錢曾怡編寫《濟南方言研究》的初衷,也表達了與時俱進的觀點。
馬俊鳳舉例說,“咱老濟南說白(bei)蛇(sha)傳,你聽聽那些主持人念的什么?咱老濟南說踹一腳(jue),但是有個女主持人說的是踹一腳(jiao)。現在很多濟南孩子跟著電視節目名字,動不動就說’有么說么’,咱們內城的老濟南不說‘么’,說‘嘛’,應該是‘有嘛說嘛’才對!”
對于這種說法,張燕芬給出了另一種解釋,“根據錢老師的調查,一般漢族老濟南說‘么’,回民老濟南說‘嘛’。”
其實,1997年出版的《濟南方言詞典》已經注意到這種現象,并把這種現象稱為語音的“文讀與白讀”、“新派讀音與舊派讀音”。書中寫道,“濟南市區方言的內部差異從語音看主要是文讀和白讀、新派和舊派的不同。文讀接近于北京話,新派向北京話靠攏,所以有些文讀音也是新派的口語音。例如,‘客’有(ke)和(kei)二音,前者是文讀音也是新派口語音,后者是白讀音也是老派音。”
《濟南方言詞典》也曾特別注意甄別老城區讀音與郊區讀音的差別,而且一并收錄。閱讀后可發現,目前一些爆紅于網絡的濟南話配音和歌曲,其發音和措辭并不是老城區用法。例如,濟南網紅藝人李逍遙曾憑借濟南話版《蠟筆小新》一炮而紅,但是配音中的“今們兒”(今天),詞典中特意在該詞條后注明“舊城區一般不說”。
“《濟南方言詞典》只是一部詞典,關注的是語詞本身,比較分析做得很少,語音和語法方面的研究更是不充分。應該有一本更為全面的專著了。”張燕芬介紹。
方言熱回潮 老詞典從束之高閣到身價十倍
“不僅可以通過發音查詢詞條,還能按詞義查找。在時間大類中,就把濟南人表述時間用詞按順序串了起來。”
張燕芬記憶猶新的是,《濟南方言詞典》共有過2次印刷,1997年12月和2000年11月各有過一次,印數共計1730冊。書籍出版信息證實了這一點。20年來,這本詞典從上架到發黃、變舊、下架,直至最終絕版,從民間方言保護意識的覺醒和濟南本地文化的回溫時間來看,這20年正好是《濟南方言詞典》領先時代的時間差。
多年前,泉城路新華書店詞典類書架的頂層是擺放著幾本《濟南方言詞典》的,時至今日濟南時報記者走訪發現,這本詞典已在濟南各大書店絕跡。不少書店工作人員甚至表示,“從來就沒有聽說過有這么一本書。”
市面的絕版并未影響《濟南方言詞典》的地位和身價。張燕芬介紹,《濟南方言詞典》是《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系列叢書中的一部,這部叢書共有41種,于2003年獲得“國家辭書獎”一等獎和第六屆“國家圖書獎”。“出版后受到學界的一致好評,20年來一直是濟南方言研究的典范,許多學者都在自己的研究中引用了其中的說法。”
市場反饋也可以從側面印證《濟南方言詞典》的價值——據濟南時報記者了解,原定35.5元/本的《濟南方言詞典》,如今已被炒至上百元,在某舊書交易網站上更是達到200多元一本,在某網購平臺上的最高二手書價格甚至達到466元一本。
近年來,隨著民俗熱的興起,方言類書籍成為出版界的大熱,一些民間作家已爭相出版關于濟南方言與濟南民俗的著作,但是質量參差不齊,尤其學術功底不佳。記者注意到,現行市面銷售的濟南方言類暢銷書,多偏向于娛樂性和可讀性而少學術性,幾乎沒有運用科學的語言學手段調查和闡釋濟南方言的發音和辭義。而《濟南方言詞典》在引論部分即從語言學角度介紹了濟南話的發音特點、內部差別、語法特點等。這一點,是大多數濟南方言暢銷書所無法比擬的。
據了解,《濟南方言詞典》堪稱濟南話的一本百科全書,不僅可以通過發音查詢詞條,該書還制作了義類索引,讀者可以分門別類查找濟南話詞語的意思。例如,“蛤拉蚰子”(螺螄)、“脖螺蚰子”(蝸牛)、“阿郎珠子”(蜘蛛)、“蝎虎簾子”(壁虎)、“檐憋蝠子”(蝙蝠),都被收錄在動物類詞匯中。在“時間”大類中,讀者可以把濟南人的時間觀念按順序串起來——傍明(天兒)、早晨、頭午、晌午、晌午頭、過午、傍黑(天兒)/擦抹黑、后晌……
“濟南話還能寫成詞典?如果將來有了一定買一本看看。”采訪中,有的書店工作人員雖然不知《濟南方言詞典》曾經的存在,但也表示出了好奇。
外鄉人主編用國際音標為濟南話注音
“山東大學很多濟南籍工作人員提供了幫助,比如山大生物系的部分教師對濟南方言的若干動植物詞語給出專業解釋。”
無論是曾堪稱標本的《濟南方言詞典》,還是正在“升級”的《濟南方言研究》,少有人能理解它們的主導編寫者竟然是浙江嵊縣人。是的,錢曾怡是浙江人,1932年出生于“越劇之鄉”。她的關門弟子張燕芬則是廣東揭陽人。《濟南方言研究》共有4位作者,南方籍貫的學者錢曾怡和張燕芬占據半壁江山。
“喂,老師啊,中午我帶點什么主食過去?……好的,那就兩個饅頭吧。”3月8日,張燕芬去看望恩師錢曾怡之前的一通電話,讓她自己都忍不住笑,“我和錢老師都是南方人,喜歡吃米飯。我在山大讀博士的三年中,吃飯的時候很難咽下饅頭,卡在嗓子眼里太難受了。還有煎餅,感覺像是在吃紙。現在好了,已經習慣了。錢老師剛來濟南的時候也咽不下饅頭,生活這么多年,早就習以為常了。”
但是,對濟南方言的研究并不是基于生活多年之后的習以為常。張燕芬解釋,專業學者使用國際音標為濟南話標注語音,還會用專業知識標注音值,不會受到地域因素的限制。“方言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是相通的,南北方言只是研究對象不同罷了。從記錄的角度來說,南北方言各有自己的難點,南方韻母、聲調豐富,山東則是聲母豐富、兒化豐富。”她說。
其實,早在1959年,錢曾怡就發表她的第一篇方言學論文,其發軔之作《膠東方言概況》當即引起了學術界的注意,被多種著述反復引證;《濟南話的變調和輕聲》對漢語方言的連續變調作了深入細致的研究,第一次完整系統地歸納出濟南話兩字組的十六種連續變調和三字組64種連續變動的規律,開漢語方言連續變調研究的先河。
“錢老師從上世紀50年代末就開始做山東方言的研究,從80年代開始,帶領一大批學生做出了一系列成果,如今山東方言研究在全國方言學界都是走在前列的。教育部目前啟動的語言資源保護工程,錢老師是山東省的首席專家,同時也是這個工程教育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山東省語保工程在錢老師的組織帶領下圓滿完成了2016年10個調查點的任務,接下來的3年,山東語保工程還將有35個調查點,相信這些任務在錢老師的組織和引導下,都能圓滿地完成。”說起老師,張燕芬自信滿滿。
錢曾怡治學謙虛謹慎,她回憶調查濟南方言是開始于1963年,當時是為配合北京大學中文系語言學教研室的《漢語方言詞匯》編撰。這期間她獲得了很多山東大學濟南籍學者和工作人員的幫助,尤其在編寫《濟南方言詞典》的過程中,詞典的第一發音人朱廣祁是世居歷下區縣東巷的文學碩士;如今聲名卓著、曾參加《百家講壇》欄目的馬瑞芳教授,她作為回族學者,在詞典的語料收錄過程中也提供過幫助;時任山大綠化處工作人員的張培媛為詞典提供了花木類詞語和解釋;山大生物系的部分教師,就濟南方言的若干動植物詞語,給出過專業解釋……
“濟南是山東的省會,濟南的方言對于山東特別是西部地區有著很大的影響。山東方言分為東西兩個區,濟南方言是西區的重要代表,跟西區其他的地方方言有很多共性。濟南方言的研究就像先頭部隊一樣,做好了肯定會帶動山東其他地區的方言研究。”作為正在編寫的《濟南方言研究》的作者之一,張燕芬深知其中意義。
據悉,《濟南方言研究》將在《濟南方言詞典》的基礎上,把濟南方言從各個方面進行研究,補充的詞條正在不斷匯入。該新著的另外兩位作者是:岳立靜,山東大學教授,山東人;王紅娟,山東師范大學教授,山西人。
■延伸閱讀
《濟南方言詞典》中的“棱賽玩兒”
《濟南方言詞典》中很多學術性的表達,讀起來令人忍俊不禁——錢曾怡提出,“濟南話后綴比較豐富”,并羅列了十個常見后綴詞:巴,拉,悠,么,乎,溜,棱,打,和,實。例如,濟南話常說,“撕巴撕巴”“撲拉撲拉”“搓悠搓悠”“撈么”“邪乎”“酸溜”“摔打”“虛和”“皮實”。
尤其,《濟南方言詞典》收錄了非常具有濟南特色的形容詞——“棱”,意思是“很,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印刷品和電視節目字幕中均使用“楞”代替,但是《濟南方言詞典》并未采用。該詞典收錄了詞條“棱賽玩兒”,但是查閱本書“杠”字、“扛”字的相關詞條后,沒有發現時下濟南人口語中常說的“杠賽玩兒”“扛賽玩兒”的條目。
除此之外,誕生于20年前的這本詞典,還收錄了一些當下網絡流行語,只不過意思有些差別。例如,《濟南方言詞典》中有“壕”這個詞,意思是壕溝;詞典還收錄了“薅”這個詞,可見其并不是東北口音,“薅巴”這個詞的意思是用手拔草或毛。
原標題:85歲老教授新編《濟南方言研究》她比濟南人更懂濟南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