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5-24 13:50:05
在威海海洋職業學院,一間并不起眼的實驗室里擺滿了紅紅綠綠的實驗瓶,看上去并沒什么特別。但就是這間200多平米的小屋,涵蓋了我國北方水產育苗所需各類微藻,是海洋動物的“奶粉庫”。這間實驗室所在的海洋生物與醫藥系就是培養“水產醫生”的院系。
小小微藻解決水產養殖難題
說起實驗室的微藻,海洋生物與醫藥系主任、學科帶頭人劉振華教授如數家珍。“這些實驗瓶里有中肋骨條藻、牟氏角毛藻、金藻、雨生紅球藻、小球藻、小新月菱形藻等藻種,涵蓋了我國北方水產育苗所需的微藻。”劉振華說,微藻藻種經過擴大培養,可以作為海參、海膽、鮑魚、魚、蝦、蟹、貝等的生物餌料;雨生紅球藻可以產生蝦青素,將蝦青素添加在觀賞魚飼料中,能夠有效改善觀賞魚的體色,提高免疫力,并且蝦青素有非常好的抗氧化作用,還是很多高端化妝品的重要原料之一。
劉振華告訴記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飲食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話題。傳統的水產養殖業面臨水域環境惡化、養殖設施陳舊、養殖病害頻發、水產品質量安全隱患增多等突出矛盾和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改造提升傳統的水產養殖業,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節能、循環的環境友好型生態養殖模式,對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保障水產養殖產業的健康、高效、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生態養殖不僅有利于水產生物健康生長,還能有效減少抗生素等藥物使用,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劉振華說,微藻是非常微小的浮游植物,它們個頭雖小,作用可不小,除了作為海產品在幼體時期的生物餌料,還能用于改善水質。整個水產實驗室是威海市微藻種質資源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也是海洋動物的“奶粉”研發基地和種源儲存庫。
作為在威海海洋職業學院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的一個重要研發中心,微藻庫為當地的水產養殖解決了許多難題。榮成一家海膽養殖企業使用了學院選育的微藻,讓他的海膽苗提前半個月上市,解決了困擾他多年藥物使用問題。
實驗室、車間培養出“水產醫生”
在2017年威海海洋職業學院的首屆招聘會現場,海洋生物與醫藥系的首屆40名畢業生成了“香餑餑”。“招聘會現場數十家公司招聘水產技術員,有企業現場就把工資漲了,感覺像在‘競標’搶人一樣。”劉振華說,招聘會上企業對于水產養殖技術員的急需反映出這個行業專業技能人才的短缺,也反映出這一崗位對專業實操能力的重視。
去年,威海海洋職業學院的第一屆畢業生走出了校門。作為學校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的首屆畢業生之一,畢業不到一年時間,莊具金已成為南京仕必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區域經理,負責市場調研、開發以及養殖技術服務。
莊具金說,初到公司,第一個熟悉的不是產品,而是所有關于養殖的技術。“接觸養殖戶、在一線服務是比較辛苦的一件事,但是比較容易學到技術。” 莊具金坦言,自己也猶豫過,但還是堅持了下來。現在,莊具金已經完全掌握了克氏原螯蝦和中華絨螯蟹的池塘養殖,包括水質的調控,疾病的預防等,成為了公司的技術骨干。
“工作后才知道之前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不管是平時待在實驗室做實驗,還是在市場上實習,對于自己都是寶貴的財富。” 回顧在母校的時光,莊具金非常感謝學校和院系的栽培:“公司經理好奇地問過我:‘你們學校現在研究方向都這么深了嗎?’感謝學院提供的平臺,讓我學習到了這么多知識。”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塑造技能人才
“人才培養質量直接影響就業。作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要以就業為導向,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劉振華告訴記者,根據水產行業的特點,海洋生物與醫藥系大一下學期便開始安排學生實習,基本形成了“學習與生產周期同步,學校企業共同培育水產高職人才”的培養模式。“這樣培養出的學生,實踐能力強,深受企業喜愛,畢業后便可與行業企業進行無縫對接。”劉振華說到。
為了更好幫助學生解決就業問題,威海海洋職業學院將畢業生就業工作貫穿到了學生三學年全過程。
在學生學習和實習過程中,以就業崗位為導向,系統地設計學習課程。學生入學后,通過課程實習、企業專家講座等不同的形式接受就業教育。2016年9月以來,學校陸續邀請德國拜耳、廣東利洋、無錫中順、無錫華諾威、恩康藥業集團、北京水世紀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北京生泰爾集團等30余家行業企業分批次到校為學生授課并進行宣講,營造出了良好的就業氛圍。
校內實訓、生產現場教學與頂崗實習有機結合,在頂崗實習中,為每位學生安排一位企業“能工巧匠”為帶徒師傅,即兼職教師;專任教師負責學生的理論與技能的融合,實現學生從基本技能訓練到綜合技能訓練,分析問題能力培養到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的順利過渡,實現學生學習與就業的“零對接”。
在學校的不懈努力下,該校首屆招聘會上,716名畢業生迎來了500多種招聘崗位、近萬個就業崗位,崗位供需比達到15:1,絕大多數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達成了初步就業意向。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