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8-25 23:25:08
齊魯網8月25日訊 何為師?韓愈在《師說》里寫道: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們后世總是把眼光放在后兩個詞上,但其實,傳道才是作為師者的第一要務。傳的是學問之道,更是人生之道。學為人師不易,行為世范更難,而山東大學古典文學教授袁世碩先生,在執教六十五載的悠悠歲月里,著作等身卻堅持躬耕三尺講臺;蜚聲學界而從未曾失赤子之心。
學界泰斗,高山養止
記者見到袁世碩老先生,是在今天的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理論與方法研討會的開幕式上。但是可以明顯感受到,他的言談中頭腦清晰、思路敏銳與性格中的坦蕩真誠。
中國古典學問,都講究一個師承。袁先生的老師是馮沅君先生,但是65年的時間里,他的學生有多少?這個恐怕連他自己都不能盡數。如果用古人的說法,學生也有“授業弟子”和“私淑弟子”之分。所謂授業,直接受教耳提面命之謂;所謂私淑,不能親炙受教,私自引以為師是也。如果用這種說法,那么袁先生的學生就更多了。今天與會的學者嘉賓,大半可都稱得上是袁先生的朋友或者學生。
比如說作為此次研討會發言人之一的陳書錄教授,就可以說是私淑于袁老先生了。袁先生致力于研究元明清文學,博學而有識力,具有一個古典文學研究工作者必備的深度觀察力和敏感。這一點是相當吸引人的。“雖然我不是他的學生,但是袁先生對于我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所以我覺得這個會議,一定要參加。”陳書錄教授這次不遠千里來參會,就是沖著袁先生。他最初對袁教授的認識,是看了袁先生《孔尚任年譜》這一本書,袁先生的 《孔尚任年譜》 極具史學價值,各家出版的多部《中國文學史》都曾援引其中提供的資料作為評論《桃花扇》的立論依據。當然,除此之外,袁先生還通過慎實的分析論斷,認為《三國志演義》成書于元代末年,認為《水滸傳》絕不可能是出自武定府郭勛或其門下士之手筆,武定府只是這部小說的最早刊行者。這些觀點在學界都極具分量。
鮐背之年,赤子之心未泯
在不少“外人”眼里,袁先生是個笑容可掬的慈愛老人,是位學識淵博的忠厚長者。然而,在不少學生眼里,對他的評價卻是三個字:老頑童。
他的學生張倩倩說,“把我們看成他自己的孩子一樣,每年到過年過節的時候都要給我們發一個紅包,把錢用紅包包起來,然后讓我們去買糖吃。”
學生姜維楓覺得袁先生是個老頑童:“有一次我去接先生,先生從食堂買飯,回來之后呢,我就看見遠遠的先生手里拿著一個棒棒糖在吃,那周圍我們的同門都一起出來,都特別年輕,就這位老先生90歲了,手里拿個棒棒糖,我當時就出現三個字,真是一個老頑童。”
袁先生不僅生活上童心未泯,學問上更是與時俱進。袁先生的學生齊心苑告訴記者,袁先生一直和年輕人一樣保持思考:“看現在一些很流行的學說,新出的理論,國外的學術史,都是一直在看一直在關注。”
求真求是,道德文章
做傳統學問的人,常視道德文章于一體。于學生而言,從袁先生那里得到的,不僅是學問的途徑,更是做人的風骨。
在學問上,袁先生繼承了馮沅君先生的治學方法和謹學態度,訓釋古義、稽考史實;這一點也深切的影響到了他為人處世之道。包括他在教育學生時,從不敢因為自己的名聲和學識而有所輕慢。
“因為我是教師,我要給同學講,就要講正確的。我不能胡講,我是力求講正確的,要講好,你要正確,你要自己認識到他是正確的,意識到自己是正確的,你才能理直氣壯的去講。”
在“重論文而輕講課”的高校大環境下,袁教授這番話更加難得可貴。
《論語》中有句話: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為學如此,作為一個教育者也是如此。“我現在只管對不對,至于你評價多好多高,我不管。”早就過了“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年紀,袁先生所求,大概只是一個問心無愧。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