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4-13 17:42:04
齊魯網4月13日訊 今天,“畫出南天潑墨濃——司徒奇、司徒乃鐘藝術作品展”在山東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了嶺南畫派代表人物司徒奇、司徒乃鐘父子的國畫作品200多件,其中,包括大型作品十幾。據了解,展覽將持續至5月5日,參觀者可憑身份證免費取票進館。
古代的廣東,由于遠離中原文化,繪畫的繁榮受到了限制。晚清以來,廣東成為最早對外開放的口岸受到日本和西洋文化的影響,當時的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后社會政治經濟迅速發展,“脫亞入歐”的富國強兵之路深刻地影響了等待革新的中國。主張“維新變法”的康有為和梁啟超是廣東人,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同樣也是發起于廣東,隨著沿海革命和經濟的繁榮,廣東美術也迅速發展,與“海派”一樣,廣東出現了“嶺南畫派”。1907年往來于廣東和上海之間的國畫家黃賓虹,被嶺南畫派的主將高劍父書寫于門框上的“美術救國”四個大字而感動,遂與之合作,與高氏兄弟在上海一同創辦《真相畫報》以響應辛亥革命的發展,嶺南畫派風起云涌。
嶺南畫派想推行一種以“寫實”為表現語言并具有現實主義指向的“新中國畫”,他們反對泥古,主張革命和創新,以“新文化運動”所倡導的“科學、民主、大眾”的文化理想來進行創作。他們的繪畫已經不單純立足于民族語言,而是主張折合中西,融匯古今,既重視客觀描寫,又重視表現主觀情感,希望以此激發民眾對自我真實情感的尊重。事實上,他們的革新適應了20世紀上半葉海內外雅俗共賞的審美訴求。
司徒奇(1907-1997)先生是高劍父的弟子,他與關山月、黎雄才并稱“春睡三老”,是廣東春睡畫院弟子中的重要畫家,也是嶺南畫派第二代的佼佼者。司徒奇最初學的是西畫,30年代后才畫中國畫,但他早年在上海中華藝術大學學西畫時,就已經開始關注中國畫。出生于廣東開平的司徒奇亦如他的父親司徒枚,做人做事絕無迂腐柔弱的氣質,剛強灑脫,在上海時,受“海派”吳昌碩大寫意花鳥畫的影響,有著濃郁的文人情結。
司徒奇先生喜歡石濤和八大的畫風,并且有著自己獨特地理解,他把石濤、八大桀驁不馴的風格融化到他尋求革新的精神當中,他所畫的花鳥山水大膽潑辣,沉郁雄強,沒有絲毫的媚骨,具有敢于擔當的文人品格,同時,嶺南畫派富于浪漫的氣質也在他的筆下充分地展現。司徒奇的繪畫面貌涉獵面很廣,甚至有些作品已經開始探索抽象水墨的表現力,但支撐其畫面的卻還是“應物像形”的寫實能力。50年代以后,由于司徒奇長期僑居港澳和加拿大,所以國內對他疏于了解,但他在海外多年來不遺余力地推廣中國文化和中國畫,并長期從事繪畫創作和美術教育,所以,他對海外中國畫的傳播可謂功不可沒。
在父親司徒奇的教育下,司徒乃鐘(1950—)很早就從事中國畫學習,并深受其父的影響,成長中他也得到黎雄才、關山月、趙少昂、楊善深等前輩大家的指授,深得嶺南畫派的精髓。在80年代中外交流頻繁的新歷史背景下,司徒乃鐘秉承前輩遺志,堅持嶺南畫派的創作理念,不斷從油畫、水彩等藝術門類中汲取養料,不斷向前探索。由于他長期生活在海外,所以他具備廣闊的視野,中國文化的熏習又使得他對中國畫的革新充滿激情。畢竟,藝術的觀念是重要的,他沒有放棄從“現實”出發來考慮中國畫,他對現實和寫生的關注要超過對古人的關注,他所要解決的是古人不曾涉獵的色彩、光影、質感和透視等因素與水墨的融合,畫出真切而又自然的感覺,并從紛亂的秩序中尋求一種和諧。
他堅持生活是藝術的生命,創新是永恒的主題,他進一步擴大了中國畫的題材,貼近生活感受,絕少畫自己不曾見過的或者不熟悉的內容。他還涉獵城市中的花鳥和山水景觀,水墨和賦色兼善,濃重的色彩常常主導他的畫面,源自日本的漬色、粉色與水色的碰撞等技法還常常可以從他的畫面看到。他也有純水墨的浪漫主義性的作品,如他的《大足歸來》系列和《風雨荷塘》系列,氣勢恢宏,震撼心靈,手法多用潑墨、積墨等技法,工寫兼備,中國古代院體畫風的特點特別濃郁。他的畫耿直大方,樸素真誠,其氣質是嶺南畫派的繼承和發揚,也與齊魯儒學文化性格遙相呼應。
在山東的儒家文化中,對社會和人生的尊重始終是不變的主題,司徒父子通過繪畫表現社會人生中的積極和責任,充分表達了中國文化奮斗不止的精神,讓我們再次為他們敬禮吧!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