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4-19 19:12:04
我所在的學校又有一位同學退學了。原因很簡單——通俗來講“精神崩潰”了!
一開始,不能聽講,不能做題,不能談論有關學習的一切。一旦談起,就會立即大哭,精神崩潰。再后來,開始回避學習,麻痹自己。最后拒絕去學校,斷絕與同學的聯系。
可悲的是,直到該生退學,學校和家長也沒有采取果斷或者針對性措施。
其實,作為一名即將升高三的學生,身上有著不比職場的末位淘汰小的壓力。肩上不僅扛著自己對自己的期望,更帶著無數人的期望與付出,還有自己的未來。在很多人看來,上什么樣的大學,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你的交友圈,也決定了你的高度。沉重的學業與青春期的敏感、閉鎖心理產生的沉重的化學反應,讓學生的心理或多或少產生變化。不論你是什么人格類型——完美也好平和也好樂觀也好力量也好,而心理的變化,如果得到合理的宣泄還好,一旦行差踏錯,就會形成邊緣型人格障礙,或者變為PTSD。而如果,一味的壓抑自己,強裝無事,逼迫自己融入集體,兩相矛盾下,精神分裂的可能性就大大提升了。
面對如此困境,個人由于時間和閱歷,調整起來難度相對較大。而且,由于害怕被另眼相看,心理沖突也會更加嚴重。
當然,絕大多數高中生都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心理障礙,但多數是孤軍奮戰來應對,并且會把這種缺陷帶進大學,帶上社會,所以我在這里主要講外部因素。
首先家庭因素,拿我舉例子,良好的家庭教育與家庭環境讓我的青春期不再那么難熬。就我而言,克服閉鎖心理,是最重要的一步。在這一點上,我的父母就給予我很大幫助。他們樂于并且愿意與我交流。從生活聊到學習,聊到未來,從不會因為我偶爾的小脾氣而不耐煩,這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種心理輔導。我們沒有必要將心理輔導的范圍畫地成牢,強制性的接受心理疏導本身就會帶給孩子一種壓力,所以家長不妨好好的先進行一番努力,畢竟有對孩子的了解有助于解決問題。如果家庭的力量無法解決,就千萬不能被傳統思維所局限,認為看心理醫生就是精神有疾病。這里我再用一下開篇的例子,如果那位同學的家長在其回避學習的時候就重視起來,進行心理輔導,最后也許就是另一個結果。
除卻家庭環境,社會因素也尤為重要。一個人的閱歷終歸有限,尤其是并不了解心理學的大眾,心理問題最好還是找專業的心理輔導師解決。去看心理醫生不等于精神有問題,與心理醫生的交流能讓我們更好的與自己對話,找到自己,解決問題。
在這一點上,不得不提及學校的作用。高中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但大多數學校并沒有設立正規的心理輔導室,只是空有其名,升學使學生所面臨的巨大壓力,學校不能僅僅去要求學生自己調整好心態,而是應該有所行為,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
所以說高中生的心理輔導尤為重要,不論是家長的前期預防、學校的助力、還是專業心理輔導師的疏導都是高中生向前的動力。唯有身體與心靈都安康,才能只顧遠方,風雨兼程。
作者:煙臺市開發區高級中學2017級(高二八班) 劉若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