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5-25 21:22:05
齊魯網煙臺5月25日訊 47年來,他始終奮戰在玉米高產攻關一線,七次創造中國夏玉米高產紀錄,兩次刷新世界高產紀錄。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齊魯杰出人才提名獎獲得者、“中國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李登海。
在萊州登海種業試驗田,李登海和團隊正忙著把剛從海南收獲的玉米育種材料,進行加代播種。
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國家玉米工程研究中心(山東)主任李登海說:“春爭日,夏爭時,海南島剛收獲又飛回來,考完種以后,馬上進行播種,一年要保證4代。”
玉米的科學栽培和高產攻關,李登海從無間斷。上世紀70年代初,剛剛成為農科隊隊長的李登海得知,美國華萊士種植的玉米畝產達到2500斤,這時中國的玉米畝產才兩三百斤,巨大的懸殊給他帶來強烈的震撼。
李登海說:“他也是個農民,能拿出美國最高的產量,我也是個農民,我也有志氣有抱負,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一無資料參考,二無經驗借鑒,對于只有初中文化的李登海來說,高產攻關,談何容易?李登海來到萊陽農學院進修,一年學完了四年課程。此后8年,他幾乎天天蹲在育種田里,終于發現了緊湊型玉米高產的奧秘。
李登海說:“我們做了一個實驗,在同樣(一畝)4000棵的情況下,平展型的拉上去葉片緊湊型的,增產20%。”
除了栽培技術,李登海還在育種上下功夫。在北方,夏玉米一年只能播種一季,為加快育種,和時間賽跑,從1978年起,李登海決定冬季到海南加代繁育。吃蘿卜絲、住茅草房,頭腳套著麻袋抵御蚊蟲。有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狂風挾著冰雹,讓李登海的高產田全部倒伏折斷。
李登海說:“我看著遍地倒伏的玉米,下面是水,我眼淚嘩嘩地往下流,在地里站著的時候,我就想明年繼續攻關。”
寒來暑往,愈挫彌堅,47年,155代育種,李登海育成我國首個畝產突破1500公斤的緊湊型高產品種,2次創造世界夏玉米單產最高紀錄,累計推廣種植面積達13億多畝,創造社會經濟效益1300多億元。
李登海說:“在開創中國玉米高產道路上,越高越難,但是我們必須繼續攀登,來確保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和農民的收益、農業的增收。”
閃電新聞記者 姜洋 劉海寧 張泉邦 煙臺臺 煙臺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