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5-30 23:19:05
編者按:自現代文明后,工業的地位就變得至關重要、不可替代。濟南作為近現代知名的工商業名城,在中國近代工業史上寫下了濃厚的一筆。回看百年發展,老工廠、老倉庫、老鐵路,這些承載了濟南工業文明、體現城市特色和發展軌跡的工業遺產成為了泉城人的重要記憶。閃電新聞記者將實地走訪,通過工業老建筑視角,用鏡頭記錄百年的歷史滄桑,讓人們了解濟南這座老城的前世今生。
濼口黃河鐵路特大橋位于濟南市區北部,是津浦鐵路上的一座跨河大橋,據建橋史料記載,濟南濼口黃河鐵路大橋當時由6家外國公司提供不同的方案。最終經各橋梁專家共同定斷,由投資總費用最高、用材料最多、跨度最大、用鋼量最多的德國孟阿恩橋梁公司承建。
1908年12月30日,郵傳部派顧問、中國鐵路工程專家、(北)京張(家口)鐵路局會辦兼總工程師詹天佑等來濟南協調。到濟后,先到濼口勘察,詳細了解險情和歷年水文變化情況,與各方多次商討,并考慮到當時的經濟能力,決定采用“減少橋墩、擴大橋孔、加固堤身"的方法來統一兩方意見。
大橋設計、構造、用材在當時都堪稱先進,并采用了當時最為先進的氣壓沉箱等技術。大橋建成伊始就成了舊中國最具現代化的建筑物之一,是當時全國孔徑最大的鐵路橋梁,在當時世界橋梁中也是罕見的。
百年的中國是歷經滄桑的血淚史。1928年5月1日,國民革命軍二次北伐抵近濟南,魯直聯軍總司令軍閥張宗昌向橋北撤退時,炸毀了8號墩頂部。第8、9孔鋼梁的端橫梁墜落于8號墩上,中斷行車8個月。1930年,蔣軍與馮、閻聯軍隔河炮戰,擊傷鋼梁多處。
1937年,日本侵略軍逼近濟南。11月2日,時任山東省主席兼第二集團軍總司令(二級上將)韓復渠,為保存實力向黃河以南撤離,于下午18時許,將大橋炸毀(除第1、2號墩和第1、2、12孔鋼梁外,其余均被炸。第9至11孔鋼梁斷裂墜入河中)。日軍占領濟南后,于1938年1月至7月快速完成搶修,3孔新梁與舊梁尺寸相同,系日本汽車制造株式會社為黃河大橋制造。
濟南解放后,1949年2月國民黨炸傷了大橋3孔連續梁的部分桿件,當時即進行電焊修補。大橋經受四次戰爭破壞,見證了北伐戰爭、中原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時代的變遷。
1987年東北大興安嶺森林火災,引起舉國上下對水火安全的極度重視,也引起政府對深口大橋安全度汛的擔憂。大橋的存廢,一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1991年8月初,樓方均、曾兆來、田大偉等11位專家聯名遞交了《關于保留濼口黃河老橋及其通道的建議》。1991年9月17日至18日,省計委和山東省鐵道學會召開沃口黃河鐵路大橋專家論證會。省、部、局、軍區14個部門33人參加會議,就保橋可行性、必要性發表了建設性意見,并進行現場勘探。最終,濼口黃河鐵路大橋得到了保留,直接經濟效益當年估算超過5.6億元,節省征地5080畝。現在的大橋,每天通過客車約40列。
這條鐵路在路網上連接起京滬、京九、京廣三大干線。老橋的改造利用的做法還為全國上萬座鐵路舊橋的利用等,提供了理論研究、施工設計、維修管理等方面的寶貴經驗。
閃電新聞記者 尹承謙 濟南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