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19-07-18 14:57:07
7月4日,完成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力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進站審批手續后,該校石油工程專業博士畢業生嚴俠成為山東省第10000位博士后研究人員。目前,全省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4290人,累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10157人。
博士后,是最具創新能力、創業潛力和發展動力的人才力量之一,代表著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未來和希望。在當前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全面起勢、“雙招雙引”持續升溫之際,做好博士后青年創新人才的引進、招收、培養等工作,對于搶占人才競爭制高點,助推山東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從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了解到,山東是全國最早開展博士后工作的省份之一,“博士后過萬”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山東創新體制機制,打造青年人才引育用結合的“制度特區”。近年來,我省在改革完善博士后管理制度、提高培養質量、支持創新創業等方面提出了諸多創新舉措,在戶籍管理、職稱評定、人員編制等多方面打破限制,走在了全國前列。
從投入上看,山東拿出“真金白銀”,構建起科學完善的博士后創新創業資助體系。尤其在去年,我省對博士后的資助項目進一步擴展為“省博士后創新項目”“省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省企業博士(后)集聚計劃”“省博士后設站招收補貼”“博士后國際交流計劃”等5個子項,博士后經費投入總規模達到1500萬元/年,項目設置更加科學合理。至2018年底,省財政共向博士后事業累計投入專項經費8600萬元。同時,各地政府和博士后設站單位也進一步加大對博士后工作的投入,已累計投入各類博士后經費約30億元。
最近,我省在青島市城陽區設立首家“省級博士后創新成果轉化基地”,開展支持博士后創業工作試點,引起了廣泛關注。激發人才活力,關鍵是為人才搭建干事創業平臺,以此為著力點,我省在強化平臺建設下“真功”,積極推進博士后站建設。截至目前,我省共擁有博士后站459個,設站數量居全國第三位,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37個,分布在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19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涵蓋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12個學科門類的77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22個,實現了山東省16個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覆蓋,基本涵蓋了全省能源、環境、機械、電子、化工、醫療衛生、制藥等行業中的重點企事業單位、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科研院所;具備獨立招收博士后資格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個。同時,自主打造博士后創新平臺,設立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180個。
博士后研究人員年齡大多在28-35歲,是人一生中創新思維最活躍、精力最旺盛、進取心最強的時候,處于創新創業的“黃金時期”,儲存的“能量”一旦爆發,帶來的效益不可限量。一個很好的例證,就是中國海洋大學的博士后馬小航,他帶領團隊先后推出了3代智能電視產品,研究開發的“Android智能電視操作系統”,為海信集團新增產值15億元,新增利稅4.1億元。
為服務發展大局貢獻智慧和力量,截至目前,我省培養的博士后研究人員中,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1603項;在站博士后主持或參與的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519項,已授權專利1653項。通過不斷提高產學研結合水平,科研成果轉化效益顯著,培育了一大批支柱產業。最新數據顯示,我省博士后事業共取得直接經濟效益73.89億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