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wǎng)
2019-08-21 23:26:08
齊魯網(wǎng)8月21日訊 22年前,張亭蘭成了威海高區(qū)雙島街道西馬山村的黨支部書記;22年后,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山村,發(fā)展成為村集體收入達百萬元的富裕村。
1996年張亭蘭就任時,誰也想不到西馬山村能如此興旺。當時的西馬山村集體經(jīng)濟十分薄弱。唯一的自然資源就是那片未經(jīng)開發(fā)的灘涂地。張亭蘭發(fā)動村干部,硬湊了8000元錢購買蛤苗,在40畝灘涂上辦起養(yǎng)殖場。第二年,蛤苗喜獲豐收,成為西馬山村集體經(jīng)濟的“第一桶金”。
嘗到發(fā)展甜頭的張亭蘭,又利用村里擅種小蔥的優(yōu)勢,鼓勵村民大規(guī)模種植小蔥。她與周邊超市、菜市場建立合作關系,采取“傳統(tǒng)+商超直采直供”的模式,擴大小蔥銷路。
目前,全村種植小蔥近百畝,每年銷往周邊市場60多萬公斤,戶均增收萬元以上。西馬山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小蔥村”,村集體年均收入達100多萬元。
也許是太過操勞,2013年,59歲的張亭蘭查出了乳腺癌。同年,雙島灣科技城征用村里的一片土地,張亭蘭拖著病體,帶領黨員群眾,凌晨3點將該村100多座祖墳安全搬遷至鄰鎮(zhèn)公墓。
遷墳過程中,癌細胞的侵蝕讓張亭蘭飽受折磨,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向下淌。張亭蘭強忍著疼痛,吞了幾片止痛藥,又開始了緊張的忙碌。“我就是因為身體不好了,才要把時間利用起來,好為鄉(xiāng)親們干點事。”
在家人的多番勸阻之下,張亭蘭終于做了手術。術后3個月,村里的棚戶改造拉開帷幕。為了確保全村平穩(wěn)過渡,張亭蘭顧不得休息,又走上工地一線……
張亭蘭的辛苦付出,換來的是村民們對她的信任。2018年底,張亭蘭以高支持率再次當選村黨支部書記。“老百姓最關心啥,我就得靠在啥上面,”張亭蘭說:“作為黨支部書記,我的任務就是帶領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記者 李曉婷 盧力銘 金志成
延伸閱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