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22日訊 說起慕課,很多人都不陌生: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意為“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自2013年進入中國以來發展迅速,尤其新冠疫情發生后,MOOC爆發出新的生命力。數據顯示,2020年1月27日到2月10日,中國大學MOOC日活躍用戶(DAU)上漲超5倍,僅2月10日一天,DAU峰值是2019年峰值DAU的3倍。截止到2020年10月,上線MOOC課程已有4萬門,學習人數達5.4億人次。
但與此同時,也暴露了很多問題。果殼慕課學院發布針對中文用戶的慕課調查:只有6%的用戶完成了所有選課,15%的用戶完成了部分課程,絕大部分用戶都沒有辦法完成所有課程,甚至有67%的用戶連一門課程都沒有完成。此外,根據2020年世界慕課大會消息,精品課程占比少,選課人數超10萬+的僅占3.3%。原因在哪里?慕課,這一線上教學模式如何才能發揮更大作用?
正因看到了慕課的巨大潛力與當前局限,2016年7月,山東財經大學的8名同學自發成立了一個調研團隊,宗旨就是“探索MOOC教學與傳統教學的碰撞與融合,助力高校更好地應對新教育形勢挑戰”。五年里,團隊成員接力科研。尤其疫情發生以來,他們走訪了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山東財經大學等9所省內高校,著重探索疫情期間MOOC教學模式暴露出的問題。團隊采用專家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與高校專家進行深度交流溝通、大規模收集高校老師和同學的反饋意見,切切實實了解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MOOC模式的新發展與新應用。
首先,在問題發掘的層面,團隊從高校管理層、教師、學生三大主體出發,設計了視頻可否重復觀看對學習者粘性的影響、課堂壓力大小對學習效果影響、是否受空間約束對學習者影響等17個因素,并相應構建出三元主體模型進行橫向研究。
團隊的調研歷經五年,縱觀整個調研歷程,可劃分為疫情前、疫情中和疫情得以控制以后三個階段。其中,2017年7-8月為第一階段,團隊向山東省九所高校的師生發放問卷共計1560余份;2020年4-8月為第二階段,團隊共發放問卷400余份;第三階段為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學生返校復課后,團隊繼續跟進調研。2020年9月1日至今,團隊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發放問卷共計540余份。
在獲得有效調查數據后,團隊首先對問卷進行編碼處理,建立MOOC滿意程度表、MOOC優勢表、MOOC現存劣勢表等表格,根據信度分析計算各表格Cronbach α,測試出基于扎根理論中的MOOC教學模式的12個服務質量影響因素均大于0.6,對其中兩項刪除后KMO值達到0.762,進行下一步分析。
對模型效度檢驗的過程中,通過分析發現KMO值均大于0.6,對應p值均小于0.05,通過Bartlett檢驗,適合做因子分析。因子分析后,發現樣本旋轉后因子載荷系數大于0.4,研究項和因子之間有較強的關聯性。后對模型測試比較適合度指標(CFI)、非常規擬合度(NNFI)、即漸進殘差均方根(RMSEA) 達到優標準范圍,擬合度較高,最終分析出影響因素,發掘到問題所在:
教師角度:第一,教師對新型線上教學模式適應困難,存在抵觸心理。從課程設計、視頻錄制到線上答疑,線上教學與傳統線下教學差異較大,對習慣線下教學的教師來說是一種挑戰。調查數據顯示,近67%的教師對軟件了解少,操作較困難。受訪教師普遍反映對視頻錄制感到不適應,部分知識點未能按照預期流程講解,對于MOOC模式存在抵觸心理。第二,在直播教學中,教師以語音錄制方式完成授課活動導致互動課堂的使用率較低,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參與感不足。
高校管理層角度:第一,高校尚未完善校內的MOOC課程選拔機制,課程質量參差不齊,精品MOOC課程占比少。據統計,選課人數超過10萬+的MOOC僅占3.3%,說明目前我國互動頻繁、體驗深入的高質量MOOC仍較少。高校為達到課程建設的數量指標,重數量輕質量。第二,高校對課程跟進工作不充分,與企業平臺的合作不充分,導致高校課程偶發事故不能迅速解決,工作效率低下。
學生角度:首先,學生課程完成率低,未達到預期學習目的。接近60%的受訪學生所在學校有第三方MOOC平臺,如超星學習通、中國大學MOOC等。復雜的網絡環境使學生不可避免地面臨各方的誘惑與干擾,如游戲等,大大降低了學習效率,預期學習目標難以達成。第二,學生積極性弱,師生缺乏有效交流。疫情期間,居家在線學習顯現出學習氛圍不濃厚、缺乏深度學習等弊端。Hew和Cheung教授研究表明,高達90%的學生因缺乏激勵、使用MOOC優先級較低等原因退出課程。
為解決高校管理層對課程體系的評估問題,團隊引用決策樹模型,通過決策樹算法帶入指定數據,結合理論和高校現實情況,可為高校決定是否引用MOOC的問題提供建設性意見。首先,利用調查結論選定①MOOC的質量(quality),②政策的支持程度(policy),③教師勝任水平(LE)三個因素,分別用高、低、一般等級衡量。建立決策樹模式(利用C++語言),并對計科院、金融院、會計院進行測試,得出是否需要引進MOOC的結論。高校管理層可根據決策樹模型,對學校各個學院進行分析,找到適合引進MOOC的學院,并根據具體情況,合理分配MOOC資源至各個學院。為了達到利益最大化,團隊繼續引用0/1背包算法,選出在學校的承受范圍內可引進的MOOC課程,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益。
基于對各主體現存問題的挖掘及大量參考文獻中的研究理論,團隊經過不斷構思和完善,構建出以下后疫情時代MOOC教學體系。該體系以MOOC教學平臺為核心,通過構建教學閉環和資源閉環將政府、高校管理層、教師、學生和平臺研發企業有機結合在一起。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了“TPACK+Webquest”教學模式、AR反轉課堂等嶄新理念,為解決現存主要問題,推進MOOC面向未來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