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9日訊 2021年4月,位于山東省委黨校西校區的四五黨性教育基地落成開館,集中展現山東早期黨組織的發展與斗爭,這里曾是濟南市緯八路侯家大院刑場原址。1931年4月5日,年僅30歲的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與其他21位共產黨員在這里被國民黨反動派殘忍殺害。
“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繼頻頻慰九泉”。就義前,鄧恩銘豪情滿懷,寫下了一首充滿革命浪漫主義情懷的訣別詩。這位中共一大代表、山東黨組織早期創建者和領導者,為民族獨立和解放事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1901年,鄧恩銘出生于貴州荔波縣水浦村,16歲時赴山東濟南投靠親友,17歲考入山東省立第一中學(現濟南一中)。在濟南,鄧恩銘接觸、了解并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爆發后,鄧恩銘成為山東學生運動的領導者,并與王盡美結為親密戰友。
1921年春,王盡美、鄧恩銘發起創建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年7月,王盡美、鄧恩銘一同赴上海出席中共一大。回山東后,鄧恩銘積極領導工人運動,在山東各地創建和發展黨、團組織,尤其在青島工作期間,他發起成立膠濟鐵路總工會,將反帝愛國斗爭推向一個新高潮。
“鄧恩銘兩次出任山東省委書記,三次被捕。每次被捕,他都面臨生與死的考驗。但是每次出獄之后,他又都義無反顧地投身革命事業,直至1931年英勇就義。”在山東省黨史陳列館館長李濤看來,鄧恩銘短暫而光輝的一生集中體現了共產黨人信仰至上的崇高追求、忠誠擔當的高貴品格、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以及舍身忘死的英雄氣概。
閃電新聞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