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6日訊 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山東積極推動“雙減”細則落地,校外培訓機構治理規范情況將列入各地重要督導評估內容。
閃電新聞記者從濟南市教育局獲悉,濟南市教育局局長王品木近日發表署名文章《科學精準實施“雙減” 持續凈化教育生態》,表示將切實把落實好“雙減”工作作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和具體行動,作為解決廣大家長急難愁盼問題的有力舉措,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校外培訓負擔,讓學生的學習生活回歸校園,健康成長。
以下是原文:
科學精準實施“雙減” 持續凈化教育生態
近年來,濟南市聚焦義務教育均衡優質、高質量發展,在推進作業管理與改革、深化減負提質,加大校外培訓機構規范治理力度,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方面做了積極而有益的探索。2019年,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作業管理與改革的意見》,具體明確了學校、教師、家庭、社會等各方責任,提高作業的教育性、針對性、多樣性和科學性;出臺并實施《濟南市學校深化減負提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行動計劃》,促進學生成長“五育并舉、全面發展”;堅持“內外監管、標本兼治、綜合施策”,開展校外培訓機構規范治理、“回頭看”以及利用不平等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違法行為等6項9次專項治理;建立了信息公開、“黑白名單”制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抽查機制。
面對全市學校體量大、學生數量多、培訓市場火爆的現狀,我們在落實雙減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與全國各大中城市義務教育現狀類似,在減輕義務教育學生負擔和校外教育培訓負擔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作業統籌管理和監控機制還需要完善,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還沒有形成整體推進態勢,不合理的作業給學生帶來的壓力仍然存在,課后服務在滿足家長和學生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拓展方面還有待持續完善。一些校外培訓機構超標超前培訓、虛假宣傳、過度營銷,使得學生被動參與,不僅加重學生課外負擔,還增加家庭經濟負擔,引發全社會焦慮。尤其是受教育執法依據不足、監管執法力量薄弱、部門聯合執法難度大以及審批監管體制影響,校外培訓機構治理還存在辦學許可范圍的依據與監管主體不夠明確,造成無證辦學現象屢查不止,培訓信訪投訴問題時有發生,資金鏈斷裂風險持續存在等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為全面貫徹中央深改委會議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堅持育人為本、源頭治理、系統整治、綜合施策。我們圍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圍繞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不斷探索科學高效的學生評價機制,圍繞強化品德責任意識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確定了科學有效實施雙減、持續凈化教育生態的工作思路。堅持從深化黨史學習教育、為民辦實事的高度,增強對減負提質、作業管理工作的理性認識,促進教育質量提升和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切實把落實好“雙減”工作作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和具體行動,作為解決廣大家長急難愁盼問題的有力舉措,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校外培訓負擔,讓學生的學習生活回歸校園,健康成長。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摸清現狀、有的放矢,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見成效:
一、科學有效減負
要科學實施中小學生作業減負,在尊重教育教學規律,尊重學生發展需求和個性化差異的基礎上,聚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作業質量,推行分年級分學科作業統籌的管理機制,實行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增強作業的針對性、實效性,深化以作業研究為突破口的課程建設與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系統、科學、合理發揮好作業的育人功能。要探索提高課后服務水平的實施路徑,不斷完善課后服務的時間設置、內容形式、師資指導,優化服務質量,提升服務能力,為學生提供全面優質健康的校園學習服務;要從嚴規范,強化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堅決整治“無證辦學”“超綱教學”“提前教學”“超時授課”等違規辦學行為,著力管控好培訓內容以及收費形式和價格,推動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監管服務平臺建設,對培訓機構資金流向進行動態監管,進一步強化線上線下培訓機構規范管理,形成良性有序的治理環境;要堅持效果導向,壓實管理責任,堅持“剛性約束”和“柔性管理”相結合,注重工作實效,提高工作精準化精細化水平。
二、綜合協同治理
要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正確認識孩子成長規律和發展現狀,理性設置對孩子的期望值,積極配合支持學校和教師正確行使教育管理權利,避免“校內減負、校外增負”。要建立校外培訓治理綜合協調機制。成立全市校外培訓機構監督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明確部門職責,加強統籌協調。將民辦培訓機構涉穩風險納入重點風險監管范圍,動態監管,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要合法合理實施校外培訓監管執法。進一步強化屬地管理,明確監管職責,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監管綜合效能。
三、健全督導評價機制
要構建作業評價有效機制。強化作業“質”與“量”的過程性監控,將作業管理作為中小學生學業負擔監測和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重要內容。要與規范辦學行為相結合。建立中小學規范辦學轉辦督辦、隨訪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認真做好調查、核實、整改、反饋,并運用量化評價、信息化手段,有效提高規范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要發揮政府教育督導職能。結合國務院督導局開展“五項管理”實地督導督查,對學校辦學行為監管實現全覆蓋,對落實不力的學校及時提出督導意見并督促整改。通過綜合治理,切實使作業負擔減下來、校外培訓熱度退下來、家長經濟負擔降下來,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創設良好教育環境。
四、持續優化完善監管舉措
按照“雙減”文件的要求,聯合市有關部門制定全市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實施方案,指導區縣教育主管部門落實好治理工作任務。市、區縣兩級教育主管部門聯合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對校外培訓機構利用不公平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違法行為集中整治,全面使用教育部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的《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加強教育行政部門與金融部門的合作,推進全市培訓機構監管服務平臺建設,探索通過建立學雜費專用賬戶、嚴控賬戶最低余額和大額資金流動等措施加強對培訓機構資金的監管,進一步推動民辦培訓機構規范健康發展。
閃電新聞記者 吳麗蘭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