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11日訊 2月5日,山東召開新春第一會,聚焦改革創新,旨在推動高質量發展。
記者注意到,山東新春第一會,“深化濟青都市圈協同聯動改革”格外高亮——
山東提出,要建立協同聯動“共推”機制、科創資源“共享”機制、產業體系“共建”機制、基礎設施“共聯”機制。
從“共享”科創資源到“共建”產業體系,再到“共聯”基礎設施……這意味著,未來濟青都市圈將更為深入地探索協同融合發展。
作為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都市圈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手段。隨著濟南、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的公布,山東成為繼廣東之后第二個擁有“雙國家級都市圈”的省份。
根據此前公開的2023年經濟數據,如果把濟青兩大都市圈加起來,經濟總量高達50277億元,占山東省的55%。而在2024年,這兩個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濟南、青島GDP均超過13000億元,在山東省內名列前茅。
在這樣的基礎上,山東將“深化濟青都市圈協同聯動改革”提到新一年的工作議程,釋放的信號十分鮮明,那就是推動濟青兩大都市圈成為“最強戰隊”,實現1+1>2的聯動效果。
山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城市化地區格局圖
如果將濟南、青島兩大都市圈分開來看,各自發展特色十分突出。
濟南擁有41個工業大類和全部31個制造業大類,工業基礎深厚、產業鏈完備,其重點發展的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四大主導支柱產業已崛起成勢,2023年這四大主導產業規模達到1.6萬億元。
再說青島。早在2010年,青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就突破了萬億元大關,成為全國第九個實現這一目標的城市。在山東目前擁有的6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中,青島就占據4個名額,體現出強大的創新能力和產業集群效應。
但是相較于單打獨斗,聯合發展顯然更加具有優勢。以同樣擁有“雙國家級都市圈”的省份廣東為例,其在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上充分展示出“握指成拳”的產業放大效應。
目前,廣東共有8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其中6個屬于跨都市圈協作共建,比如廣佛惠超高清視頻和智能家電集群、廣深佛莞智能裝備集群、廣深佛惠莞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集群等,基本已經形成了高度細致的區域產業分工。
有數據顯示,廣佛惠超高清視頻和智能家電集群主導產業產值已經接近萬億。相比看來,作為入選首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2023年智能家電產值超過3000億元的青島智能家電產業集群還大有潛力可挖。
從這個角度來看,山東以“深化濟青都市圈協同聯動改革”為目標,深化濟青兩圈產業一體化協作,推動優勢資源強強聯手,或可產生更多發展機會。
令人欣喜的是,濟青都市圈的融合正在穩步推進,一些具體行動正在不斷涌現。《濟南市綜合型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建設方案》提出,將推動濟南、青島都市圈城際列車公交化運行,高效覆蓋周邊區域,此外,一系列聚焦濟青都市圈產業與資本對接的活動落地舉行,通過資本賦能,推動兩圈經濟進一步融合發展。
今年的山東省兩會提出,預計2025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而剛剛過去的2024年,山東GDP已實現9.86萬億元,作為中國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山東經濟總量如何在新的一年站上10萬億元的臺階,推動濟青兩圈破“圈”協同發展無疑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一大動力引擎。
閃電新聞記者 賀曉菲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