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1日訊 現實主義法治題材微短劇《法官的榮耀》官宣定檔,共5集,于4月11日上午10:00在紅果App、抖音App首播,央視頻App、澎湃新聞App同步播出。此外,還將在4月11日至17日東方衛視晚9:00,山東衛視4月11日晚9:30登陸大屏。
“把法律帶到田間地頭,把公平帶到百姓心間。”《法官的榮耀》由范博洋執導,劉美含、霍青主演,聚焦基層法官奔波于田間地頭為村民解決矛盾糾紛的工作日常,通過5個鮮活生動的現實題材故事,來呼應鄉村社會熱點話題,包括財產糾紛、贍養老人、撫養子女、售賣假煙、保護婦女權益等。
該劇2025年2月入選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廣電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第一屆法治中國“三微”作品展播活動片單;3月,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24-2025年“網絡視聽節目精品創作傳播工程”扶持節目,以及“跟著微短劇來學法”創作計劃第三批推薦劇目。
法律有尺度,法官有溫度
在嚴肅的法律條文與現實的人情之間,法官作為法律的執行者,更應充分考慮當事人的實際情況、真實需求、社會公共利益等因素,既依法裁判,又兼顧情理。
故事的第一集,村民老李頭家的牛犢子跑到了村長家,老李頭索牛無果,將村長告到法庭上,“流動法庭”迎來了一起要給牛“驗明正身”的民事案件。在法官張志民和法官助理林子涵的協調和幫助下,老李頭奪回牛犢,既保護了自身的合法財產,又維護了自己在村里的面子。
就像張法官所說,“這一件件看起來不起眼的小案子,對村民來說,就是生計,是世世代代的榮辱。在村子里,那就是大案要案。”“我們背著國徽來這里辦案,就是要讓村民知道我們在乎他們,在乎他們的公道。”
劇中對法官的塑造是有血有肉的,他們會為現實感到無奈,也會對弱勢群體依法給予適當的幫助,他們既善用法理為村民解決糾紛,又善用情理為村民化解矛盾。
攻克法治題材難題,實地采風打造現實主義力作
為追求司法專業性與藝術創新性的有機統一,解決法治題材的創作難題,主創團隊多次深入山東省沂源縣人民法院東里法庭進行采風,了解東里法庭干警們的工作現狀。多年來,法院干警堅持走進田間地頭開展普法宣傳,積極推行巡回審判,把法庭搬到村中、果園、農戶家中,與群眾“坐到一起、談到一塊、想到一處”,當地群眾親切地稱之為行走在大山里的“流動法庭”。而這些在采風中獲知的細節,為劇本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讓劇情更加真實可信,主創團隊收集了大量真實案例,在劇本打磨階段字斟句酌,反復研討;為了讓演員更貼近法官真實狀態,深入基層法院,他們與法官朝夕相處;為了讓劇情更加嚴謹、專業,還邀請了多位資深法官和法律專家對每一個案件情節、每一句法律臺詞進行把關。
從法官視角帶入,法治之外感受普通人的溫暖
《法官的榮耀》從法官的視角切入講述,闡釋了司法裁判不是冰冷的條文堆砌,而是實現鄉村和諧穩定與村民幸福感提升的保障。更能讓觀眾輕易地走進法治故事中,體會到“法”的尺度和溫度。
法官助理林子涵開始時常常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村民矛盾,比如不理解張志民愿意幫助老李頭做牛的DNA鑒定,后來則會主動想到給被家暴的產婦蘇紅梅支招。這份成長,如同觀眾看劇時的感受一般,跟隨著林子涵的視角,經歷了一波“法與現實”的洗禮,深化了對現實、對法的理解,那一句“(國徽)有點沉,但我會背好它”讓觀眾對林子涵的成長也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在刻畫法官的“溫度”同時,該劇也著力表現了鄉村、村民的良善底色,村民也是有“溫度”的。村民們會指責非法占有老李頭家牛的村長;也會拿著爛菜葉子追趕勢利自私的不孝子;鄉親們更是會自掏腰包,幫助急需錢治療患病妻子的“賣假煙的老廖”……
這些普通村民身上閃爍的道德微光,與法官的專業堅守交相輝映,體現的是鄉村振興背景下,村民法治觀念和精神文明的進步。田間地頭的流動法庭上,肩負榮耀的不只有法官,善良正直的村民們也一樣閃閃發光。
不講大道理,只講好故事。《法官的榮耀》把法律條文與人情結合起來,讓法律貼近生活;通過法與人、理與情的巧妙結合,傳遞出的是村民的溫度,是法官的溫度,更是法律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