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2017-01-12 15:12:01
家住青島即墨市溫泉街道北小峨村的63歲農民徐兆俊自小喜歡書畫,2000年起,他利用農閑及休息時間,參照從朋友那里借來的掛歷圖像,歷時3年繪就了寬0.9米長30米的水墨《清明上河圖》。如今,這個農民書畫家愛好者對藝術的執著與堅持40余年,成就滿室書香。
參照掛歷,3年繪就水墨《清明上河圖》
隆冬時節,走進徐兆俊略顯擁擠的農家小院,小院一角幾株含苞待放的耐冬和翠竹,以及掛滿南墻的水墨畫,在充斥著雞鳴鴨叫、混雜著牲畜特有氣味的空氣里,凸顯著主人不同于尋常農民的情懷。
“宋代的《清明上河圖》是工筆畫,我打小就喜歡水墨,所以我畫的是水墨長卷。”當30米的畫軸徐徐展開,一個個描繪北宋汴京城市面貌的場景活靈活現展現在眼前時,徐兆俊語氣里透著一股子驕傲。
作為地地道道的農民,家里又有兩個孩子上學,除了幾本有關水墨畫技的書,徐兆俊對動輒就幾百元的書畫作品冊,往往是望而卻步。因此,一些品相不錯的水墨畫掛歷便成了他每日練筆的首選。200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徐兆俊看到了朋友收藏的《清明上河圖》掛歷,便萌生了畫一幅水墨長卷的想法。
“一個場景能畫幾個月,既省紙又能滿足我畫畫的需求。”并不富裕的家庭,讓他多用一張宣紙都慎之又慎,這位農民創作《清明上河圖》的初衷有些讓人心酸。當然,他也期冀畫成后,長卷能為家庭帶來一筆收入,讓他的書畫的愛好變得“名正言順”。
在這樣的動機驅使下,徐兆俊白天種地、養豬,維持家用,晚上挑燈作畫。狹小的畫案留下了他揮汗如雨的身影,也見目睹了他遍布手腳的凍瘡。三年后,長卷畫成,掛歷歸還。但想象中的榮耀沒有到來,已完成的畫卷甚至沒有裝裱就被束之高閣,徐兆俊依然固執地過著邊作畫邊干農活的日子。
40余年,用最低花費小心守護書畫夢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不僅不能帶來收益反而要花費金錢和精力的書畫愛好,在農村人眼中是“不務正業”,而徐兆俊的“不務正業”由來已久。在他的記憶里,自從會拿筆起他便與書畫結下了不解之緣。
“自小就喜歡,上學時曾偷偷臨摹過十幾本小人書。”學生時期,徐兆俊在書畫上就表現出了驚人的毅力。然而高中畢業回家務農的現實,讓他的書畫追究變得異常艱難。好在,40多年來,他總是想方設法,用最低的花費,小心守護著自己的書畫夢。
為了少花錢,年輕的徐兆俊常常借自行車到縣文化館聽講座,徒步20多里地向外村老師請教,偶爾去書店也都是只看不買。“紙和墨我都買最便宜的,能自己做的就不花錢買。”至今,徐兆俊的用木板架起的畫桌上,舊報紙是毛氈的替代品,印章是用他用石頭和皮子刻出來的,鎮尺則是從工地上撿回來的邊角料,而掛滿房屋四壁的書畫作品也都是喜歡他畫作的人免費裝裱的。
要想獲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寫字和畫畫絕不耽誤干活,是徐兆俊一直恪守的原則。盡管如此,每當村里外出打工的男人們帶著鈔票回家時,妻子還是會忍不住嘮叨幾句。上火時,甚至會要挾要把他的字畫全撕掉。而每當這時,他會把心愛的字畫放到一邊,專心干活。“耐得住清貧,受得了委屈,忍得了寂寞”讓他的書畫愛好堅持了40余年,成就了如今的滿室書香。
卸下重擔,開啟書畫人生
“徐叔畫了一輩子了,水平高,過來求一幅,裝裱好了,過年掛家里氣派。”臨近春節,村北的小徐從工地一放假,就跑到徐兆俊家求畫。
2015年夏天,小女兒大學畢業參加工作,63歲的徐兆俊終于有理由閑下來,專心寫字、畫畫了。同時,他也明顯感覺到,這兩年農村對字畫越來越重視,如今經常有村民慕名求取,而他也總是有求必應,慷慨贈予。
幾天前,他翻出了10多年前畫成的《清明上河圖》長卷。回憶著過往練字、作畫的辛勞,決心為自己前半生的“不務正業”正名。 “當年的技藝肯定不如現在成熟,但《清明上河圖》拼的是耐心和體力。”徐兆俊坦言,被繁重農活掏空的他,估計再沒有心力繪出如此鴻篇,但這并不耽誤他開啟屬于自己的書畫人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