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17-02-22 11:18:02
一臺老式縫紉機,兩個巨大的“百寶箱”……62歲的修鞋匠劉榮輝已在日新月異的煙臺街頭默默堅守20多年。天亮出門,日落收攤,20多年來,從“小劉”變成“老劉”,臉上、手上已滿是皺紋,因為一句“被需要”,他選擇繼續堅守。
從安徽到煙臺 不惑之年半路出家學修鞋
老劉老家在安徽六安,原本以種糧為生,20多年前,時年40歲的他來到煙臺,由于找不到工作,不惑之年他半路出家,學習修鞋。“剛開始對修鞋很排斥,覺得修鞋沒有面子,大老遠跑到山東來修鞋,傳到親戚耳中感覺有些掉價。”他說。
工作沒有三六九等之分,經歷認識轉變之后的老劉逐漸接受了修鞋這項謀生技能。他說:“后來想明白了,人生在世,不偷、不搶,勞動掙飯,有什么丟人不丟人的。”
沒上過學,也不認識幾個字,老劉沒用一個星期便學會了修鞋,現在不僅修鞋,還配鑰匙,修行李箱、背包和雨傘。“看似簡單,也需要腦子靈活,最重要的是堅持。沒有舒服的環境,沒有高收入,很多人堅持不了。”他說。
清晨不懼寒風準時出攤 “不能耽擱需要的人”
在山東工商學院南門附近一棵大樹下,一臺老式縫紉機,兩個巨大的“百寶箱”,里面有各式各樣的修鞋工具和材料,一張破舊的桌子,一臺配鑰匙的機器,幾個馬扎,就是修鞋匠老劉的“辦公室”,夏天沒有遮陽傘,綠樹為蔭,冬天沒有暖氣,陽光取暖。
2月的煙臺,清晨寒風依舊凌冽,早上7點半左右,老劉已出攤完畢。“這么多年已經習慣了,相比臘月天,這點冷不算什么,萬一有修鞋的人找不到我怎么辦,那不得耽誤人家?只要不是大雨和大雪天,我都提前出攤。”他說。
20多年里,老劉教過14個徒弟,有3個半途而廢。“前幾年挺好,靠著學校學生和周圍居民,收入還可以,但近幾年,補鞋的人越來越少,之前顧客中七成是學生,現在連兩成都不到,收入也減少了,但可以維持正常生活。”他說。
等學生不敢回家吃午飯 給老外修鞋一視同仁
老劉不僅修鞋認真,做人更是本分。一次,幾位外國人來找他修鞋,旁邊的人悄悄跟他說,外國人不懂,可以多收些錢。他卻嚴肅地說:“人家大老遠來多不容易,不做昧良心的事,給他們留下好印象,不能讓人家說中國人素質低!”
春節剛過,來修鞋的人不多,生意略顯冷清。不忙時,老劉曬著太陽與路過的人聊聊天。到了午飯時間,他卻不敢回家吃飯,簡單吃一碗雞蛋湯外加兩個火燒。“學生平時上課,如果修東西,只有中午和傍晚下課之后有時間,我必須在這等著。”他說。
傍晚6點左右夜幕降臨,老劉將工具收拾到獨輪車上,哼著小曲,推著小車,起身回家。面對孩子們讓他停止修鞋的意見,他卻很固執,他說:“修鞋的人少了,但還有需求,我不干了,大家找地方修鞋也不方便,只要身體允許,就一直干下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