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17-03-16 08:50:03
2016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省消協在濟南、青島、煙臺、濰坊、臨沂、德州和菏澤等7個城市的開放性公園、廣場等地點,對60周歲以上、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進行一對一攔截訪問,共收集到有效問卷1150份。15日,省消協發布的《2016年山東省老年人消費狀況調查報告》表明,有些騙子“看人下菜碟”,專盯老年消費者下手。
收入比較穩定,需求鮮明單一
騙子下手的對象,首先手里要有錢。調查顯示,89.4%的老年人表示自身經濟來源主要是退休金/養老金;38.4%的老年人主要靠積蓄。這說明老年人有著穩定的經濟收入。
而在消費需求上,老年人呈現出鮮明單一的特點。除日常生活保障支出,大部分人喜歡保健、旅游出行和投資理財。這就方便騙子“看人下菜碟”,通過各種手段,把老年人拉下水。
調查顯示,64.8%的老年人通過服用保健品進行身體保健,另外有52.7%選擇保健器械進行身體保健。他們在保健上也喜歡持續花銷。調查顯示,37.8%的老年人每月在保健品上的花費超過了300元,其中12.4%超過800元,只有33.4%的老年人會考慮其“價格”。
(騙子下手點)組織免費旅游、實為會銷;開展各類“健康知識”講座,對保健食品的功效進行虛假宣傳,混淆為“藥品”概念;通過演示模擬實驗以及假冒醫生把脈問診等方式推銷產品;虛假標注產品標識,誤導老年消費者。
旅游出行是大多數老年人第二個愛好。調查顯示,88.4%的老年人表示經常出去旅游,單次旅游人均花費超過2000元。不僅愛出行,也喜歡買,出游過程中喜歡購買土特產、美食、工藝品、金銀玉石、保健品等。
(騙子下手點)旅行社聯合各類商家推出低于市場成本價的“低價團”,誘導老年人參團,然后再在旅行過程中安排各式各樣的購物點,這些購物點都是相對封閉的空間,又有專人負責對商品進行群情激昂的演講,不少存在夸大效果、以次充好的情況,老年人辨別意識和現場反應能力相對較慢,在相關人員催促和誘導下,紛紛打開錢包進行消費,甚至存在強制消費的情況。
在投資理財上,部分老年人為了資產增值選擇炒股或在投資理財公司購買理財產品,但是由于老年人缺乏風險判斷能力和防范能力導致理財產品出現了虧損甚至是血本無歸。調查顯示,68.3%的老年人選擇在銀行進行投資理財,8.4%選擇投資理財公司,7.2%選擇炒股。
(騙子下手點)類似的投資理財公司多開設在高檔寫字樓,裝修豪華氣派,許諾無風險高回報,但不少存在超范圍經營、虛假宣傳等問題,利用老年人風險預判能力差、對合同文本貓膩判斷不足、一味追求高額利潤等特點,通過夸大收益、掩蓋風險來誘導老年人投資自己公司的所謂“理財產品”和“投資項目”,致使上當受騙。另外,不少銀行網點仍然有保險專員駐守,通過高收益誘導老年人購買產品但不向其明示是保險產品,導致很多老年人的存款變成了保險金,需要用的時候取不出來。
兒女不在身邊,老人容易被坑
調查顯示,有22.7%的老年人表示自己平時是獨自在家,他們最容易上當受騙。兒女常年不在身邊,導致其對各類新生騙局的了解相對滯后,給騙子可乘之機,也是騙子首選的詐騙對象。
(騙子下手點)省消協日前發布投訴熱點中特別提出,“親情攻勢”成了目前一些保健品商家常用的手段。許多推銷員甚至一上門就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會幫老人做家務、陪聊。另一方面卻是,他們往往隨意夸大保健品功效,誘使老年人以高價購買只具有普通保健作用的保健品,甚至宣稱其保健品具有疾病預防和治療功能,使很多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延誤了治療時機。
防范能力不足,被騙后多沉默
在一些典型案例中,旁觀者經常有個疑問:這么簡單的騙局,這么明顯的伎倆,為何老年人就不能識破,反而一再上當呢。事實上,限于個人認知、自身需求、消息渠道等多方面的原因,相當一部分老年消費者,對消費騙局并不了解。
調查顯示,分別有14.9%、34.6%、31.9%、32.6%、44.3%、39.4%的老年人表示不了解電話詐騙、食品騙局、旅游陷阱、藥品保健品騙局、醫療器械騙局和投資理財騙局。
與此相對應的數字則是,84.6%的老年人希望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自身的辨別、防范能力。
另一方面,遇到消費糾紛時,老年人相比年輕人更容易選擇默默忍受。這在投訴中也可以反映出來。省市消協發布的2016投訴熱點中,“年輕”因素不僅更多且排名靠前,其中,省消協發布十大熱點中,網購排名第一,保健品領域排名最后;市消協發布的熱點中,交通工具和家用電子排名前兩位,占總投訴量的四成以上,保健品領域則排在第三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