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04-15 09:40:04
姜志光個人照
新華網濟南4月14日電(張榮大) 4月7日,青島紅星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原董事長、黨委書記姜志光,經過23個小時的長途跋涉,躺在救護車上從深圳轉送回到了家鄉青島。他現在身患重病,多次深情地對家人和親朋說:“我想念家鄉,我要回青島!”
這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優秀企業家和黨務工作者曾轉戰青海、西藏、青島、陝西、貴州、重慶等地52年,僅在我國西北、西南就奮戰了36年。姜志光曾榮獲“青島市優秀企業家”、“青島市勞動模范”、“青島市廉潔勤政好干部”、“青島市優秀共產黨員”、 “青島市優秀黨務工作者”、“青島市十佳文明市民”;“山東省化工系統勞動模范”、“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優秀企業家”、“山東十大先模人物”、“感動山東的十大新聞人物”﹔“新世紀首屆貴州省優秀企業家”、“貴州省有突出貢獻的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貴州省勞動模范”、“貴州改革開放30年最具影響力人物”﹔“首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風云人物”、“全國化工系統廉潔勤政優秀領導干部”、“全國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東西扶貧協作先進個人”等榮譽。
磨練成就艱苦奮斗美德
“我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是在青藏高原形成的,有了那段不尋常的經歷和閱歷,才有今天的我啊!”從1965年至1981年,姜志光在青海和西藏奮力拼搏了15年,讓他刻骨銘心,終生受益。
姜志光在回憶青海兵團的歲月時,“8179”這個數字讓他難舍難忘,這是他在師部駕駛的解放牌卡車的牌號。當時,他駕駛這部車拉煤,跑一趟來回就是四五百公里,一個月總要跑20多個來回。到草原上拉木柴,無論拱沙窩子、闖沼澤地,還是趟雪水河,都沒出過大洋相,這是姜志光駕駛技術高,車況也很爭氣。
“8179”這個數字似乎注定要和姜志光陪伴終生:1979年姜志光有了寶貝女兒,1981年姜志光舉家由西藏昌都內調回到家鄉青島。
1973年,姜志光進上海華東化工學院學習,擔任了班黨支部書記。畢業分配時,姜志光本來被確定留校工作,可是一個意外卻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原來班上有位女同學積極要求去西藏,快要成行時卻因某種原因不能去了。這時,姜志光挺身而出:“我去西藏!”
姜志光援藏來到西藏昌都化工廠任技術員,靠扎扎實實和誠誠懇懇的態度,很快在工廠站穩腳跟并嶄露頭角。后來,上海華東化工學院有意吸收姜志光回母校讀研究生,畢業后留校工作。當時姜志光已結識了湖南大學一名畢業后援藏的女友,正在熱戀中,他經過深思熟慮放棄了讀研機會,對母校的關心表示感謝,他想陪伴她的心上人繼續留在西藏工作。
不久,姜志光成了家,有了女兒,在西藏撲下身子干了4年后,趕上援藏干部有組織內調,夫妻二人同時調到姜志光的故鄉青島工作。
敢于擔當化解現實危機
1981年,姜志光由西藏內調到青島紅星化工廠。青島紅星化工廠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臺東化工廠,1966年更名為青島紅星化工廠。姜志光33歲調到國有企業青島紅星化工廠,先后擔任車間主任、副廠長,37歲升任廠長,這在青島是不多見的。
年輕的姜志光挑起這個國有企業重擔并不輕松,當時歷史遺留的污染問題是企業致命的弱點,周邊居民經常圍堵工廠,或群體上訪,賠償一次,安定一時,但好景不長又舊戲重演,形成惡性循環。
1991年,青島市提出全面整治污染嚴重的鉻鹽產業,并限令停產。青島紅星化工廠頓時遭受滅頂之災,3000名職工沒有了著落,上千萬元的設備停止運轉,企業由盈利上千萬元一下跌落到虧損上千萬元的低谷。廠內外許多人斷言﹔紅星化工廠這次死定了!
當時,全廠職工紛紛把目光集中到企業領導班子、集中到姜志光的身上。他能帶領全廠職工背水一戰,殺出一條生路來嗎?
在青藏高原奮斗的15年,鑄就了姜志光敢于向困難挑戰的堅強性格。姜志光在一團亂麻中理出了一個頭緒,也算了一筆細賬,他徹底醒悟了,搞原料大搬家在沿海城市辦污染企業再也無路可走,在貧困地區辦廠,活躍當地經濟,增加當地財政稅收,這是多方得益的好事。只要在原料產地處理好開礦和生產中的污染問題,青島紅星化工廠就能浴火重生。當時,廠黨委會連續開了一天一夜。大家逐漸形成共識,紅星的希望之路就是“走出青島,老產品向原料產地轉移,重在擴大規模;立足青島,老廠區發展精細化工,重在培植新的增長點”。在全體職工動員大會上,姜志光響亮地喊出“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這一鏗鏘有力的誓言,頓使渙散的人心產生了強烈共鳴。他自告奮勇承擔到原料產地考察辦廠的硬任務,發誓不干出個名堂來,決不回青島。
率先垂范挺進西部創業
姜志光帶領創業小分隊,直撲陜西、湖南、湖北、福建、貴州、重慶等地化工原料礦山,看準了藏在貴州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境內深山中的大金娃娃──儲量巨大的重晶石礦藏,它是生產碳酸鋇的原料。
青島紅星化工集團決定在鎮寧縣建設大型碳酸鋇生產企業。安順地區專員連夜驅車近百里,在鎮寧縣的一個山村中找到姜志光。一夜長談,雙方強烈的愿望碰撞出一團火:紅星要脫困,鎮寧要脫貧,兩家擰成一股勁,一起向共同發展富裕的目標奔。
姜志光拍著胸脯說:“干得不好,你找我;服務不好,我找你。”
當地領導慷慨表態:“全力以赴為紅星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要風給風,要雨給雨,讓你們在鎮寧呼風喚雨,大干一場。”
當場,姜志光向鎮寧縣委和縣政府領導和盤端出深思熟慮的100多個問題,涉及鎮寧及周邊縣有關交通、煤炭、重晶石、石灰石等問題,并要求1個月內給予答復。鎮寧縣的領導被姜志光和紅星人千方百計尋找國企改革脫困新路和誠心實意幫助落后地區脫貧致富的精神所激勵,僅用10天就全部解決了這些問題。
青島紅星化工集團投資建成了當時全球碳酸鋇行業規模第一的貴州鎮寧紅碟鋇業有限公司,在所建的多個新廠吸收3000多名農民成了企業工人,還帶動起數以千計的人參與礦山開發、運輸業、服務業和道路建設等項目。
鎮寧鋇鹽廠建成投產,不僅打開了紅星脫困的通道,而且幫助鎮寧縣打開了脫貧致富的山門。這個企業上繳當地稅收連年高速增長,極大緩解了這個貧困縣的社會經濟困難,尤其貴州紅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上市后,更是栽下了一棵致富搖錢的擎天大樹。紅星集團也在西進貴州、重慶的大舉措中做大做強。
貴州的鋇鹽產業以前沒有,是姜志光和紅星人西進貴州建設發展起來的。
1996年7月,山東青島與貴州安順結成了對口幫扶對子。20年來,兩地干部群眾心手相牽、不離不棄,共同見證了東西部扶貧協作這一“大戰略”“大布局”“大舉措”的成功實踐,也共同探索出了結對幫扶新路。姜志光為此立了頭功。
后來,中央表彰全國東西扶貧協作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青島紅星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獲得先進集體、姜志光獲得先進個人榮譽。
人格魅力無價凝聚人心
從外表看,姜志光平時穿著樸實,只有在與外商談合作、簽協議時,才按國際慣例穿正裝。平常在企業,他幾乎是工裝一身,尤其到貴州、重慶創業,他與職工同吃、同住、同勞動,摸爬滾打在一起,人們都稱他是“布衣廠長”“首席員工”。
姜志光作為紅星集團公司的一把手,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除開會出差外,每年在西部企業工作長達300天左右。姜志光和同事們一到西南考察,就被富饒的礦山吸引住了。他們收購破產的重慶銅梁糖廠,在重慶銅梁和大足兩縣辦了兩個碳酸鍶廠。1993年7月,40多名紅星創業者在姜志光的帶領下駐進了銅梁糖廠。姜志光和同事們全都吃住在條件比較差的工廠里,他的辦公室兼宿舍,放著一張光板子床、一把舊條椅和一張三抽桌。
在重慶銅梁廠建設的11個月里,姜志光全身心投入到項目建設中。銅梁紅蝶鍶業有限公司是在盛夏動工的,這里白天溫度高達攝氏40多度,當地企業為避高溫,基本上是半天工作。可紅星的創業者卻每天在工地上連軸干。姜志光身為總指揮,與施工人員一起盯在現場,每天平均睡覺不到6小時。在制作安裝設備最關鍵的時候,他三天三夜堅守工地不挪窩。
在姜志光奉獻精神的感召下,所有從青島紅星到外地企業工作的干部工人,個個都是好樣的。在貴州鎮寧鋇業公司建廠時,50多名青島紅星職工連續奮戰了7個多月,無一人回青島探親,姜志光趁學生放暑假的時機,組織了一次職工家屬到貴州探親活動,親人們在異地他鄉幸福團聚的同時,更加深了對親人在西部創業艱辛的理解與支持。
1994年大年三十,姜志光從青島去銅梁,下了飛機轉乘汽車5個多小時才到了鎮上,又步行兩公里到了廠里。當青島籍的職工看到自己的老總背著兩袋子他們喜歡吃的青島大饅頭和咸鲅魚,風塵仆仆趕來工地與他們一塊過年時,大家含著淚又蹦又跳。
青島紅星在貴州、重慶建立多家企業后,吸收了3000多名農民進企業當工人,真是“一人進紅星,全家齊脫貧”。姜志光視新老工人都是親人,誰有困難能幫就幫。有一次,姜志光到鎮寧廠車間檢查工作,了解到職工王平家上有93歲的老奶奶,下有剛幾歲的小孩子共7口人,妻子身體還不好,家境十分貧寒,便讓有關部門將王平的妻子也招到廠里。現在王平一家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有一天,姜志光路過工廠生活區,看到一群孩子興高采烈地戲耍,他感觸良多地對身邊的同事說,這些孩子的父母親都是從鄉村農民轉成企業工人的,如果企業搞砸了,他們可是很難再回去種地了,就會影響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為了下一代,我們一定要把企業越搞越好。一席話,讓人們分外感動。
廉潔奉公不謀私利享受
之前,有一個外國投資者和姜志光結識后,感到姜志光忠厚誠實又有膽識智慧,打算與姜志光個人深度合作,表示要出資建廠,并給數十萬美元高薪聘用姜志光。
姜志光斬釘截鐵地回答說:“個人合作不行,只能和企業合作!”這就是他廉潔奉公的一條原則。
姜志光廉潔奉公的精神感召了很多人,無形中成了一張吸引人的名片,不少中外合作者都高度信任他。
在姜志光率領隊伍到貴州原料實地考察時,他們一不住賓館、二不看風景名勝,一頭扎進荒涼險峻的山區,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多少個夜晚,他們在暴雨中頭頂-塊塑料布,在漏雨的農舍中一直坐到天亮;又有多少次,他們冒著被毒蛇咬傷、山體滑坡的危險,穿梭于崇山峻嶺中。
姜志光這樣做,還曾鬧出了誤會和笑話。有一次,他來到安順,住到一個一晚僅花10元的小旅店,條件比較差,設備也簡陋,他不在乎,說能睡覺就行。企業正在危難之中,花大錢、住大房,我睡不著覺啊!
當地聽說青島一個國有企業老總來貴州原料產地考察建廠,感到是不請自到的貴客,就派有關負責人前去聯系。去的人見到貌不驚人、穿戴隨意、花錢摳門的姜志光,頓生懷疑,一個國有企業老總怎么會住進這樣差的小店呢?來訪者越心思越不對勁,就懷疑是不是遇到了騙子,當作重大發現立即向領導作了匯報。
后來當地領導還是與姜志光見面了,一交談終于證實這是一個誤會,姜志光是名副其實的國營青島紅星化工廠廠長,并致歉。
此事成了一個美談。
出差住普通標準間,成了姜志光的習慣。天長日久,習慣成了規矩,規矩形成習慣。初到西部,他曾住過十元的小店,即便擔任上市公司董事長后,他仍然初心不改。有一次去西南出差,人家給他安排了豪華套間,他說啥也不住,直到調了一間普通標準間,他才住下了。
憑借超前智慧連打勝仗
姜志光在企業生產經營運作中,特別是在企業生死攸關的特殊時期,以超前智慧連打三次大勝仗,不斷續寫紅星改革發展新篇章。
第一個大勝仗,是壯士斷臂,戰略轉移。面對老企業嚴重污染被關停,姜志光力主挺進西南貴州、重慶,大刀闊斧在短時間連建多個新廠,讓紅星起死回生。不斷增加投資,建成了世界第一的貴州鎮寧紅碟鋇業有限公司。僅用11個月,就將破產的重慶銅梁糖廠改建成年產1.2萬噸的碳酸鍶生產基地。投資7000萬元,在重慶大足建成年產2萬噸的又一碳酸鍶廠。只用了11個月,貴州紅星發展有限公司就建成投產了。
在青島紅星實現戰略轉移過程中,姜志光抱定一個決心:“將企業搬遷到西部求發展,扶持貧困地區搞活經濟,但絕不把污染帶到西部!”
他們制定了環保長期規劃,加大了人才、資金、技術投入,依靠科學的管理和有效的環保措施,堅持高起點,新建企業環保投入都占到固定資產投入的40%以上。貴州安順的企業還獲評“貴州省環境友好企業”,為同年獲評企業中唯一的化工企業。
第二個大勝仗,抓住機遇,企業上市,插上了資本平臺和產品平臺兩個翅膀,企業轉入經濟發展快車道。2001年2月6日,經中國證監會批準,紅星發展股票獲準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網發行,共募集資金3.67億元,3月20日成功掛牌交易。2001年,紅星運用上市募集資金4714萬元,2002年自籌部分資金,將碳酸鋇產能從原有8萬噸/年增至20萬噸/年,2002年11月竣工投產。
第三個大勝仗,力挽狂瀾,升級換代,青島紅星抵擋住了2008年世界范圍的金融危機,企業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在金融危機到來之前的2006年和2007年,液晶電視取代CRT電視,過去青島紅星出產的約50%的鋇和約70%的鍶專供CRT電視生產,而超薄的液晶電視用很少量的鋇和鍶,青島紅星的原材料滯銷,生產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不能坐以待斃,要另產新品占領市場。恰好一位多年友好合作的外商找到姜志光,給他介紹前沿技術,以適應即將到來的電池和電動車生產發展大潮,大上錳鹽產品,占領國內外市場。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姜志光果斷決策,利用雄厚的資金儲備和人才技術儲備,全力以赴犮展錳系列材料,2005年開始研發,2008年拿出樣品,2010年爭取到國家科技部批準的“十萬噸/年電動汽車專用電池高純硫酸錳”項目,并迅速將錳系列產品投入市場,占領了新產品高地。
經過姜志光和紅星人幾十年創業創新,青島紅星已有15家下屬企業,其中有一家上市企業,職工4000余人,2012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3.74億元,利潤5166萬元。到2012年底,以20年累計,青島紅星集團在在貴州、重慶兩地企業上繳稅收總計約15億元,在國內國際獲得60多項專利,有兩個高新技術產業,有的項目列入國家火炬計劃,有的產品被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實現了從資源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移,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移,青島紅星成為我國化工戰線一顆閃亮的紅星。
積勞成疾愧對家庭親人
姜志光一年到頭住在貴州、重慶的工廠忙個不停。忠孝難兩全。2000年,他的母親70多歲了,身體還有病,只有在廠里其他領導集體強行把他留下,姜志光才在母親身邊過了兩次春節。
她的女兒楠楠出生的時候,父母在西藏昌都工作,那里條件差,從小就放到爺爺奶奶家里照看,算得上是城市留守兒童。
姜志光和愛人回青島探親,女兒和他們認生,剛熱乎過來,又回到高原。他們曾有要第二胎的機會,最終放棄了,決定把所有的愛都集中到女兒楠楠身上,以補償對女兒愛的缺失。
但是,兩人食言了,沒有兌現也無法完全兌現這種承諾。
兩人調回青島,不在一個單位工作,自從姜志光當了廠里車間主任、副廠長、廠長,尤其到貴州、重慶新天地創新業,姜志光更無時間補償對女兒的愛。大部分時間,女兒還是跟著爺爺和奶奶生活。女兒對父母親有意見,不親熱,也在情理之中。
女兒結婚有了孩子,又遠去深圳謀生,漸漸對父母親以往的難處有所理解,所以自父母退休后,毎年都要求父母親到深圳家里住幾個月,幾乎年年冬天都去,其樂融融。
姜志光最虧欠的還是他的愛人。
在西藏昌都,兩人過了兩年多朝夕相處的日子。
回到青島雖然各自工作都忙,但有十年還是一家人在一起。
自從1991年到2013年4月的22年間,姜志光幾乎全天候在貴州、重慶的企業打拼,夫妻聚少離多,過著牛郎織女的生活。
姜志光也向愛人表白過,等退休后再補償吧。
毎逢佳節倍思親。姜志光的愛人是個知書達理的人,也心疼遠在他鄉拼死拼活干工作的丈夫。所以,1995年,姜志光和愛人一起到遠離青島的銅梁廠過年,職工們可開心啦。以后愛人先退休了,還去過貴州陪姜志光和青島調去的職工一起過春節。
姜志光超期服役到2013年65歲時退休,本可以一切放下好好過日子,不幸的是,笫二年感到身體不適,到醫院一檢查,患了嚴重的疾病,從此開始了與疾病的抗爭。
給他看病的醫生判斷,姜志光一定是常年超負荷工作,積勞成疾,這是致病的主要原因。
他享受青島市里特殊批的“優診”醫療待遇,如果早“優診”查體看病,不會發展到現在這個嚴重程度。
姜志光只是說:“工作忙,沒有空。”
很多熟悉姜志光的人都心知肚明,尤其他22年單身在西南所建的多個廠子全身心工作,吃住不講條件,身邊沒有親人照顧,他又是一個不會照顧自己的人,長此以往健康難免不出問題。
自從得病特別是住院后,姜志光不愿驚動更多的人,也不愿給組織添麻煩,時至今日,他心里還是唯獨沒有自己。
姜志光回到青島后,青海兵團戰友紛紛要求去醫院看望姜志光,醫生擔心會加重病人感染,為保障治療安全,已在病房門上掛了“謝絕探視”的牌子。
戰友們焦急萬分,只好在心中默默地為姜志光祈禱。
現在,妻子和女兒守護在姜志光病床前,姜志光感到很體貼、溫暖。
怎么回報妻子、女兒、青海兵團戰友和社會各界的關愛,姜志光知道堅強挺過來,好起來,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但這是多么艱難啊!希望奇跡能在姜志光身上發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