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德州新聞網
2017-04-17 10:40:04
京津冀·魯汽車職教聯盟在我市成立(資料圖)
“基地成立不到1年,已培訓各地教師600余人次。”近日,京津冀·魯汽車職教聯盟教師培養基地教師翟忠軍介紹。去年5月,京津冀·魯汽車職教聯盟在我市成立,來自4省市的27家大中專院校和18家大型企業在教師培訓、人才培養、校企合作、人才供需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
我市瞄準區域協同發展的人才需求,搶抓列入省級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的機遇,借力外地優質職教資源,突破自身發展瓶頸,全力提升職教水平。
面向市場開放辦學
“職業院校必須跳出封閉的教育圈,融入區域經濟圈,廣泛與企業、行業、高校開展合作交流。服務好區域經濟,學校才有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市教育局職成教科科長季振國說。
自2013年我市被確立為省級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后,市委、市政府將職業教育發展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目前,全市年可培育技能型人才3萬人,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人力資源支撐。
不少教育界人士表示,與協同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相比,我市職業教育與產業對接、市場對接的力度仍不夠。培養大量高技能人才,必須進一步強化職業教育,特別是中職教育。我市有優質、充足的生源,但教學設備相對落后、師資力量相對不足。我們的弱項正是京津的強項,搶抓京津職業教育疏解機遇,面向京津市場需求開放辦學,是我市大力提升職業教育辦學水平的重要途徑和難得契機。
2015年12月,北京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明確支持有條件的職業院校通過搬遷、辦分校、聯合辦學等方式向外疏解,支持職業院校跨區域合作培養人才、合作開發課程、共享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實習實訓基地、共享教學科研成果。如何抓住這一機遇,季振國認為,在借勢京津優質教育資源的同時,要根據京津產業發展需求,對我市職教專業結構和布局進行調整,支持特色、優勢專業發展,限制和取消落后、過剩專業,形成面向市場、優勝劣汰的專業設置調整機制,逐步建成一批特色優勢專業、高端品牌專業、新興前沿專業,這樣,才會有更多機會與京津職業院校合作。
自2016年起,我市計劃用4年時間,每年遴選10個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主導產業和專業進行重點建設,并爭創山東省中等職業教育品牌專業。目前,德州交通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汽車運用與維修、齊河職業中專的機電技術應用和計算機應用專業等一批品牌專業逐漸形成。
打通職業教育上升通道
去年8月,我市首批“3+4”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試點學生測試成績公布。德州交通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40名學生參加測試,39人通過,他們轉入山東交通學院進行為期4年的本科學習。“3+4”分段培養指選拔部分初中畢業生進入試點中等職業學校相關專業學習,3年后,再擇優選拔學生進入對應的本科學校學習4年。順利升入山東交通學院的學生孫雪說:“很慶幸自己選擇了對口貫通分段培養,既能學一技之長,以后好就業,又能繼續深造。我相信,未來我的職業發展空間會更廣闊。 ”“長久以來,職業教育雖然擁有較高的就業率,但就業質量不高,大多為低層次就業,學生深造機會少,很難成長為高層次技術人才,因此職業教育吸引力不強。實踐證明,打通學生上升通道,讓其有更廣闊的職業前景,將大大激活辦學活力。 ”德州交通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常務副校長劉建波表示。
在我市,除了通過報考“3+4”取得讀本科的機會外,學生還可以報考中高職合作培養的“3+2”以及高職學校的“五年一貫制”專業。目前,德州經濟學校、齊河職業中專、武城職業中專、禹城職教中心等學校的12個專業與省內的高職學校建設中職與高職銜接的課程體系,進行五年制專業招生。“從協同發展的長遠目標來看,數量少、層次低的技術人才會嚴重制約產業發展,必須打通職業教育的上升通道,拓展職業教育深度和廣度,提高勞動者素質。教育部門需要與其他部門一起制定配套政策,重點抓好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銜接等工作,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平原縣教育局局長李光澤表示。
搭建平臺深化合作
近年來,我市通過聯合辦學、共建專業、師資培訓交流、組建聯盟等形式,不斷深化與外地職教資源合作。
市教育局副局長王學東認為,進一步拓展深化合作,必須搭建相關平臺。我市不缺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但缺少外地教育功能疏解的承載園區,必須有相關統籌謀劃,并依托承載園區,重點做好教師培養培訓、開展職業教育結對幫扶、共建研發平臺等工作。此外,實訓基地是另一重要平臺。當前,我市實訓基地多是各校自建,大多數規模小且實訓設備相對落后,難以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要。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市正積極建設“一主多輔”公共實訓體系,在主城區規劃建設德州市職業教育公共實訓中心,項目總投資2.92億元,占地100畝,建成后,將成為省內領先、全國知名的市級公共實訓基地。目前,一期工程主體已完工,其中建筑工程技術實訓中心已投用。今后,我市還將在具備一定實訓條件的院校和企業建立若干分中心,實施主中心專業之外的公共實訓。
□本報記者鄧靜本報通訊員孫健張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