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濰坊新聞網
2017-04-24 10:05:04
原標題:腳步雖匆忙放不下淡淡書香 過半市民愛紙質閱讀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日前,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公布,在數字化閱讀方陣,2016年手機閱讀率高達66.1%,已連續8年增長。圖書閱讀形勢喜人,2016年圖書閱讀率為58.8%,比上一年有所增長。4月19日至22日,記者深入市圖書館、城區各大書店,對市民的閱讀情況進行摸底調查發現,超過半數的市民依舊習慣于圖書閱讀,其中文學類書籍最受市民歡迎,部分市民的年閱讀量超過200本。此外,電子書閱讀、微信閱讀和有聲閱讀開始補充市民的閱讀生活。專家認為,手機閱讀和圖書閱讀可以相互補充,紙質書閱讀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記者調查
52%市民傾向讀紙質書
4月19日,記者在網絡上隨機對164名市民的閱讀狀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對于閱讀形式傾向,喜歡“拿一本紙質書閱讀”的市民有85人,約占52%;選擇“手機閱讀”的有57人,約占35%;選擇“網絡在線閱讀”的有17人,約占10%;選擇在“電子閱讀器”上閱讀的有5人,約占3%。由此可見,超過半數的市民依舊覺得紙質讀物更適合閱讀。
進一步分析紙質書的閱讀數量來看,每年閱讀紙質書數量在2本以下的市民有31人,約占19%;每年閱讀紙質書數量2本到5本之間的為74人,約占45%;每年閱讀紙質書數量在5本到10本之間的有36人,約占22%;每年閱讀紙質書數量在10本以上的為23人,約占14%。
在位于奎文區勝利東街與文化路交叉口附近的新華書店,今年35歲的周海波正在書架前讀一本關于社交方面的書籍,每個月他都會讀至少兩本書。周海波告訴記者,他平時也看電子書,但覺得電子書更像是一種快餐式閱讀,要想沉下心來閱讀,還是應該選擇紙質書,還可以在上面做一些讀書心得和筆記。“我走到哪兒都喜歡帶一本書,有時候放在車里,有時候放在背包里,閑暇時就看看,其實也挺方便的”。
微信閱讀和有聲閱讀呈飛速增長趨勢
目前,電子書閱讀和微信閱讀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有62.4%的成年國民在2016年進行過微信閱讀,較2015年的51.9%上升了10.5個百分點。從微信閱讀使用頻次與時長來看,2016年我國成年手機閱讀接觸群體的微信閱讀使用頻次為每天3.29次,較2015年(2.67次)增加了0.62次。
家住奎文區虞新花園小區的劉菲說,她平時主要的閱讀來源就是微信,其中包括看微信朋友圈中分享的一些文章、推送新聞,還有訂閱公眾號上發布的文章。劉菲覺得,現在大家工作壓力比較大,想專門抽出時間來讀書比較困難,空余時間從微信上讀一些文章,也算一種不錯的閱讀方式。
家住高新區福海花園小區的何華表示,他喜歡的閱讀方式是聽書。每天上下班途中,必然會選擇用聽書來打發時間,在家里也經常聽書,為此妻子還“嘲笑”他。何華告訴記者,其實他一直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以前駕車聽廣播的時候,覺得播放的有聲閱讀不錯,就開始下載有聲閱讀讀物聽,他覺得這種方式比較適合自己。
“比起讀書來,我覺得這種方式更加便捷,既不用捧著書本,也不用捧著手機,聽著書,手里該干嘛還可以干嘛。”何華說。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從聽書偏好來看,在有過聽書行為的國民中,有42.4%的人喜歡“情感故事”,42.0%的人喜歡“歷史文化、經典誦讀”,33.5%的人喜歡“文學”,20.5%的人喜歡“傳統評書”。
市民讀書以休閑為主,最喜歡文學書籍
市民最喜歡閱讀什么類型的書籍?根據記者調查的結果來看,選擇看文學類及歷史類書籍的市民有93人,占到了約57%;選擇看社科類書籍的市民有34人,占21%;選擇哲學類書籍的市民有14人,約占8%;選擇醫學類等其他門類書籍的有23人,約占14%。
在調查中,記者將小說類書籍歸集到了文學類書籍當中,因而選擇文學類書籍的市民占到了半數以上。
記者還就讀書目的進行了調查,選擇娛樂休閑的市民達到102人,約占62%;選擇考試、晉升職稱的市民有32人,約占20%;選擇增長知識、開闊眼界的市民有20人,約占12%;選擇提高專業技能的市民有10人,約占6%。由此可見,市民閱讀主要還是以休閑放松為目的。
記者從濰坊市圖書館了解到,像文學類、歷史類、哲學類、醫療類圖書都是市民借閱的熱門書籍。根據統計來看,文學類書籍和歷史類書籍一共能占外借圖書的一半左右。這其中最受歡迎的書籍當屬小說類書籍。
記者查詢市圖書館2016年全年的圖書借閱排行榜看到,排名前十位的書籍是:《首席醫官》、《明朝那些事》、《盜墓筆記》、《平凡的世界》、《羋月傳》、《龍族》、《城南舊事》、《紅巖》、《超級公務員》、《天龍八部》。全都是文學類和小說類書籍。
數據
去年市圖書借閱量增長16.5個百分點
記者從市圖書館了解到,截至2016年12月31日,濰坊市圖書館共累計發放有效借書證達77602個,全年書刊文獻外借為647658冊次,比2015年提高16.5個百分點。工作人員說,統計周期內,文學類圖書流通量達122688冊次,文獻流通率達157.08%,是濰坊市民最喜愛借閱的圖書。
在少兒讀書方面,少兒館到館人次已達35萬,與2015年相比增加67%;外借冊次已達40萬余冊,與2015年相比增加54%。少兒借閱圖書中流通率最高的是沈石溪著的《狼王夢》,全年借閱次數為841次。
工作人員表示,他們還全面開通了“濰V”智慧圖書館服務,部分讀者開始享受無卡借書服務,“手機借書”的模式受到讀者歡迎。圖書檢索、續借、在線掛失、新書通報等服務的加入,大大提高了“無卡借書”的便利性和實用性。
市圖書館一直以來都是推動全民閱讀的主陣地。截至目前,年接待讀者100余萬人次,舉辦元宵燈謎會、換書大集、朗誦大賽、專題展覽、學術講座等各類公益文化活動近200場次。
此外,市圖書館還在全省率先建成濰坊市數字圖書館,2016年總訪問量達2527358次。開通運行24小時借閱室和“24小時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在社區、學校、企業、部隊、監獄等近20個單位設立分館和服務點,開展送書上門和閱讀活動。
分析
圖書閱讀將會有更大的上升空間
市圖書館副館長王希兆說,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手機閱讀和圖書閱讀出現了“雙升”,這是一種積極現象。目前,紙質書籍依舊是市民閱讀的首選,但不可否認,電子書籍、網絡書籍、有聲閱讀已經在市民的閱讀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電子書具有靈活、成本低的特點,這都是紙質書難以比擬的。手機閱讀的快速增長對整個全民閱讀的帶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沒有淺閱讀就沒有深閱讀,而且總是深閱讀也不利于培養市民的閱讀興趣。
“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手機閱讀和圖書閱讀的關系也發生了改變,它們之間是互補的關系。”王希兆說,為了應對新形式的發展,市圖書館專門建立了數字圖書館,吸引了大批的讀者,很多讀者正是因為先接觸了數字圖書館后,到圖書館來進行深入閱讀。
王希兆覺得,在信息龐雜的互聯網時代,市民接觸的信息量越來越多,越來越便捷,對于某些問題就會產生更加深入了解的愿望,這就敦促著市民進行深閱讀。手機閱讀雖然很便捷,但具有碎片化的特點,而圖書閱讀則可以更深入、更系統。這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其實圖書閱讀有利于對問題的深入認知和思考。
根據市圖書館的調查來看,現在未成年人的圖書閱讀率要遠高于成年人。很多家長對孩子讀書非常重視,也愿意花大量時間進行親子閱讀,這個時間甚至比成年人自己讀書的人均時長還要長。因此,他覺得圖書閱讀在未來還會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間。
閱讀人物
王昱順(13歲)
一年借閱272本圖書
記者從市圖書館了解到,有一名叫王昱順的讀者圖書借閱量很大,而且類型豐富。今年13歲的他去年從市圖書館借書272本,涉及人物傳記、文學類、動物類小說等多種類型。
4月20日,記者聯系了王昱順的父親王光利,得知他從小就注重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王光利說,他自身就非常喜歡讀書,現在每天都會抽出至少半個小時的時間看書,遇到好書經常跟同事分享。
在他的影響下,王昱順自2012年開始博覽群書。“他從小就喜歡看動物類的書籍,沈石溪先生的動物小說他看了個遍,還有各種文學類的小說,他看完了會認真做筆記,把好詞好句標出來,有時候一些寫得精彩的段落還會背給我聽。”王光利笑著說。
王昱順現在讀初二,別的孩子在課余時間打游戲,而他喜歡窩在角落里讀書。王光利說,從2012年到現在,王昱順已經閱讀六七百本書了。“我兒子的語文和作文很棒,可能有這方面的原因。”王光利表示。
劉明源(9歲)
閱讀好習慣從一年級養成
今年9歲的劉明源同樣是市圖書館的借書大戶,一年借書超過200本。記者了解到,劉明源借閱的書籍涉及科普、文學、旅游、歷史名著等,閱讀內容非常廣泛。
4月20日,記者聯系到了劉明源的母親荊潔。荊潔表示,女兒從小就愛讀書,在女兒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她老公就帶女兒去市圖書館看書,三年來已經讀了600多本書。“除文學類的書籍,女兒還喜歡看旅行類、漫畫類及一些名著。有些書會反復閱讀,像《雷鋒的故事》她已經看了七八遍。而且孩子看書的時候特別專注,我們都不能去打擾她。”荊潔說。
雖然劉明源現在才9歲,但是閱讀能力一點都不差,有次荊潔跟女兒比賽看誰在一定時間內讀的書多,結果她輸給了女兒。“女兒平時一周至少讀四本書,假期一天能看完兩本。”荊潔說。
荊潔告訴記者,劉明源讀書的好習慣是在一年級的時候養成的,她讀小學之前沒有現在這么愛讀書,“一年級的時候我開始從市圖書館給她借一些標注著拼音的書,一步步加深,一點點積累,讀的書越來越多”。
“孩子的表達能力很強,這可能跟知識面廣有關,她還帶領班里的孩子成立了文學社、手工社等,非常受歡迎。”荊潔自豪地說。
閆同合(59歲)
讀書三十載,覺得閱讀沒有終點
在位于奎文區勝利東街與文化路交叉口附近的新華書店內,一名戴著老花鏡專心讀書的老者引起了記者的注意。當時周圍的環境有些喧鬧,可是老人全然不受環境的影響,在椅子上一坐就是一個多小時,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手中的《孔子語錄》上。
“我一直很喜歡讀書,特別是跟雅政、圣賢有關的歷史類書籍,像北宋、南宋的詩歌典籍,唐宋八大家、竹林七賢及他們的一些著作我全都能背下來。讀了30多年的書了,遇到好的文章、段落我都會背下來,一個月看二三十本書不成問題。”59歲的閆同合一邊翻著手里的書籍一邊對記者說。
閆同合每天凌晨4時許就會起床晨讀,家里的書柜里擺滿書籍,那都是他最珍貴的寶貝。“我會繼續讀下去,活到老學到老。現在的問題是眼睛不太好,我看孫子孫女都捧著手機看電子小說,就教育他們要注意保護眼睛,經常帶他們到書店看書,這種可以捧在手里的書更有味道,碰到一些好書我也會掏錢買下來。書店就像一個藏寶箱,我很享受這種尋寶的過程。”閆同合笑著說。
記者 趙春暉 實習生 孫夢琳(署名除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