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營日報
2017-04-24 09:41:04
本網記者 李懷蘋
馮書記來了后給四個自然村修上了路。原來的時候我們出門就踩泥,下大雨之后,拉個糧食都進不了家門,你再看看現在新修的油漆路,多好!”近日,墾利區黃河口鎮六村村民侯照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笑呵呵地說,可以看出,侯照亮的笑是發自內心的。而他嘴里說的馮書記就是市供銷社駐黃河口鎮六村第一書記馮樹村。
2015年7月,市直第十八批下派干部奔赴工作崗位。市供銷社結合六村實際,以農民合作社為平臺,黨建帶社建,社建帶產業,產業促民富的工作格局,探索出了一條黨建統領下的扶貧工作新模式。
黨建幫扶“抓龍頭”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駐村第一書記馮樹村在談到黨建工作時如是說。下派伊始,市供銷社黨委抓住黨建工作這一“牛鼻子”和村黨員這一“關鍵少數”,堅持把黨建幫扶作為首要任務,通過強陣地、建制度、抓管理、強素質等措施,打造了一支組織信任、農民支持的基層黨員隊伍。
走進六村文化大院,鮮艷的五星紅旗飄揚在大院上空,黨旗、黨員制度、黨務村務公開欄一應俱全。“剛來村里時,村里的活動場所基礎設施不健全,配套也不完善。來到村里首先就是改造提升文化大院,為幫扶村購置了辦公桌椅、電視機,設置了黨員學習活動室,建起了新型農民培訓學校。”這一系列的改造,解決了過去黨支部班子議事辦公無條件、黨員集中學習及農民培訓無場所的問題。
同時,馮樹村還針對幫扶村情況,通過與村“兩委”交談、召開黨員會議、走訪部分群眾,摸清了村情民意,重新梳理完善規范黨員權利和義務、基層黨組織運行等規章制度。“自從第一書記來到我們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黨員活動,調動了黨員的主人翁意識,現在黨員們不僅能管理自己,而且還能參與到村務治理之中,真正樹起了好形象。”六村黨支部書記孫緒成說。
精準幫扶心系百姓
“為了村民生活好,苦點累點沒什么!”這是工作組同志們嘴上經常念叨的話,而這也正是他們下派幫扶以來工作的真實寫照。據了解,六村過去由于村道路沒有硬化,村民出行極不方便,制約了全村經濟的發展。村民侯照亮對此體會最深,“麥收秋收季節,如果趕上下雨天,拉個糧食都進不了家門。”
針對這一問題,市供銷社先后爭取了一事一議,鄉村文明行動、庫區移民等政策項目,協調投入資金97萬元,對村內5縱7橫2200米道路進行了硬化,對村內主干路進行了花磚鋪裝。同時協調綠化苗木1000棵,對村內主干路及村莊周邊進行了綠化。如今,村民用上了干凈衛生的廁所,晚上路燈亮起來了,農村電網安全了,生產道路、溝渠改善了……
這一系列的惠民之舉,不僅打牢了產業幫扶的基礎,更贏得了民心,暢了民意。生活在干凈整潔的村莊里,村民們覺得很幸福。
產業幫扶出實效
既要辦解燃眉之急的眼前事,更要做謀劃長遠的事。馮樹村深深明白這一點,他說:“下派幫扶,最重要的是讓百姓脫貧致富。托起一項產業,發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為保證村子從根本上脫貧、不再返貧,我們培育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搭建起產業轉型發展的有效載體。”
供銷合作社的根在農村,服務對象是農民。市供銷社利用這一工作便利,以農民合作社為平臺,探索出了適合六村的精準扶貧的路子。
六村人均耕地16畝,但人均年收入只有1.2萬元。駐村后,馮樹村通過深入調研,引導注冊成立了康順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引導發展糯玉米、蓮藕和蔬菜大棚種植三個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六村土地資源豐富,但由于農民種植觀念落后,長期以來農業發展停留在低水平重復勞作層次,為此,我幫扶六村成立了農民合作社,通過合作社帶領農民走適度規模化發展的路子。目前,依托合作社發展了糯玉米示范種植基地、蓮藕種植基地、高效蔬菜大棚三個產業示范項目建設,引導農民發展高效農業,增加村集體收入。”馮樹村在講解自己的幫扶經驗時介紹道。
依托幫扶村耕地資源豐富和種植傳統,通過合作社示范種植糯玉米達到1000畝,合同約定按每公斤高于市場價0.20元的價格回收產品,社員每畝綜合增效200多元。在合作社帶動下,村內種植大戶、周邊村落區域也參與了進來,形成區域聯動和規模優勢,打造片區幫扶產業帶。充分利用鄰村蔬菜大棚種植和鄉村旅游優勢,合作社托管了蔬菜大棚和梨園,進行蔬菜大棚高效種植,并對梨園進行了改造。通過開展賞花、采摘等鄉村旅游活動,預計可為村集體增收2萬余元。
下派幫扶時間雖然不長,但他們時刻把為困難群體辦實事、辦好事作為幫扶工作的出發點,幫助幫扶村想辦法、找路子、謀富路。一樁樁好事、一件件實事,暖了六村百姓的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